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思考

2010-08-15 00:44冯兴中北京世纪坛医院10003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8期
关键词:中医学高血糖证候

冯兴中 北京世纪坛医院(100038)

中医药学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思考

冯兴中 北京世纪坛医院(100038)

消渴;糖尿病;中医药疗法

糖尿病是以血糖增高为临床特征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宏观地统归于“消渴”,临床治疗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医药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胰高糖素分泌等途径降低血糖,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改善脂代谢等作用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但是综观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概况,临床应用的可重复性差,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受到质疑,研究结论引用率不高是目前中医防治糖尿病现状不争的事实。反映在临床研究中突出体现中医整体辨证优势者少,临床疗效的评价仅重血糖的改善,或单纯研究中药有效成分控制血糖的作用,所以显现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有人怀疑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中医学防治糖尿病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防治糖尿病系统的理、法、方、药体系,具有现代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那么在现代医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在胰岛素及其他抗糖尿病药物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思考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成绩和偏差,回归中医学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正确方向。

1 中医学认识糖尿病的切入点是糖尿病的临床证候,而非糖尿病的高血糖临床特征

糖尿病是以临床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现代医学的研究以高血糖产生的原因、高血糖带来的危害以及对高血糖的控制为主要目的,并且以血糖为主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纵观中医学防治糖尿病的历史,以糖尿病的临床症状“消渴”为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临床防治糖尿病体系中的核心,中医学防治糖尿病辨证的过程就是对人体糖尿病疾病状态的诊断过程,中医关于糖尿病的核心概念不是糖尿病的高血糖而是糖尿病的证候,也就是说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诊断就是糖尿病的“消渴”证候诊断。证的临床表现是在辨证体系指导下医者关注的症状组合,证候是具有深刻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特征的中医学描述疾病状态下人的反应的特有名词。糖尿病的中医临床证候才是中医学防治糖尿病,开展糖尿病临床研究的切入点,病人血糖增高及其代谢紊乱的证候反应相关性规律研究是中医防治糖尿病研究重要的内容,中药治疗糖尿病以对抗病人整体反映的偏性调节为特色。

2 中医学防治糖尿病的平台是糖尿病的中医证候,而非糖尿病的高血糖

中医学的“证候”是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的病理概括,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整体反应;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与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与各项生命活动之间相互作用而偏离正常状态的整体反应;也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机体内环境异常的整体反应。中医学防治糖尿病依据患者的中医证候,确定治则治法,最后处方遣药。即有是证才可用此药,所开具的处方是整合调节糖尿病患者临床证候的,而不是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高低来开具处方的。所以,防治糖尿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不只是调节糖尿病本身的糖代谢异常,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研究调节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产生的内环境异常(证候所表现的病理状态)入手,进一步研究中药整合调节糖尿病患者内环境条件下糖代谢改变的机制。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平台是针对病人血糖增高及其代谢紊乱的证候反应;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应注重在证候平台之下的降糖机理研究;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应是糖尿病同一证候的随机、对照,是保证临床应用可重复性的基础.

3 中医学防治糖尿病的疗效应着眼于生命质量的改善,而非单纯的控制血糖

中医学防治糖尿病的基本要求应当是世界社会对疾病治疗效果的认同与肯定,长期以来由于中医学缺少现代科学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体系,而不被社会所认同,甚至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神奇效果产生怀疑。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思维属性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健康状态下,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思维属性是协调统一的,作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一部分是和谐的;在疾病状态下,人的病态不仅仅是自然生物体的异常,还应该有其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的不正常,表现出感知、情感、意志、思维的异常。治疗疾病不仅是促使生物机体的健康,还应该包括人的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的健康和正常。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体,所以中医学防治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应该体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叉融合的特征,从证候的疗效全面反映中医学治疗糖尿病疗效的自然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价值观。虽然对现代西医学对高血糖产生的生物学原因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控制高血糖的手段也日趋完备,但是对于解决糖尿病的危害并不是尽善尽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产生与高血糖的控制并不完全一致,在良好控制血糖这一临床特征性异常的情况下,没有完全抑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人高血糖这一生物学异常问题可以解决,但糖尿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这一社会层面的问题尚不能完全解除。中医药有本身固有的特征和理论体系,因此不能完全按照西医的评价方法来评价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控制血糖固然是评价治疗糖尿病疗效的重要标准,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是病人的根本需求,完善病人的社会功能同样是重要标准;但是更重要的是评价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终点目标和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许多学者认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优势就在于延缓或阻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所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评价,应在发扬中医药优势的前提下,在研究降低血糖的同时,注重将糖尿病患者临床证候学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合在一起,全面衡量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终点目标,才能正确地评价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这也符合现代循证医学的要求。

4 中医学防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重在综合防治方案,而非线性的降糖机制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中医学思维方法,体现了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如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脏腑相关理论,与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七情致病与心身医学、“天人合一”与环境气象医学等等,同时也体现了现代医学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发展的方向;中医学辨证论治糖尿病,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个体化诊疗体系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诊治特点,中医药方剂是在中医药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对人体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来治疗糖尿病的。必须结合临床辨证论治,在充分确定中药复方多种成分复合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中药复方对糖尿病人体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研究中药复方对糖尿病人体本身内环境的影响,才能客观地认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运用分析的方法,单纯以研究植物药有效成分的线性理念,在脱离中医药理法方药临床法则的情况下,研究其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是远远不够的。中医学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运用天然药物通过调节人体机能防治疾病,符合现代化社会生活中人们崇尚“回归自然”的身心需求,更容易受到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接受和欢迎;中医学的中药内服、外用、推拿、按摩、针灸、拔罐、膏药、药浴、保健气功、药膳食疗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能延缓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产生,能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工作质量、生活质量。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的重点应是突出中医特色的综合防治方案的研究,重建证候平台之下的临床降糖机理研究,以提高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完善病人的社会功能为研究目的,才是中医学防治糖尿病走向世界糖尿病领域的正确方向。

总之,中医学是我国独特的、充满神奇色彩的传统医学,它把人体生命看作是一个运动不息、阴阳相互对立的统一体。认为人本身是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和环境应是和谐的,强调“天人相应”“形与神俱”,注重人的精神状态和心身感受,这是中医诊病治病以及开展临床研究的重要理论根据。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8.001

1672-2779(2010)-18-0001-02

2010-07-03)

猜你喜欢
中医学高血糖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