体验快乐、创造美感——中美体操教育解析

2010-08-15 00:45李凌姝
体育师友 2010年1期
关键词:体操体育课程

□ 李凌姝

一、中国、美国——辉煌的体操强国

新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在已举行的“新中国60年体育60人”评选活动中,第一批走上红跑道的是我国的体操将士,这也是为国家获得荣耀最多的体育团队之一。当李宁为北京奥运会点燃火炬,当杨威再一次让国歌在体操赛场上奏响时,中国正在向世人展示着东方这种刚柔并济之美。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不承认中国是一个体操强国,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团队是建立一个体操强国的基础,深厚的国民体操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全家坐在一起看体操比赛,为中国夺冠而欢呼,但是很少可以看到人们真正亲身参与到体操的锻炼中。在研究SPARK的教育课程和案例时可以看出,同为体操强国的美国在国民体操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采用“紧握基础、敢于创新”的体操课程。

说起中美体育教育,不由地会使我们想起美国女子体操队教练、名将肖恩的中国教练——乔良。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他和他的夫人畅谈他们在美国的执教生涯,当谈到中国和美国体操教育的不同时,乔良表示:在美国他所在的学校虽然现在因为成绩优异被命名为美国体操训练中心,但之前却是个业余学校,很多不同级别的孩子在一起训练。可想而知,美国体操教育普及是相当好的,突出开心、娱乐、享受体操的过程,他们强调谁有天赋,就会一步一步地走向更高,并促使更多孩子把体操当成自己的业余爱好。当谈到中国的体操教育,乔良表示:中国过去的体操教育注重的是完美,要出成绩,而现在中国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尝试变化,要突出享受快乐的过程,这样队员的积极性也能够充分发挥。然而纵观两国的教育,中美两国在体操教育中最大的区别还是侧重的不同,美国体操教育重娱乐,而中国仍过于的重成绩,这样就造成了美国体育课上孩子对体操锻炼津津乐道,而中国的孩子则更喜欢在电视前观赏体操比赛,而不是亲身参与进来。

二、美国体操教育的历史和今天

1.美国体操教育的历史

提及美国体操及SPARK的体操教育,不得不从美国的体操历史说起,1848年随着德国移民增加,美国体操受德国影响急剧上升,开始掀起体操教育的热潮。很多学校都将德国体操列入到学校教学规划中,使之成为教育的组成部分。19世纪80年代是美国学校体操教育发展的兴旺时期,1867年的达特默斯体操馆是美国内战之后建成的首座体操馆,1879年又创造出了那个时代的奇迹体操馆。1885年到1887年,美国从原先只有35所大学建造体操馆,增至77所大学拥有体操馆。从1885年,美国没有一所中学拥有体操馆,到1890年时,仅公立中学就有了94所学校建造了体操馆。由此可见美国学校重视体操教育程度之高,兴建体操馆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这无疑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另外,创立体育师范学校,大力培养体操教师也是美国对于体操教育重视的一个表现。1861年,美国第一所体育师范学校由刘易斯创办,10几年后,全美国已有34所体育师范学校,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州立大学还成立了体育系并开始授予体育专业学位。这些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体操教师,促进了美国学校体操教育的发展。

一流的场馆设施和专业体操老师的指导固然是美国体操得以繁荣的原因之一,但是20世纪后美国体操教育界出现的挫折更是为其之后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当时杜威实用主义指导思想的偏差、学生体质的下降,以及一些教师指导的忽视,体操教育也曾遭遇瓶颈。但是随后美国政府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对学校体操的教育有了新的定位和认识,而且调整了优秀体操运动员的奖励政策并广泛开展表演和比赛活动,使得体操更倾向于一种兴趣爱好而不是单纯的竞技。如今,我们可能很难统计出美国学校到底有多少体操俱乐部,如果要估计的话可能数量要以千计,在学人数要以百万计,体操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俗话说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硬件和软件条件的不断巩固下,人们对于体操的兴趣也日益增长,这促使美国体操教育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美国体操在小小的低潮之后又重整旗鼓,王者归来。

