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教育如何接轨当前企业物流人才需求

2010-08-15 00:43朱美虹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学历岗位物流

朱美虹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18)

1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1.1 物流人才的需求领域

(1)企业物流人才

物流人才的需求存在于物流企业,还基本涵盖了所有的企业.企业物流人才是物流人才中需求最大的一块[1].

(2)规划和咨询物流人才

城市物流系统的改造和完善,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的规划和设计,物流运输货场(站)的规划,物流网络的合理布局等等,都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的物流人才.

(3)外向型国际物流人才

全球采购与全球销售形成的庞大的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大量精通进出口贸易、海关业务、采购系统、供应链管理等国际物流人才.

(4)科研教学物流人才

我国的物流理论和物流技术都相对落后,需要高水平的物流科研和教学人才作支撑.

1.2 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

(1)物流岗位操作人员

这类人员主要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如货物的上架、分拣、堆垛、包装、配送等,对他们的要求主要是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吃苦耐劳精神,但随着先进机械设备和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对物流操作人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物流实际管理人员

物流实际管理人员主要是对物流运作的某一部门进行管理,要求他们必须熟悉自身从事的物流环节的运营,能使本环节的物流更有效、合理.此外,物流实际管理人员还要有物流大系统的理念,协同配合各相关部门,使整个物流系统合理化、科学化.

(3)高层物流管理人才

高层物流管理人才要求从业人员知识面广,有较强的战略判断和把握能力,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的变化,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宏观控制.

有关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于主管的职务需求主要集中在第三方物流、营销和储运方面,在有高级物流主管人员的需求企业中,储运企业占有需求企业总量的38%,第三方物流占29%,销售占23%.

1.3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2]

企业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当前物流部门需要的人才一方面是要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综合素质.

1.3.1 物流相关岗位群与学历、专业技能要求[3-4]

相关数据显示,对于一般员工,大多数企业对学历的期望为专科和中专,也有少数企业期望学历为本科生.报关、营销、箱管、会计等职务对于学历的要求较高,尤其是箱管,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而储运,比如库管、送货员等,对于学历的要求则较低.采购类岗位对学历要求普遍比较高,采购主管、采购工程师学历要求普遍要求本科以上,采购员等岗位也要求有大专学历.仓管类岗位是目前企业最需要的,但对学历要求不是很高,除了仓储主管学历普遍要求大专以上外,仓库管理员、配货等岗位普遍只要求有中专学历.物料控制类岗位是生产制造型企业比较重要、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对学历要求比较高,物料经理学历普遍要求本科以上外,物料规划等岗位要求有大专学历,物料助理则一般有中专学历即可.关务类岗位学历要求相对较低,除了关务管理师要本科学历外,报关员/报检员等大多只要大专学历.国际贸易类岗位的学历要求同样不是很高,大部分岗位只要有大专以上学历.采购、仓管、物料类岗位则都需要物料管控及仓库的管理能力.应该说,对物流类岗位的要求是逐步增多的,如计算机能力、英语或日语能力、ERP/MRP经验等.

1.3.2 其他综合素质要求

(1)由于物流业务落后,物流人才需要具有前瞻性.特别是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能够创造合理化的物流条件,并具有组织年轻人为物流合理化而奋斗的魄力.

(2)物流业务是一项新事物,应具备开拓未知领域的先驱者的气概.

(3)因为物流较多地受其它因素的制约,必须具有向这些制约因素挑战的精神.

(4)物流系统构成要素,即基础系统之间存在效益背反关系,为构筑最好的物流系统,必须具有系统思考的能力.

(5)物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为使物流适应已经或将要变化的环境,包括物流领导在内的全体人员必须有从战略高度考虑问题的素养.

(6)没有信息,就没有物流.因此,应具备构筑信息系统的能力.

(7)物流工作人员主要是和“物”打交道,很容易见物不见人.但处理“物”的人,应该具有尊重人的精神.

2 物流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2.1 理论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现有的师资力量大多是从计算机、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转移过来,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目前出版的一些物流书籍,既不系统,也不深入,再加上大多没有物流实务的经验,不少教师在从事物流教学时显得勉为其难.

