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功能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010-08-15 00:45谢可嘉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1001
当代经济 2010年13期
关键词:场所舆论师生关系

○谢可嘉 (南华大学 湖南 衡阳 421001)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推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日趋复杂多元,网络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学生思想情感的承载地、释放地和集散地,其在学生思想品格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催化力量已非其他媒介所能比拟。可以说,利用网络加强思想教育阵地建设,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举措之一,也是我们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路径选择。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的建设,深入研究和把握基于校园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充分发挥校园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利用校园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

一、以正确视角认知校园网络媒介的特点

校园网络媒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介体,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显示,基于校园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就是教育者借网络中介与受教育者发生互动作用关系的过程。根据网络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校园网络分为三种主要的媒介场所,即师生关系场所、熟人世界、陌生人世界。师生关系场所指的是在校园网中教育者能够以“教师—学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对大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场所,如学校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综合信息网站、生活服务网站,学生网站上的理论学习版块、校园新闻版块等。在师生关系场所中,媒介的建设与管理是由学校宣传教育工作者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负责,并担任信息源或“把关人”的角色。媒介的信息内容以正面的新闻报道、理论宣传类信息内容为主。在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教育者能够居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具有主观性和选择性。熟人世界指的是网络主体之间以熟人、朋友关系进行互动的媒介场所。如校园BBS上的院系、社团协会等群体版面以及那些成员比较稳定的专题讨论版面、学校网站上的班级主页等。在这一类型的媒介场所中,网络主体一般是现实中学生组织的成员或者是网上交往社区中的网友群体,他们之间以相同的现实身份或者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感情联系为纽带,形成一种稳定的交往关系。陌生人世界指的是网络主体之间互不熟悉、不存在稳定交往关系的网络媒介场所,如校园BBS上的公共信息与评论版,学校新闻网站上为网友开设的评论区等。在这一类型的媒介场所中,网络主体具有来源广泛、互不熟悉、数量大、流动快的特点,其信息内容主要是校内外的各类消息以及围绕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等热门话题而形成的舆论。

二、客观评判各类网络媒介场所的作用

1、师生关系场所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师生关系场中信息来源的“实名化”使得“虚拟”的网络空间变得“现实”起来,实现了网络空间与现实的一致性,从而使得其信息内容具有真实可信的特点。由于教育者是此类网络媒介的信息源和把关人,这使得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大学生对于信息来源具有明确的认识,能够把具体的信息内容与相应的信息发布机构对应起来。在师生关系场所中,信息传播是以正面信息为主,能够发挥出传递教育者的声音、发布权威性的新闻事实和对校园舆论的引导功能。可以说,教育者的权威性和学校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师生关系场所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的主要优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师生关系场所作为学校的正面阵地,要善于抓住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在网络舆论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思想导向作用。

2、熟人世界能形成理性的交流氛围。熟人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网上班级、社团协会这样的以现实交往关系为人际纽带的网上集体。现实生活中的集体交往所结成的凝聚力量仍然可以在网络空间以电子集体的形式继续保持和发展,并且藉借网下与网上的联系与互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由于大学生在网上集体空间中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心理沟通,可以展开理性的讨论。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熟人世界的现实性,加强现实中的学生集体建设,通过网上网下结合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陌生人世界是信息集散地和网络舆论场。在这类媒介场所中,网络用户来源广、数量大、流动快,很难存在具有稳定交往关系的网友群体,更无法实现网上的ID代号与现实中个人间的对应,是可控性相对较弱的场所。然而这里却是大学校园网上的公共广场,是大学生自由发表评论、表达意见的广阔空间,其形成的舆论能够对学校的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校内外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最新最快的消息通常会在这个媒介场所内首先出现,引发大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形成大量的讨论。随着意见的扩散和讨论的深入,讨论的主题往往会逐渐趋向特定的焦点,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较为明确的舆论倾向。

三、积极运用校园网络媒介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根据三类网络媒介场所的各自特点,因势利导,有效发挥各类媒介的独特作用和功能,形成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1、在陌生人世界,注重“放”和“疏”。“放”就是要注重发挥陌生人世界这类媒介场所的“释放”机制,通过网络虚拟空间释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所形成的张力。在校园BBS上,经常可以看到由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所产生的网络热点。这些热门话题的内容主要有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日常生活中的权益纠纷,社会不公正现象、有损学校声誉的事件、触动民族感情的事件等,而基于情绪化表达的非理性言论正是BBS论坛的显著特征。在这里,经常可以见到许多偏激的观点、强烈的情绪发泄以及相互“顶牛”式的争吵。这些情绪化的表达是一种有助于缓解紧张感、压力感的自我心理释放。在通常情况下,这些言论只是个别的情绪发泄。但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应该非常重视这些少数人的言论和行为,认真分析和调查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工作中的隐患。

