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0-08-15 00:43刘宗保
外语与翻译 2010年4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建设

刘宗保

(聊城市茌平县委党校,山东聊城 252100)

加快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刘宗保

(聊城市茌平县委党校,山东聊城 252100)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修复和整治等方面,借全面提升这一契机,切实抓好以上这些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将有力地推动聊城市生态型强市名城建设。

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对策建议

聊城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同时又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还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我市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难题。2010年全面提升年活动的开展,将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契机。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等方面,而“全面提升年”活动,事关全局,涉及到方方面面,这就暗合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个方面和部门的协力合作的内在要求。

一、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生态文明可以产生巨大的生态效应。在生态文明社会里,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是紧密相联的,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改善生态。如果我们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自觉遵守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发挥生态效应,发展生态产业,放大生态效应财富,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就不是一句空话。

发展生态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就是要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寓生态保护于产业发展之中,即在生态不退化并得到恢复、改善的前提下获得经济效益。它的指向具有多维性,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多种生态产业。因此,要加强产业生态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发展生态工业

发展生态工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全面提升年活动中,我市继续致力于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和节能产业,以绿色增长为突破口,加快产业体系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树立环保示范企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三废”的综合利用,推广清洁能源、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用环境管理体系来保证企业生产的清洁化和对环境污染的减量化、无害化,使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转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建设一批新的生态型项目,实现废物再利用再循环,努力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完善多层次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资源利用运行机制,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培植壮大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我市优良的水土和气候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实施生态保障、基础先行、科技支撑和产业化推进四大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方式推进农业,以产品加工带动农业,以龙头企业联结农户和牵动产业。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结构升级,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开发资源潜力,拓展农业功能,重点培植休闲观光农业;着力建设农村能源、现代标准农田、生态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域生态治理五大工程,完善农业基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加强生物化肥农药、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并形成相关产业,以减少公害,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实施优质农产品认证制度,打造绿色农业品牌。

(三)开发生态旅游

加快发展生态型第三产业,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和宝贵的区位地理优势,做强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发展生态旅游业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资源具有保护作用。

我们聊城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积极发展旅游业,保护好生态环境是首要的工作任务。但保护生态环境的严格要求,必然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生态资源的开发受到严格的控制,产业发展的准入门槛不断提高,一些效益较好但污染较大的项目就不能引进,而发展生态旅游正可以弥补经济上的损失。

充分发挥我市优越的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和地理区位优势,开发旅游文化精品;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庄园“农家乐”,推进自驾车生态休闲游,重点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温泉度假、都市休闲、旅游商品等休闲服务业,推动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观光型转变。

二、建设生态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造福于民。如果一味追求 GDP的增长,“有了金山银山,却丢了绿水青山”,那么老百姓的生活必然是不幸福的。因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生活问题。因此,我市要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提升人居环境。一是完善城市功能区划。遵循生态规律,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抓好老城区的升级改造,加快新区建设,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二是加强城市环境基础建设。加强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着力建设城市公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做到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化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形成建房绿一点,修一路绿一线,建一区绿一片,塑造“城在水中”、“城在绿中”的宜居城市。三是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在巩固和扩大现有建设成果,积极实施居住区内的绿化建设,打造丰富多彩的城市绿化格局的同时,要把当前工作的突破点放在农村居民点改造上,以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现象,建成一批环境优美村镇和生态村镇,促进农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当前,我市部分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仍比较淡薄,文明素质有待提高,片面、狭隘甚至曲解生态文明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人们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尚未被充分调动。人为破坏环境等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要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纠正和扭转不良习惯还需要共同的努力。

因此,当前加强我市的生态文化建设,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将环境意识提升到生存意识、发展意识的高度,把生态文明的培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建立健全生态教育机制,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重要举措和工作成效,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科普知识,让生态文明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切实增强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树立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二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促进广大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生态文明观,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三是要引导全社会转变消费观念,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活动,摒弃讲求奢侈的“高档消费”、铺张浪费的“攀比消费”、追求方便的“一次性消费”等消费陋习,推进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绿色消费,让勤俭节约、理性消费成为社会习惯和风尚,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四、加大生态整治力度

严格控制并逐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以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突出抓好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对重点河段周边企业的监管,督促其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证废水达标排放;加大对污染严重的水域的综合整治力度,按照“统一规划、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步清疏、修缮和改造;加快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和技术更新改造,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产生。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认识世界的问题,又是改造世界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中,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把握好“全面提升年”活动这一契机,抓紧、抓实、抓好,切实抓出成效,将有力地推动我市生态型强市名城建设迈出新的一步。

2010-09-11

刘宗保 (1981-),男,山东茌平人,助理讲师。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建设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