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探析①

2010-08-15 00:49咸阳师范学院政治与管理学院郁鹏
中国商论 2010年10期
关键词:物流业服务业区域

咸阳师范学院政治与管理学院 郁鹏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特别是国际大都市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亮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服务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逐步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重点发展的主导性产业。对于西部地区而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在效益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促进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其参与国际国内分工的地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现代服务业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西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上的原因,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其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在现代分工条件下,服务业的地位不断上升,西部地区应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构筑比较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促进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

西部地区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随着工业生产规模和市场范围的扩大,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服务逐步从制造领域中独立出来,通过企业内部分工或外包等形式演化为专门的产业形态,服务在产品价值链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服务业具有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资源环境亲和等特点。从中间投入结构看,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咨询、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再生性资源消耗在制造业中间投入中的比重,充分激活和优化配置制造领域中的各类产业要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是要使经济增长由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为主,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为主。

1.3 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于转移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扩大城市就业

现代服务业直接就业效应和综合就业效应高,就业吸纳空间大,就业吸纳能力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应成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刘辉煌等,2008)。西部地区以服务业发展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城市制造业发展的配套服务设施,不仅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有效提升城市对工业化的集聚和承载能力,而且还能够在深层次上打破限制城市发展的束缚,为城市化健康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2 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技术效率较低

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服务业技术效率低,是造成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低以及区域发展失衡的重要因素。西部开发以来,为统筹服务业的区域发展,东部地区的资本逐步向西部地区流动,但由于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滞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制度建设不足,缺乏高素质劳动力的流入,服务领域的管理和技术缺乏创新,导致区域之间的技术效率差距仍然较大,阻碍了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提高以及服务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顾乃华等,2006)。

2.2 城市化发展滞后,现代服务业没有形成有效集聚

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与城市规模结构有较高的相关性,因为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资源、信息和产业,是服务业产业化的基本载体。长期以来,由于在战略上没有充分重视城市对工业发展的聚集和支撑效应,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进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脱节。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和工业布局相对分散弱化了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导致服务业集聚程度偏低。

2.3 改革步伐缓慢,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发展动力

目前,西部地区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低,所有制结构单一,资源流入不足,弱化了竞争机制在产业发展中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对服务业发展的规制过多,导致服务业创新不足,经营效率低下,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较低的市场化程度还导致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和不成熟,凸显了市场分工的不确定性,抬高了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削弱了工业企业外包生产性服务的内在动力(吕政等,2006)。

2.4 缺乏有效的区域分工和协作机制

随着中心城市在区域范围内集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产业要素能力的大幅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基础不断被瓦解,建立基于比较优势和产业链区别定位之上的区域分工体系越来越具有经济性和现实意义。但是受地方利益的驱使,现代服务业缺乏有效的区域分工,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降低了服务业增长的集约化程度,影响企业发展效率。

3 西部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3.1 构建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

放宽准入领域,合理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强化市场竞争。加大服务业对内和对外开放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吸引生产要素投向现代服务部门,推动产业升级;积极推进生产线服务业的产业标准化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健全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减少和避免无序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推动相关企业间合作,实现社会化服务与制造环节衔接。

3.2 加强产业关联,构建有利于服务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

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将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专业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强化企业内部资源、业务整合的自主性,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服务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实现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化和组织化。

3.3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物流业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产业关联度高,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系列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物流业的劳动密集度高,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对缓解西部地区就业压力以及推进城市化进程可以起到一定作用。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抓手,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以物流带动西部地区的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与人才流,实现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3.4 推进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塑造核心竞争力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对品牌创立、管理与延伸进行战略规划,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增强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促进各种形式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广泛普及和应用先进技术,加快电子化、自动化进程,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服务业。鼓励服务业企业以商标、专利、营销渠道、客户资源等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

3.5 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式发展

一般地,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与城市的规模密切相关。因此,拓展现代服务业,应充分考虑城市建设、交通、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以及必要的财政支持等形式,科学合理地划分现代服务业不同的功能区域,实现专业化服务。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契机,引导制造业向城市周边集中布局,依托制造业集聚扩大现代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

[1]刘辉煌,刘小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22~25.

[2]顾乃华,李江帆.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1):46~56.

[3]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8):5~12.

猜你喜欢
物流业服务业区域
分割区域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物 流 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区域发展篇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