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总结

2010-08-15 00:44刘晓菲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8期
关键词:肝郁气滞病机

刘晓菲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

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总结

刘晓菲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

总结历代文献结合个人经验,系统论述对乳腺增生病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的认识;探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研究的策略思考,规范乳腺增生病辨证标准,优化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综合方案。

乳腺增生病;中医治疗;优化方案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辨证论治能从整体出发同时体现个体化治疗的特色,为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最普遍应用的方法,常用的治法有疏肝理气,调补冲任,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清肝泄火等,长期以来经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研究充分证明其良好的治疗疗效,并从多方面、不同角度阐述其作用机制在于调节激素水平或阻断激素作用靶点、抑制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改善微循环,消炎镇痛,调节机体内环境等,以达到干预及阻断增生发生发展。为消除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及乳腺癌一级预防等作出贡献。

宋爱莉教授致力于乳腺增生病、乳腺癌癌前病变中医辨证标准和客观化微观指标的研究,进行中药对乳腺增生组织、乳腺癌前病变增殖、凋亡及血管生成方面的干预机制探讨。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专科中药制剂的开发及治疗机理研究、乳腺癌癌前变的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故将其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思路及优化辨证论治综合方案策略总结如下。

1 乳癖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法则的认识

乳癖以气滞痰瘀互结病变共性,创建“散瘀化痰”为基础,“脏腑调理”为主的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法则。

1.1 气滞血瘀、痰浊结聚为共有病因病机,肝郁脾虚、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为病变基础 遵循祖国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理论,认为乳癖病机为肝郁脾虚,肾虚冲任失调,以致日久气滞痰凝,瘀血阻络、血脉不利,痰瘀互结于乳络。乳癖日久其痰瘀互结证表现明显:肿块、固定性疼痛、月经色黯,舌有瘀斑,脉涩。其病机过程为气滞血瘀、痰浊结聚为共有病因病机,肝郁脾虚、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为病变基础。

1.2 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治其标,疏肝理气、健脾胜湿、调摄冲任治其本为辨证论治核心 依据乳腺增生病气滞痰瘀互结病变共性,以及偏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肝郁脾虚、肝经火旺等不同证候,创建“散瘀化痰”为基础,“脏腑调理”为主的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法则。紧扣乳腺增生病基本病机及局部病理特点,整体与局部合参、标本兼治,以气滞血瘀、痰浊结聚为共有病因病机,肝郁脾虚、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为病变基础,根据既往临床经验和研究基础,将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为肝气郁滞型、脾虚湿盛型、冲任失调型,建立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治其标,疏肝理气、健脾胜湿、调摄冲任治其本的辨证论治核心。

2 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治疗机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2.1 “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及治疗机理的研究” 在总结古今研究乳腺增生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乳腺增生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和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等主要症状,以疏肝健脾、活血利湿为治则,在归纳传统方剂的基础上,制成了抗增汤(香附、柴胡、橘叶、当归等)。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上显示:乳房疼痛、肿块、腺体水肿、溢液总有效率达到98.6%,90%,97.3%,100%,总疗效上达到98%,抗增汤能改善卵巢和垂体功能,调节内分泌,从根本上调整E2、P、PRL,抑制腺体增生,改善局部微循环和局部血运,达到消肿止痛目的[1]。

该药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地缓解了广大患者的病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该药的开发研究项目获得山东省中医药发展计划项目资助,并通过发表论文、学术会议交流等形式,使研究成果获得了业内同行的认可,并使之推广应用。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大鼠增生乳腺组织中VEGF、PCNA、MVD、Bcl-2表达增高,且随增生程度的加重而加重;应用中药复方抗增汤治疗后VEGF、PCNA、Bcl-2表达减弱,MVD计数减少,说明中药抗增汤能下调VEGF、 Bcl-2、PCNA,具有促进凋亡、抑制增殖、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2]。

2.2 中药外用剂乳宁霜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验证与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进行了治疗乳腺增生病外用剂型“乳宁霜”的制备工艺、药效学、毒理试验研究以及临床验证的研究。结果证实乳宁霜组方合理、制备工艺先进,无毒副作用,疗效肯定,临床验证具有明显的止痛散结、改善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等作用,从而抑制乳腺增生。通过动物试验探讨了乳宁霜透皮吸收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乳宁霜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作用,乳宁霜通过改善乳房局部微循环,改善血液高粘状态,降低雌激素和泌乳素水平,抑制乳腺组织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来达到逆转/抑制乳腺增生病的目的[3,4]。

该项研究从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了该药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新的切入点和思路,丰富了中药外用实验基础理论及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研究成果经过国内外文献检索,未见同类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课题完善了六类新药审批开发前的研究工作,为乳宁霜的开发及临床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3 规范乳腺增生病及乳腺癌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为建立乳腺增生病及乳腺癌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影像学客观化指标和诊疗标准奠定基础

