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2010-08-15 00:49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张广霞
中国商论 2010年10期
关键词:价值链供应链电子商务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广霞

1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供应链是指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许多年来,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占有优势,更好地占有市场份额,采用了“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即企业不仅拥有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还通过投资或兼并的方式,拥有生产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企业,并对其进行管理。通过“纵向一体化”,实现产、供、销的一条龙管理,免于供应及销售过程的外部影响,使得更加有力地参与市场竞争。在计划经济很长的一段时期,“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发挥了一点的管理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够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达到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目标,适应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横向一体化”的新的管理理念,把产、供、销形成一条供应链,此供应链连接整个产供销的所有企业。在此供应链上的企业形成了一个整体,同时运行,同步生产及销售,只有这样,整个供应链的企业才能实现协调、同步,才能同时受益,达到供应链管理的运行目标。

“横向一体化”的主要指导原则是企业只做自己的核心业务,在核心业务上具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对于非核心业务,企业采用外包的方式交由其他企业来完成,这样,企业只要抓住核心业务,形成核心竞争优势,集中精力更好地实施市场竞争,而供应链管理模式就是典型的代表性的管理模式。

2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为了更好地实施全球的商业贸易,在网络条件满足的前提下,通过网络,买卖双方尽管不谋面,也可以进行各种商贸活动,消费者实现网上购物,买卖双方实现网上交易,并通过电子支付来完成各种商务交易等综合服务活动。不论网络的类别如何,只要是在网络上进行了商业活动,都可以视为电子商务的范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市场化的普及,电子商务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分两种形式:一是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即B2B层次,是指企业间的商务贸易活动通过网络来完成;二是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即B2C层次,是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互联网完成买卖双方的订购商品或服务的活动。我们讨论的供应链管理主要是指买卖双方都是企业的电子商务形式,即B2B形式的电子商务。

3 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是国际经济与网络发展的结果。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原始的买卖双方面对面的交易模式,形成了通过网络来实施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商务交易活动,并通过电子支付来实现网上交易,完成商务活动。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并能够实现有效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商务中应用就必须实现:供应链企业的系统化管理,企业间的资源优化管理,共享需求信息的管理以及快速生产的信息化管理。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来进行供应链的管理,实行系统集成化管理。

3.1 价值链驱动模式

价值链就是从原材料加工到产品成品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的过程中,“所有增加价值的步骤”所组成的全部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价值链将一个企业分解为战略相关的基本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价值链管理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体现主要是如何运用虚拟价值链创造一个价值链战略,满足和超越客户的需要和欲望,使实物价值链与虚拟价值链得以并行,两条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更为模糊,达成链中成员的充分的无缝整合。价值链驱动的最终目标是向供应链节点上的合作者随时传递市场及消费者的动态数据流,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供应链管理。价值链中的各企业合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为消费者服务的好坏。一个价值链驱动的软件程序可以即时地与其他的软件程序传递数据,进行交流。从消费者发出的需求订货单开始,需求的信息自动地传送到仓储管理系统,仓库管理后台数据库便记录了该需求信息,系统通过软件程序自动进行筛选,如果仓储低于库存下限,系统会链接生产制造系统,发送产品生产的指令,如果仓储高于库存下限,系统会链接物流配送系统,发出运输指令,从而完成该商务贸易活动,达到价值链驱动的全过程。

3.2 合作、预测与供给模式

合作、预测与供给模式最早的应用是在商业零售连锁店,是零售供应链工作组合作研究和探索的,它运用一系列的管理模型和现代化的信息处理,从消费者需求预测开始,到库存成本的降低和库存总量的控制,通过供应链管理模式,运用电子商务的网络资源,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

合作、预测与供给模式要以消费者需求为最终目标,利用电子商务的现代化网络资源,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合作伙伴框架结构,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消费者需求预测系统,并共享该系统的信息,来完成整个供应链管理工作,合作伙伴共享预测、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合作、预测与供给模式是建立在电子商务基础上的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它的实施能够对合作企业进行更好的管理,共同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共享信息,使得企业共同实现更大的收益。

4 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供应链管理模式目前已经在许多企业中运用,在运用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供应链管理对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等技术条件要求很高,目前电子商务的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因此两者要有效地结合才能发挥供应链管理的最大效益,企业应处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4.1 改变传统的观念与现代化管理要求相符

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现象还十分突出,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仍在运行,从而造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现象。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垂直型管理,使得各部门各自为政,协作性差。影响了企业信息传递效率的最大发挥,造成企业“透明度”不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企业国际化的接轨,否则就适应不了国际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具有强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以及高效率的信息传递,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实行电子商务,同时要改变企业观念,把着眼点放在世界经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作用,使得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电子商务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4.2 竞争对手与贸易伙伴的有效协作

供应链管理需要电子商务拥有一个好的环境,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与合作企业密切合作,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因此要协调贸易伙伴间的协作关系,使得彼此之间无缝化协作,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我国的企业所处的文化氛围造成了贸易伙伴之间不愿意共享信息,传统观点认为贸易伙伴是竞争对手,在竞争过程中一定要分出胜负,博弈论的研究结果说明非零和博弈比这种零和博弈更能使企业获得收益。另外,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也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供应链绩效评估系统,而我国的贸易伙伴之间缺少这种行之有效的评估系统,这也是造成协作的一个障碍。只有绩效分配合理可行,各企业才能够很好的协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大利益。

4.3 信息取得与转换技术上要求配套

电子商务的实施,使得传统的营销策略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变为新的营销策略4C(Consumer、Cost、Convenience 、Communication),这也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结果,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取代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将消费者的需求传递给生产制造商,生产制造者取得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在此过程中,供应链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通过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及时获取市场信息,通过供应链的共享获取最大价值。在实施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供应链的企业要求具有先进的技术,能够保证信息的收集,并能把收集的信息转换为供应链的有效信息,并与供应链的企业共享有效信息。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在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做到信息的实时获取与有效利用,使得能够加强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商务中更好地应用。

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将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各个协作部门或企业有效地连接起来,实现业务和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最大效益。

[1]张立军.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张萍.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J],商业时代,2007,(27).

[3]刘萍.协同创新 共赢天下[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08.

[4]夏裕丰.浅析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6.

猜你喜欢
价值链供应链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