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2010-08-15 00:49张秋恒阮玉明
关键词: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外资

张秋恒,阮玉明

FDI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张秋恒,阮玉明

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已成为吸收FDI最多的国家之一,FDI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分析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方法,提出今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借鉴经验,使FDI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FDI;中国;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外国资本纷纷瞄准中国市场,到中国投资设厂。近几年来,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一直高居世界前列。到2002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金额更是高达500多亿美元,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FDI的不断涌入,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FDI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一个国家是否引入越多的FDI越好。

一、中国吸引的基本特征与国际比较

(一)中国吸引FDI的主要决定因素

从理论上看,一个国家FDI流入可以区分为推动因素(外部因素)和拉动因素(内部因素),这两个因素有时候是很难区分的。关于来自中国国内的拉动因素,从总体上看,拉动FDI流入中国的因素主要有五个:低成本的熟练劳动力、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FDI优惠政策、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当然,吸引FDI流入中国的最终驱动力量还是取决于FDI带给跨国公司的利润,或者说是跨时期利润。20世纪90年代,中国带给FDI的利润率大约在13%-14%,与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持平,但是大大高于印度的6%。跨国公司从中国得到的利润不断增多,1996年,FDI在中国获得的利润大约是60亿美元,2002年达到了270亿美元。据中国商务部外资司(2008)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吸收FDI达到694.68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全球第四大FDI吸收国。从吸收FDI的数据来看,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1999年FDI出现较明显的下降,但是2000年后,中国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出现明显回升,2005年虽出现小幅下降,但并不影响其整体发展趋势。在2008年10月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然保持了23.58%的大幅增长。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吸收FD I21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6%。但2009年仍继续保持增长,即中国仍然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只不过在金融危机之下企业家的海外投资欲望大减[1]。支持FDI流入中国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尽管不是所有的公司到中国投资都能赚钱,但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盈利。

(二)中国FDI流入的基本特征与国际比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FDI流入的总量特征与结构特征,尤其流入中国FDI的来源地结构变化及FDI流入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FDI主要来自香港。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FDI流入来源地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的FDI在90年代以后有非常突出的发展,其相对重要性也在逐步提高。FDI流入的产业结构变化也非常明显[2]。20世纪80年代,来自香港的FDI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部门,少部分流入制造业部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90年代以后,FDI迅速向各个部门全面扩张,最集中的是制造业部门,达到了FDI总流入的60%。制造业流入的FDI当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从以往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了加工行业。

从国际横向比较看,中国FDI在资本形成中所占的比重大约是10%,保持在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上;中国FDI存量在CDP中所占的比重则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大约在30%,中国则接近一半。尽管流入中国的FDI多数集中在制造业,但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显示,FDI流入中国产业的集聚程度和其它国家相比并不是非常高。

二、FDI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及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一)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FDI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四类:创造就业、贸易扩张、技术升级以及推动经济增长。

创造就业方面,在过去的时间里,FDI对于推动中国的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在1986年-1990年、1991年-1996年、1997年-1999年期间,外资企业分别创造了6万、375万、72万个就业岗位,分别占到了当期全部新增就业的0.43%、9.62%、6%。与FDI在中国资本积累中的地位相比,FDI在创造就业方面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外资企业在创造就业的同时,也通过竞争破坏了原先由国有企业提供的就业。来自联合国贸发会的研究显示,跨国公司与当地公司相比更倾向于使用资金密集型的技术,因此,FDI对创造新增就业的贡献适中。

外资企业是中国出口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1985年,外资企业涉及出口仅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近期,这个数字达到了45%-50%。外资企业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2000年为例,外资企业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达到了外资企业总出口的82.99%,占中国总出口的4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外资企业尽管对出口做出了贡献,但是在1997年之前,其对于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影响是贸易赤字。如果考虑了未来外资企业的大量利润回流,外资企业可能会给中国未来的国际收支带来巨大的黑洞[3]。

FDI对于技术进步的影响非常复杂,而且难以度量。一些调查研究显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有42%的企业使用了企业最先进的技术,而另外58%的企业则使用相对先进技术或是原始技术。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相比,在生产技术、管理以及国际营销网络上具备优势,因此,势必会带来一些技术转移与技术外溢。中国工业结构的升级与出口结构的迅速变化都反映了这一点。

(二)对中国利用DFI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1.加强战略研究,制定战略规划。中国在引进外资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便是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的战略研究,缺乏完整性的战略规划,使一些本来可以很好地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中国至今没有建立起一个战略研究的制度和针对利用外资工作战略决策的调查研究机构,因此不能及时发现引进外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发现不良倾向,也就不可能做到及时调整战略,制定解决措施。而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对中国的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详尽可行的战略计划。其一旦进入便来势凶猛,立即对中国国内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因此,应建立对外资的战略研究机构,制定详细的战略规划,对外资长期的利用于引导意义重大。

2.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建议中国政府设立“投资者满意评价制度”。每年由在中国外商投资者对涉及外企的政府部门和个人的服务行为进行评价,评出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部门和人员,向社会公示、并由中国政府分别给予奖惩,不断促进投资环境改善和优化。

3.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采取更加灵活的招商方式。为了适应利用外资形势的重大变化,尽快改变中国以亚洲中小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来源结构,加大引进工业化发达国家和著名跨国公司的投资工作力度,优化投资来源,提高引进外资的含金量显得更为重要,要重点吸引日、韩、欧、美等国大公司的投资。当前,在欧美经济发展趋缓的背景下,日、韩等国的跨国公司正在调整投资策略,收缩欧美,将东亚作为投资的重点地区。这正是中国寻求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优化投资来源的最佳时机。

4.控制外商投资规模,调整、引导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与方向。鉴于目前中国引进外资增速过快的状况,应该适当控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如何引导质量差的外资离开,质量好的外资进入[4]。对外资的进入要有必要管理和控制,同时要对存量结构进行调整;要做好的工作是坚持对外资的市场准入政策,制定、实施、监督产业指导目录的具体实施办法,引导外资的产业投向,避免外资在中国投资、销市场的过度集中,实现产业优化。外资投向要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一致,国家要充分发挥管理和调节作用,做好对外资投向的引导工作,而不直接干预外资企业的管理和生产。

[1]梁蓓,杜奇华.国际投资[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43.

[2]“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http://www·unctad· org/en/docs/wir2007.

[3]张莉.投资东盟须关注国家风险[N].国际商报,2005-12-14.

[4]武剑.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及经济增长效益[J].经济研究,2002(4).

book=68,ebook=190

F752

A

1673-1999(2010)14-0068-02

张秋恒(1988-),女,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阮玉明(1987-),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

2010-04-17

猜你喜欢
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外资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价值链中的采购结构及产出用途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穿透虚假外资企业的“包装外衣”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浅谈外资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成败因素
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