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助力节能减排

2010-08-15 00:55袁金星
关键词:居民责任政府

袁金星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完善制度,助力节能减排

袁金星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随着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即减少能源浪费、降低废气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要将节能减排真正转化成行动,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可行的制度设计。因此,如何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制度体系,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制度在节能减排中的功能分析

节能减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其顺利实现也必须有相关的制度建设。

节能减排本质上属于资源配置问题,即资源由能耗高向能耗低的方向流动,由排放量大向排放量小的方向流动,因此,节能减排的贯彻和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在我国,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因此,合理的节能减排制度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节能减排的关键在于动力机制,节能减排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形成符合市场经济的节能减排动力机制。

在节能减排的系统中,行为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国际社会也在节能减排系统中,但其作用有限)。其中,政府扮演着节能减排目标设定者和制度制定者的角色。节能减排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而经济可持续发展则是一国居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居民的根本利益则是政府节能减排的根本动力[1]。另外,国际社会(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是政府节能减排的推动力之一。企业和居民则是节能减排的具体实施者和受益者。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则是获得合理的利润。居民作为物质财富的最终消费者,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同时也承担着基本的公民责任,其平衡是合理的消费。行为主体之间的纽带则是制度,包括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外在制度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地设计出来、强加于社会并付诸实施的。在节能减排制度安排中,外在制度主要包括政府的行政命令制度和惩罚制度,例如确立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强制淘汰企业落后产能、强制居民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等,其基本动力机制是强制和惩罚。内在制度是行为主体在相互交往中演化而来的规则,主要包括习惯、内化规则、习俗、正式化内在规则等。在节能减排制度安排中,内在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居民的节能减排意识、习惯等。

在节能减排的制度安排中,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外在制度安排,通过“政府—企业—节能减排”和“政府—居民—节能减排”的模式,促使企业和居民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改变宏观经济环境,引导内在制度演化,形成“企业—节能减排—企业”和“居民—节能减排—居民”模式,使企业和居民在节能减排中受益,从而自觉地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二、完善制度,助力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节能减排必须从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两方面同时着手,才能取得最大成功。

(一)强化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制

在节能减排系统中,作为居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和制度制定者的政府起着主导作用。节能减排首要任务是解决各级政府节能减排的动力机制问题,而各级政府官员的动力在于政治绩效,只有将节能减排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部分,政府才能有动力制定和实行节能减排的政策,节能减排才能得到实现。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的目标和责任,完善节能减排的考核机制。同时,能耗高、排放量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石油化工等行业,而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因此,也应建立和完善这些国有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促使高能耗企业主动实施节能减排,履行社会责任。

(二)加强宏观调控能力,优化经济结构

我国正在经历快速工业化过程,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必将给节能减排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鼓励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增值率较高的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从而相对控制对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度需求。

(三)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和价格政策

财税和价格政策作为企业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外部环境,对于企业和居民形成节能减排内在制度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财税和价格政策,能使企业和居民在节能减排中受益,从而使企业和居民自觉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从企业角度来看,较低的资本价格、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水电价格等都在鼓励企业采取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较低的环境污染成本也使企业缺乏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的动力。从居民角度看,水电价格、尾气排放约束低,难以形成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因此,财税和价格改革必须立足实现对企业和居民形成较强的节能减排经济激励,使企业和居民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进行自发的节能减排[2]。

(四)完善节能减排技术资助制度

节能减排技术资助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的资助,政府继续在税收和财政方面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进行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培育节能减排产业;二是对企业采用高效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支持,鼓励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

(五)完善节能产品推广制度

一方面,继续推广政府对成熟节能产品的财政补贴,降低节能产品的价格,推动节能产品的普及,同时,在现有补贴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从财政、税收和融资等方面支持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培育节能减排产业。

(六)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通过社会舆论监督,督促企业节能减排,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新闻媒体关注企业节能减排进展,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监督,及时公布各地节能减排情况,对节能减排先进经验进行宣传,对反面典型进行曝光。

(七)发挥媒体宣传作用

通过大力宣传,引导居民形成节能减排习惯。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力量,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发动全民节能减排活动,倡导绿色消费,营造节能减排氛围,推动居民形成节能减排习惯。

[1]李秀香.加强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建设[J].生态经济,2009,(01)

[2]孙仁宏.健全和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体系[J].中国税务,2007,(11)

(责任编辑:王 晶)

猜你喜欢
居民责任政府
石器时代的居民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期望嘱托责任
高台居民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