“乳腺癌癌癌前病变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规范乳腺增生病及乳腺癌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分型,提出乳腺癌癌前病变病机演变进程中关键的局部病理变化“痰”、“瘀”为中医辨证的核心。

建立健全乳腺癌癌癌前病变中医微观辨证指标和诊疗标准.分别从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量化指标角度、钼靶BI-RADS分级角度、新生血管和细胞凋亡角度上客观反映出乳腺癌癌前病变阶段中医辨证规律和病机演变特点,丰富和延伸了乳腺增生病、癌前病变中医微观辨证指标和诊疗标准[5]。

乳腺增生病辨证为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与痰瘀互结偏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偏冲任失调型。进行乳腺癌癌前病变证侯与病理学分析,癌前病变阶段证候集中分布于痰瘀互结偏肝郁气滞及偏冲任失调型。能反映出证型分布与组织学分级及病机演变进程与病理演变程度相一致。

本研究对乳腺癌癌前病变中医辨证提出新的思路,从全方位、多角度丰富了辨证诊断方法,为中医辨证及治疗评价的客观化微观化奠定良好基础。

4 拓展治疗目的,研究中药对乳腺癌癌前变的干预作用机理

加强中医药干预阻断乳腺癌的基础研究,对推动乳腺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所承担国家自然基金 “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研究”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认识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本质,从抑制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凋亡角度探讨中医药干预治疗作用机理,显示莪术油具有降低乳腺增生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作用,从而进一步抑制血管生成;影响细胞增殖因子ki67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Fas、FasL、bcl-2的表达,进而抑制乳腺细胞的增殖;调节癌基因C-erbB-2和抑癌基因p53的表达,干预癌变进程。因此,莪术油可能从抑制血管生成、促进细胞的凋亡、抑制癌基因表达方面,治疗乳腺组织增生,干预乳腺增生恶变,达到治疗目的。

5 对中医药辨证论治综合方案优化策略的思考

宋教授认为目前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缺乏统一性,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相对滞后,缺少较为成熟的客观化量化技术指标,所以遵循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理论,对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优势与方法进行规范化研究已迫在眉睫。

5.1 优化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方案,构建体现中医药学术特色的乳腺增生病综合治疗规范 首先通过针对性的文献研究,结合既往临床经验,拟定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临床优化方案,内容包括辨证分型标准、治疗方案、疗效评价标准以及安全性观察、数据管理、伦理指导、质量控制等,然后组织各方面有关专家集中论证、补充完善、达成共识,最后完善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诊疗方案。

优化乳腺增生病内外合治与调理情志的综合治疗方案,规范、丰富疗效评价方法。根据既往工作基础及大量文献调研,建立辨证内服中药方+辨病外用中药+情志调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疾病的治疗更加全面、合理。在对综合治疗疗效评价中,建立针对乳腺增生病的、能反映中医诊疗特色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辨证内服中药方、辨病外用药、情志调理法。中药内治疗从乳复汤化生基础方,根据肝气郁滞型、脾虚湿盛型、冲任失调型三个证型加减分别产生抗增汤Ⅰ号、抗增汤Ⅱ号、抗增汤Ⅲ号;外用药采用我们多年研制乳宁霜;情志调理采用消除心因法、转移心意法、以情胜情法、精神摄养法等。依照多中心、随机、大样本、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等原则,进行跨地区的临床研究,科学、客观地评价辨证治疗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作用,优化中医辨证内治方法。

5.2 形成能够反映中医药辨证论治为主的的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指标 不仅以改善疼痛、乳房肿块为目的,而且有干预、阻断重度乳腺增生病、乳腺癌前病变,预防乳腺癌的意义。故宋教授认为在现有公认乳腺增生病疗效评价的基础上,增加CDFI血流动力学指标、钼靶X线摄片等影像学评价客观指标,与现有公认乳腺增生病疗效评价作对照,考察其真实反映病变的情况和变异度,疗效评价表具有客观性和可行性。确定全面、简洁、高度可操作性和可推广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评价标准,便于进一步修订和推广。

[1] 宋爱莉.乳腺增生病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J].2005,14(4):277.

[2] 宋爱莉.抗增汤对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BcL-2、PCNA、VEGF、MVD表达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05:123.

[3] 宋爱莉.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性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12:232.

[4] 宋爱莉.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述略[J].中医药学刊, 2006,24(4):594.

[5] 宋爱莉.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血管生成关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5):454.

Experience Summary on Professor Song Aili Treating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Liu Xiaofe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ming up history literature combining personal experience;Dissertating systematically cognition of pathogeny, pathogenesis, treatment's principle to disease of breast hyperplasia ;Discussing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disquisitive strategy of TCM treatment to disease of breast hyperplasia ; Standardizing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riterion of disease of breast hyperplasia ; Optimizing integrative project of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o disease of breast hyperplasia.

Disease of breast hyperplasia; TCM treatment; Optimizing project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8.003

1672-2779(2010)-18-0004-0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No:2007BAI20B043)

2010-05-28)

猜你喜欢
肝郁气滞病机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