“疏”就是针对陌生人世界所具有的校园舆论场的角色和功能,注重进行疏理引导。在校园网络舆论演进的过程中,BBS上往往会形成一定规模的言论。此时,多样的意见和观点、复杂的思想和心理状况以及模糊的发展趋势是网络舆论形成初期的主要特征。面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疏导结合,不能只是用删帖的办法去堵塞言论,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热情,让他们的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得以表达。在大学生们的思想观点得以真实展现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耐心观察、认真研究,密切跟踪学生思想发展的动态,及时发现隐藏在消极言论背后的深层次矛盾,抓住主要思想症结,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充分发挥熟人世界的自我调节功能。作为现实集体的网上映射,校园BBS上的院系、班级、社团协会以及一些高校学生网站上的电子校园等网络社区具有很强的自我教育功能。在这些熟人世界中,参与讨论者都是学习、生活或工作在同一组织群体中的同学和朋友,他们对事件的当事人比较了解,能够以朋友和同学的友好身份和平等交流的态度进行对话和沟通,能够进行理性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帮助处在舆论漩涡中心的当事人稳定情绪和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且由于网络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可以调动更多相关人员的参与,发动更多的学生来参与讨论,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得交流能够更加充分,各种意见全方位表达,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也能够更加深入。网络之外,通过班会、党团支部活动以及社团协会的讨论会等形式,也可在互动性的交流中帮助学生澄清认识,解决思想心理中的问题。这种基于网上网下互动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形成集体舆论的合力,营造出良好的自我教育的集体氛围。

3、加强师生关系场中的正确宣传。师生关系场所是教育者开展正面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此类校园网络媒介的教育功能,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第一,抓住一个“快”字,让受众迅速知情。第一时间看到事件报道非常重要,最初的消息与意见是学生了解事件经过、产生思考和议论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事实情况的了解和对事件意义的解读方式。早期意见能够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占领舆论空白点,触发大量的议论,可能造成舆论的不良发展倾向甚至引发舆论危机。因此,争取校园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中舆论发展的主导权及师生关系场所的新闻发布的时效性相当关键。为此,要在获知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快速反应,抢在网上的意见形成阶段对事件进行报道,通过对突发事件过程中事实情况的第一时间报道来实现对舆论发展的导向能力。第二,紧扣一个“实”字,还原事实真相。作为知识丰富、受教育水平高的大学生群体在信息接受上具有理性化的色彩,更加倾向于客观全面、不具有明显倾向性的信息环境,更倾向于信任相对公正、没有明显好恶倾向的一方,对于事件过程他们更希望了解到与之相关的各方面情况和资料,而不是仅有某一方面或某一个角度的阐述和评论。已有的传播学研究也表明,对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受众,正反两面的信息有助于达到信息传播的劝服效果。从高校一些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来看,如清华大学“学生清华”网站的新闻报道,在出现一些对突发事件报道不够公允、全面的时候,很快就会被读者在BBS上冠以“爪牙”、“垃圾”等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汇,在这样的情况下,正面传播效果就会被大为弱化。因此,学校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要注重用事实说话,给广大学生提供全面充分的值得信服的事实真相,这样才能真正树立学校媒体的公信度,增强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从而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第三,把握一个“巧”字,讲求新闻策略。要抓住主要矛盾,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原因,理清头绪,抓住事件脉络主线及时有效地报道关键事实,把大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主要矛盾上来,把讨论的焦点引导到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方向上来。对于一些非主要矛盾的细枝末节,有必要进行有意识的弱化和删除,防止一些学生对事件意义的偏差性解读,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在一些舆论危机中,部分学生常常带有比较强的情绪化色彩,甚至会出现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用极端化的语言攻击他人、指责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坚持客观理性的立场,严格避免媒体审判式的新闻语言,对报道的内容要审慎严密,确保客观、准确,不能够出现缺乏足够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带有感情化色彩的语言,要帮助大学生排除感情因素对事件解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冷静理智地引导舆论朝着合理解决事件的方向发展。要注重对事件背景的深度报道,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针对一些重大事件暴露出来的现实矛盾和大学生思想意识中出现的情感冲突,学校可以组织力量,挖掘事件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和正面宣传,引导大学生关心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探索精神。

[1]刘容筝: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5).

[2]宋红岩、桂刚:浅探新媒介视域下学校德育的主体性[J].教育管理,2009(3).

[3]王东辉:论网络时代“文化反哺”现象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习月刊,2010(6).

猜你喜欢
场所舆论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远离不良场所
恋爱场所的变化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