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0-08-15 00:49张家口教育学院郝志文
中国商论 2010年10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管理企业

张家口教育学院 郝志文

财政部于2009年4月下发《财政部关于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部分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库存积压严重、运营资金趋紧、盈利水平下降等突出问题,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采取应对措施,调整发展战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1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首先,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规模经济优势明显不足,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易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本技术构成低导致其融资决策不合理等,管理水平不高。在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突变、经济不景气时,中小企业较之于大型企业、垄断行业而言,市场前景变得更为渺茫,其供应链系统会突然分化、瓦解甚至崩溃,产品阻滞、人员流失、财务陷入困境等问题接踵而至,中小企业各种弊端和问题暴露得更为透明、彻底、充分。

其次,中小企业具有贴近顾客、贴近市场的有利条件。在当今国内外消费品贸易中,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营销方式的主流。中小企业点多面广、贴近顾客和市场,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特”的原则来选择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进行目标营销。可以通过突出特色经营和个性营销,以与众不同的服务或产品特点来吸引消费者,占有那些批量小、个性强、营销微利的市场领域。

1.2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首先,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受出口增速下降、贸易保护壁垒、经营成本上升、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下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我国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但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称,今年1至2月,是中小企业最困难的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完成总产值同比增长5.9%,比上年同期回落22.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9.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52.3个百分点。

其次,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停产问题严重。中国新闻网2009年12月28日文章《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亏损、停产和半停产企业增多。王昕杰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中指出:目前至少已有7万家拥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最直接的影响还是与美国相关的纺织、化工行业。这些行业出口增长幅度较往年同期回落速度比较快,其中出口型纺织企业就已倒闭上万家。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中小企业特别是加工型中小企业已遭遇生存危机,特别是人数在100人以内的小企业关、停现象普遍。

2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融资困难,资金不足

近年来,在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问题中,“融资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尤其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将会更加突出。融资难,运作资金不足的问题,关系到中小企业成长、发展、壮大,要从中小企业面临的种种内外部环境的角度上去考量,应当把融资难当作中小企业面临的种种问题的集中反应来看待。

首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和国际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使得融资难“雪上加霜”。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效益低、风险高、诚信度低,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致使很多银行不愿或不热衷向中小企业贷款。而且,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还不具备向公众发行债券和偿还的能力,直接融资的渠道对中小企业来说几乎没有。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风险较以往要大。所以供货商一般不愿意给予中小企业贸易赊账的待遇,由于没有贸易赊账的支持,中小企业就不得不用现金付款,使得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的持有比例较低,货币资金常常处于短缺状态。

其次,管理机制差,危机意识薄弱。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导致其经营不稳定;由于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人员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普遍缺乏抵押品,还款来源难以落实;我国中小企业很多是能耗高、污染重,经营粗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上原因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根本达不到授信条件,金融机构“不肯”贷款。

2.2 财务管理混乱,危机意识薄弱

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核不严。对财务控制环节薄弱的问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企业领导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和危机意识、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在思想上没有真正理解财务管理对做大做强一个企业所起到的作用,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举步艰难。

3 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分析

3.1 规范中小企业自身经营行为

首先,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灵活的运作特点,实行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营销方式,提高中小企业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加大中小企业体制改革力度,要杜绝经营上的短期行为,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与银行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新型银企关系,使银行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其次,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企业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杜绝企业领导“家长制”、“一言堂”等旧有的作坊式财务管理模式。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财务管理增加了很多内容,如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等,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应变任人唯亲为任人为才,借鉴大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积极地引进职业经理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能改善经营管理队伍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2 把握市场脉搏,创新经营模式

市场的需求是企业设计和生产商品的指向标。如果企业单方面设计和生产商品,有些时候会由于对市场需求的误判而造成商品滞销,形成资源浪费。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这对企业的伤害比平时更为严重。将消费者引导到产品设计和生产的环节中来的“体验式”消费已被很多企业认可和推广。在这些模式中,消费者既能体验企业的最终产品又能参与产品的最初设计和生产,使企业最直接地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快速而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从而设计和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3.3 政府或相关部门加强相关的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要加强立法工作,加快制定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尽快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适当的政策保护对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良性发展是必要的。财政部于2009年4月下发的《财政部关于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是个很好的指导意见。

其次,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利率风险定价、独立核算等六项机制入手,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放宽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条件,落实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政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累计补充完善了190万户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通过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明显增快。

再次,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建立主要针对从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的损失补偿机制,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主要从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实行与其运营风险成本挂钩的办法,完善担保机构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及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鼓励、支持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加强互利合作,合理下放对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简化审贷程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组织开展面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信息咨询、经验交流、业务培训、行业统计、权益保护、行业自律及对外交流等工作,提供中小企业风险意识。

[1]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2009,4.

[2]左和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企业经济,2001,(12).

[3]邢海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5,(03).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财务管理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