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2010-08-15 00:52杨灿荣
运动 2010年7期
关键词:中学德育体育

杨灿荣

(江苏省运河初级中学,江苏 徐州 214044)

理论与方法探索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杨灿荣

(江苏省运河初级中学,江苏 徐州 214044)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作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始终具有教育性。突出体育教学的教育性,是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加强体育教学的德育工作,将体育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达到教书育人,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效果的目的。

德育;教学;体育

1 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德育的基本特征

1.1 直观性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身体练习来实现的,通过教师以身作则和标准示范等形象直观的教育,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1.2 感化性

中学体育教学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完成各种身体练习,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集体性。教学中的各种竞赛、游戏等活动,均包含着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的和谐,都能感化学生。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教育具有感化的德育效应。

1.3 实效性

中学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时空特性,动态感强。学生经常处于分散的活动之中,因而容易表现出各种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加之青少年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活泼好动,喜爱体育,这就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体育教师如果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教育时空,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适时地进行教育,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德育效果。

1.4 多样性

中学体育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优势,它可以通过各种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对学生渗透德育,如进行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意志,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领,提高美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完善个性;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启迪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学生自觉做好集体中的一员;组织各种游戏、竞赛,养成学生公正评判、遵守规则、相互协作、顽强拼搏等优良品质。

1.5 复杂性

中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空间范围大、动态性强、干扰因素多、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突发事件多等特点。因此,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2 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德育的内容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的教育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2.1 政治思想教育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和意识。

2.2 道德作风教育

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

2.3 创新教育

主要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志品质,包括主人翁责任感、自立、自强、自信、进取等教育。

2.4 人际关系教育

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良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5 爱护公物教育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护公物观念,教育学生爱护公物,珍惜体育场地器材。

3 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既要坚持德育规律,又要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建立课堂常规

科学规范的课堂常规对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圆满完成体育课的教育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堂常规的实施,使学生明确自觉上好体育课,不仅是自己的一项严肃的学习任务,而且也是对教师劳动的尊重。

3.2 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实施

中学体育教学有着严格的组织性、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这些特点,教育学生遵守规则,按照集体活动的要求来调整自己、改善自己,并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争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有所感知,在活动中得到体验,用集体荣誉去感染自己、升华自己。体育教学又具有美育功能。教学中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具体的形象来引起师生双方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3 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实施德育

新课程改革给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地方特色等,科学地制定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理论教材一般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可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用事例加以分析;在课的开始部分进行队列训练,可以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和集体主义教育;大部分游戏教材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情节、竞赛成分和比赛规则,教师要善于利用它特有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遵守纪律、互助合作、热爱集体,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教育等;障碍跑的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教育;体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互相帮助与保护,可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团结友爱的精神;中长跑教学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布置场地、送还器材时,应加强学生的爱护公物教育。

3.4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

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女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多鼓励;要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地运用“划一教育”“个别教育”等方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时,要善于消除学生的疑虑和对立情绪,运用“心理位移”“心理对比”和“心理期望”的作用,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教育;运用“归属作用”,改善与集体的关系,用集体荣誉感培育自尊心;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

3.5 科学规范的组织教学

体育学科有其特殊性,教师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时都要科学规范,要合理地进行队列队形的调动,以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集体协作动作的技能和习惯;安全是体育课教学的根本保证,教师要强化安全教育,教授学生一些必要的帮助与保护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小骨干的作用,组织学生相互帮助,均能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和互相协作的优良品质。

3.6 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一方面以自身的道德、学问、情操、言谈举止等影响着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直接模仿的榜样。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运用自身的教育媒介作用,努力创作最佳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富有说服力的教育。

3.7 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由于中学体育教学空间范围大,动态性强,因此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好与坏的典型事例,进行恰当的表扬和批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及时制止不良倾向,分清是非界限。

3.8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作用

用集体的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制度,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倾向和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4 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体育教师要注意加强自身的教育素质,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要注意严格要求与启发诱导、耐心说服相结合,坚持正面教育、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既要防止简单粗暴,也要防止姑息迁就、放任自流。

4.2 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双边关系,建立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呈现健康的交往布局,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处在打开心扉的前提下,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只有这样,德育的效果最为理想。

4.3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体育教师必须利用课外时间,充分接触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征,以便提高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可靠性、实效性。

5 结 论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德育课程理论,掌握德育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将体育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周德藩.素质教育论教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2]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龚海泉.当代大学德育史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43,48.

G807

A

1674-151X(2010)07-08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7.039

2010-05-13

杨灿荣(1967 ~),中教高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中学德育体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我们的“体育梦”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诸暨市学勉中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