2.2 国家教育部门仍没有设置物流科目

目前,高等院校的物流教学大多沿用过去仓储、运输等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欠佳,一方面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物流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另一方面是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2.3 职业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违背

职业教育应该是培养物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力量,但目前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职业院校大多是物资、运输、仓储、商业行业所属的职校对传统专业改造而来,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与传统“母专业”的依托关系,并没有完全体现现代物流的理念.

2.4 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有待规范

如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制定了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原国家经贸委有关部门指导中国商业技师协会、中国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制定了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经理的职业标准;中国交通协会引进的国际物流执业资格认证考试(ILT)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制定了《物流师职业标准》等,标准不一,相当一部分培训机构租借几间教室、临时聘请几位教师,介绍如何对付职业证书考试,就是培训,导致培训市场缺乏规范.

2.5 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

由于物流产业从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遇到困难,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与市场吻合性差.

(1)物流人才的实践能力与企业要求相脱节.一是高校的人才培养偏重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企业参观性质的;二是社会培训的不规范,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缺乏真正的实际工作能力.

(2)培养方向模糊,与社会需求相背离.目前许多从事物流人才培养单位的培养方向非常模糊;提出的培养目标宽泛,从而导致物流人才的从业能力差,不适应社会需求.

3 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培养对策

院校要和企业联合办学,培养企业需要的学生.院校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方式来达到企业和学生双方的互相了解,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双赢[5].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既可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队伍.提供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学习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至关重要.

3.2 根据市场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物流人才培养主要采取三种形式:教育机构组织主要是各大高校的培养、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团体组织的培训、企业组织的短期培训.

(1)提高高校培养的适应性

高校可以通过聘请产业界专家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咨询指导、在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与企业开展培训及技术项目合作等方式与产业界建立稳定联系,进行订单式培养,让学生上岗实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参加实践,对实践年限长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课酬等方面给予优惠,以此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其次,细化培养方向.适应企业对于中低级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高校在培养这部分人才时,应该细化培养的方向,如:仓储、运输、配送、国际物流等,由学生选修,学校分类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和培训.

(2)强化社会培训的规范性

首先,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对培训机构的资格严格把关,从师资队伍、培训基地等方面严格规范;其次,培训教育应突出培训的特点,对各种专项技能进行培训,满足学校不能解决的灵活性的需要.

(3)发挥行业的作用,建立企业与学校的培训平台

行业协会应搭建高校与企业一个共享的平台,企业把其在经营运行中发现新问题、要求及时提供给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和高校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后,对企业员工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随时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同时,学院也可以调整培养模式,及时满足企业的要求.

3.3 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物流类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层次化理论,建立“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突出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三层次是职业专门技能,即基于细类要求,反映职业能力个性,它所强调的是人才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如:“仓储与配送”、“物流企业管理”、“物流统计学”这些课程正好对应了仓管、物控等岗位人才.第二层次是行业通用技能,即基于中类和小类的要求,反映行业个性和共性,它强调的是人才对岗位群的实用性,满足人才在业内工作的变动.大专业、小方向是一个办法.第一层次是核心技能,即基于大类的要求,反映人类劳动能力的共性,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是一种跨职业的能力.而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课程管理、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规范的课程执行与监控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3.4 政府应积极引导物流人才的发展,避免学校与企业的脱节

政府应利用其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传统企业转变观念,加大本企业物流方面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技术和管理理念,改变目前传统企业物流管理落后、效率低下的局面,为现代物流人才创造施展的空间.同时,针对物流相关行业—第三方物流、仓储、运输、货代等,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促进其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大连地区物流相关业务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

[1] 兰丕武,曹翠珍.浅论现代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1):38-39.

[2] 刘小红,王成宇.高职高专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61-64.

[3] 李爱红.大连国际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09(12):108-109.

[4] 方向阳.生产企业物流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1):46-48,69.

[5] 吴元佑,王佑华,杨爱明.关于我国物流教育的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5):46-48.

猜你喜欢
学历岗位物流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知识无力感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