2.美国体操教育的今天

肖恩的成功正是一个无比鲜活的例子。当我们看到这个略微显胖的翘鼻子小姑娘站在奥运的最高领奖台上,她眼中承载的,并不是苦尽甘来的欣慰,而是一种单纯的惊喜和快乐。从情感上接受一项运动,喜欢一项运动,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在玩中学,玩中成长,直至能取得成绩并为之感到骄傲,这也许是今天美国体操教育的成功之处。教育者们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体操,而不是一味地单纯营建一流场馆设施,一味地为了比赛而训练,充分地运用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心理上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是成功最重要的前提。

三、中美体操课程比较

在美国后期的体育教育中,SPARK可以说是堪称代表,SPARK是一个致力于促进终身健康的研究与实践性项目,致力于通过体育活动和营养计划的实施改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在SPARK的课程中当然少不了体操课程,他强调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在掌握基础动作后,自主地进行锻炼,让学生可以在感情上摆脱锻炼中必不可少的艰苦,更多地享受由自己和队友营造起来的美感。接下来我们以美国SPARK中体操教育课程与中国常规体育课程进行比较来分析中美学校体操教育的区别。

在中国的体操课程中,追求的是学生良好的基础,这个目标使得中国的学生通常都能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跳能力,但是对孩子进行高强度的单人练习,会使其对体操课程产生疲倦,很难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去享受体操锻炼带来的快乐,这也导致在中国很少有非专业运动员在课余会参与到体操的锻炼。通常国内体操教育的课时计划,强调教育良好的纪律性和高要求,但是学生很难在这样的课程中激起对体操的兴趣。

在美国的SPARK课程中,体操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个人的基础练习,学生会在开始的几个课时中打下基础,包括拉韧带、基础动作和一些进阶动作。在这些基础动作练习后,我们不难发现,SPARK在体操锻炼中非常注重团队给学生带来的快乐,通常单人锻炼非常容易引起疲倦,所以在完成基础练习之后,SPARK就为学生带来了另两个阶段的练习——双人合作阶段、团队练习阶段。双人合作阶段是让学生运用基础练习时的动作来配对,并完成双人动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且在锻炼中可以让学生在配合中获得乐趣,此外双人合作还可以提高锻炼时的安全性。SPARK在体操课程中的第三阶段是让学生自由组成团队,自由的编排动作进行表演和比赛,他在体育教育中非常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并娱乐其中,所以创造性和竞技性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比赛中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几个规定的动作外,还需要尽量使表演富有创新性和美感。在此课程中适当地设置自由度较高的规则使得学生不但体验到了亲自参与体操的快乐,更能够提高自己的体操观赏能力。SPARK体操课程通过这种三阶段课时计划,促使老师完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在规则和指导语的制定上鼓励学生大胆地通过体操来表现自己。

四、总结

中美两国学校体操教育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美国体操的复兴与再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在追求快乐、趣味生活体验的同时,巧妙的引入了体操锻炼中“不可避免的艰苦”,让孩子们在艰辛之后体验到自身融入和享受的快乐。由此可见,SPARK作为一门“儿童的运动、游戏和体育活动课程”,非常强调让学生愉快地学和学得愉快,让学生在“乐中学,动中学,玩中学”。SPARK的体操课程把“学”当作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成为引发学生主动性的动力,四维结合,便产生高效的体操课堂教学。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学校的体操教育,在历次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中,体操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乔良先生在访谈中也强调,“现在中国的教育方式也有变化,突出享受快乐的过程,这样队员的积极性也能够充分发挥。”不少国内的体操课程中也引入了“木偶人”、“炒黄豆”等兼娱乐与锻炼为一体的体操训练项目。相信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学校体操教育上注重让学生体验快乐、享受美感是普及推广全民参与体操锻炼的关键。

[1]李佐惠.率先将体操传入美国的人 [J].体操,1990,(3):48.

[2]James R.Brown.Teaching and Coaching Gymnastics for Men and Women[M].New York: John Wiley&Sons,1980:14.

[3]Baley Gymnastics Teaching[M].Chapter 1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of gymnastics,1984.

[4]石头.乔良谈中美体操教育差异美国重娱乐中国重成绩.中国网,2008-8-22 http://www.china.com.cn/sport/zhuanti/2008ay/txt/2008-08/22/content_16296241.htm

猜你喜欢
体操体育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我们的“体育梦”
头脑体操
头脑体操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