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讨论式教学

2010-08-15 00:49张世虎
中学语文 2010年18期
关键词:参与者形式新课程

张世虎

新课程背景下的讨论式教学

张世虎

在新课程背景下,讨论式教学方式被引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讨论式教学的定位、具体操作方法、讨论的形式等方面,论述了自己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独特理解。

新课程 讨论式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真正的课堂讨论是一种真正有助于学生思维进步,有助于实际地丰富学生的知识、理解、信念、情感与态度的教学,同时帮助学生发展口语交际能力。要根据不同教学目标,运用好这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写作和分享。”

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讨论式教学意义不凡。

本文拟从讨论式教学的定位、具体操作以及讨论的形式等方面,谈谈自己对讨论式教学的理解。

一、讨论式教学及其定位

讨论应是在师生自主学习、个人钻研基础上的合作学习与探究。

讨论的目的在于复述和复习应知信息,反思观点、看法、论点和事件,解决问题,提高口语交际技能。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互动模式):学生—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的互动;

(2)(规模、方式):整班讨论或小组讨论;

(3)(讨论和分组安排):同质的或不同质的参与者;

(4)(教师的角色):教师是推动者—调控者、参与者或观察者—记录者。

“讨论”通常需要定位在一个较高的认知水平上,甚至可能属于情感领域。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教学规划中有三类基本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及操作技能目标,而认知目标由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大层次组成,讨论的问题主要应该定位于“分析、综合、评价”层次上。有研究证明,在帮助学生获得“事实性知识”上,讨论并没有讲授那么有效。通常而言,对于学生已知的知识,或者适合于提示型教学方法接受学习的知识,不需要采用课堂讨论。

“讨论”是一个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进行交谈来分享信息或观点,或者共同工作来解决某个问题。相反的,讨论不是这样一种情景: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补充讲解,然后又问下一个问题,学生再举手回答。这正是被批评的传统教学的封闭性特征:话语权的教师专制与教学过程的课前“预设性”。提问始终在教师预设的框架之内,教师垄断着沟通权,几乎没有源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这种“提问—回答”的“提示型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记忆和了解了什么,教师的问题通常设定在低水平的认知领域(识记、理解等)。

二、讨论式教学的实施

1.讨论准备时

(1)建立一般性目的;

(2)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3)考虑全班和个人对讨论的准备;

(4)确定你将要扮演的角色、全班的分组、座位安排以及允许的时间;

(5)制定讨论的计划。

2.讨论实施时

(1)确保参与者理解目的或目标,并领悟其价值所在;

(2)用目标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

(3)将目标、任务与先前知识及课上工作联系起来;

(4)列出将要讨论的问题或主题;

(5)提醒参与者了解讨论的规则;

(6)对讨论进行调控,以确保任务行为及平衡的参与、理解;

(7)时时对参与者进行鼓励,适时评价讨论的水平。

3.讨论结束时

(1)在最适宜的时候结束,而不是在一设定的时刻结束;

(2)总结达到目的的程度,即对讨论过程及达到的程度进行评价;

(3)将新的学习与先前知识联系起来;

(4)建立参与者在下一步可能希望了解的内容或完成的任务。

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备课中自己首先走进文本,充分研读文本,设置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这是驾驭课堂和引导学生的关键。但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当课堂教学中产生了预设之外的生成资源和建构意义时,教师要能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建构意义,一旦在课堂讨论中发现了有价值的的探索途径,教师要有大胆舍弃预设的勇气。

讨论教学必须兼顾五个环节 (它确定了讨论的正确走向):

(1)调动已知经验,准确感知文体的特征;

(2)走进文本之中,强化相关知识的积累;

(3)走进文本内核,寻找文字背后的价值;

(4)走进实际生活,挖掘文本的隐喻意义;

(5)走进当前文化,探求真正的现实意义。

为此,课堂上新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作是激发兴趣和热情所致,要慎重对待,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但也不能干扰主要目标,如果生成的课堂因素与本课重点干系不大,教师可以委婉而坚定地阻止它发展下去,以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

三、讨论的形式

根据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的性质,讨论式教学可以划分以下三种类型:A.双向直线式;B.网络式;C.综合式。

双向直线式讨论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它拓展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渠道。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始有了信息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过程和结果都给与评价和反馈,使讨论更有效地开展。并且学生之间也有了交流,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思维的碰撞。学生在同龄组学习中,可以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这种讨论形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这种形式便于管理,教师一般倾向于采取这种讨论形式。但是这种讨论形式只限于同组同学之间的讨论,而缺乏组与组之间的讨论。

网络式的讨论式教学,充分挖掘了全班的信息资源,不仅同组之间的学生可以讨论,而且不同组之间的同学也有了讨论。整个班级的信息交流都是畅通无阻的。学生通过这种讨论式教学,可以逐渐形成班级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综合式讨论教学,就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综合采用以上两种讨论形式。

以上讨论形式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应该根据教学目的来选择讨论形式。即便同一节课,也可以采取不同的讨论形式。

宁夏西吉中学。

猜你喜欢
参与者形式新课程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