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2010-08-15 00:44顾永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2期
关键词:禁食腹部切口

顾永会

贵州省遵义县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100

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据有关文献报告,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发生率为0.5-1.0%,死亡率可在10%左右[1],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切口裂开处理方法,可降低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和促进裂开切口早日愈合。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普外科共手术500例,其中I类切口400例,II类切口80例,III类切口20例,择期手术350例,急诊手术150例,通过积极预防,取得满意的效果,仅2例切口裂开,发生率为0.4%,经积极处理后切口愈合,现报道如下。

1 原因分析

1.1 术前因素 ①病人有心肺疾患,未积极控制;②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等未纠正;③合成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未控制血糖而影响组织的修复能力。

1.2 手术操作 ①切口缝合技术有缺陷;②皮瓣下脂肪组织留得过多,尤其是切口周围5cm范围以内,导致辞脂肪液化,切口不易愈合,麻醉不满意的情况下缝合时肤膜被撕破。

1.3 术后因素 严重腹胀,营养不良,突然增加腹压(如起床,用力大小便,严重咳嗽,巨力呕吐)。

2 预防

2.1 术前充分了解病人的心肺、肾功能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呼系统疾病,并给予有效处理,可减轻切口裂开的发生率。

2.2 对于体质较差的病人,手术前后加强营养支持,鼓励病人多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若禁食时间较长,需提供肠外营养支持,以促进合成代谢。

2.3 应在良好麻醉、腹壁松驰条件下缝合切口,避免强行缝合腹膜等组织撕裂,手术时用减张缝线,术后尽量延缓拆线时间。

2.4 切口外适当用腹带或胸带包扎,松紧适宜。

2.5 术后开始不宜食含糖高的食物和奶制品,及时处理引起腹内压增加的因素,如腹胀、排便困难、早期腹胀,随手术应激反应的逐渐消退,症状可以自行缓解,若是有肠麻痹或机械性肠梗阻引起的腹胀,应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肛管排气。

2.6 预防呼吸道感染:术前锻炼深呼吸,戒烟及治疗原有的支气管炎或慢性肺部感染,全麻手术拔管前吸净支气管内分泌物,麻醉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误吸,鼓励病人深呼吸和咳嗽,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及体位排痰,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3 处理

3.1 对切口完全裂开者,加强心理护理,使其保持镇静。

3.2 切口保护: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切口,并用胶带包扎。

3.3 禁食,胃肠减压,通知医生入手术室,重新缝合处理。

4 手术后的健康教育

4.1 饮食 告知病人营养素及水分的摄入直接关系到基础代谢功能和术手康复,鼓励病人多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若禁食时间较长,需提供肠外营养支持,以促进合成代谢。

4.2 活动 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人的耐受程度循序渐进,指导其活动,先床上运动、如深呼吸、足趾关节伸屈、下肢肌肉交替松驰和收缩、翻身等,术后第3-4天可试行离床活动,但病情危重者应根据其耐受程度而定。

4.3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者兼伴有低蛋白血症,抵抗力低下,易并发严重感染,对休克、失血的耐受性较差,也可引起组织水肿,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若血清蛋白在30-35g/L,首先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予以纠正,若血清蛋白低于30g/L,则需静脉输注血浆,人血白蛋白制剂等,才能在较短时间内纠正。

4.4 合成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病人在整个围手术期都处于应急状态,手术的耐受性差,仅以饮食控制者,无需特殊处理,原接受口服降糖药的治疗者,应继续服用至术前晚,禁食病人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将血糖控制于5.6-11.2mol/L。

[1]吴孟超.腹部外科学[J].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2:13-14.

猜你喜欢
禁食腹部切口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儿童择期手术前禁饮禁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禁食野味 从我做起
禁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