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2010-08-15 00:55张传泉郑鹏飞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

张传泉,郑鹏飞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张传泉,郑鹏飞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从5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勇于同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作斗争并取得胜利;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途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核心和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民众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实现具体化。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出于某种主观臆断,而是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一、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深入地哲学分析,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觉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所谓马克思主义观,一般地说,就是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或看法”[1]。这里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发生、发展、本质、特点、结构、体系、功能和命运,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习、宣传、研究、运用、捍卫、坚持和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是植根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学说,“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P249)。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3](P63)。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具体实践,统一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最重要的是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保证。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实行武装割据,连续打退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但是1931年“左”倾错误开始在党内占统治地位,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事业遭到严重错折。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注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的问题。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新中国成立后,党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倾向,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开始出现曲折,最终导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历史教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理论突破。

邓小平认为:“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3](P234-235)经验要成为财富,科学总结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历史表明: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也不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更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三、勇于同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作斗争

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动力。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早期共产党人李大钊曾经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践。但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不甚了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的中国化上存在出发点和立足点的错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绝对化,导致我党指导思想的僵化,致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4](P111-112)。1941年9月10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反对主观主义,是为着提高理论,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5](P374)我们要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就必须勇于同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作斗争并取得胜利。一方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坚持唯物辩证法,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看待问题。实践证明:在这一问题上,什么时候坚持得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坚持得不好,甚至扭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就遭受打击,甚至归于失败。

四、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和根本。“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6](P15)。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即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气派。

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其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一方面,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的各种实际困难,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群众,积极引导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同。“只有为人民群众办事的马克思主义,才能被人民群众理解、接受和信仰”[7],才能成为民族大众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的内容一定要反映民生问题,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8]。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人民群众是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9](P43),对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就愈有利。

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空洞的而是实践的,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一方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实践对理论的需求是马克思中国化的真正动力”,“新的问题出现,引起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要求,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新的任务提供了更好的指导”[10](P6)。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单纯地进行理论研究,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前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政治体制需要继续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不动摇,把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相结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既坚持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南巡讲话,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准确解读,初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了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新局面。

当今世界在变化,国内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这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同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作斗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周向军.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徐松林.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J].求实,2006,(8).

[8]华雷.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1).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赵麟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Abstract:Upholding and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arxist theory,which is the actual demand to solve problems in china.Adopt methods of combination of logic and history and go deep into the path to the application of Marxist m in China.We should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f Marxism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Marxist theory;be good at summing up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oretical innovation;have the courage to struggle against various erroneous ideological tendencies and win;respect the pioneering spirit of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arouse people’s recognition on Marxism;take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achieve the goal of combining Marxism with China’s realities.

Key words:Marxism;Application in China;Choice of methods

Discussion on Choices of Method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ZHANG Chuan-quan,ZHENG Peng-fei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250100,China)

A841

A

1008—4444(2010)04—0039—03

2010-06-17

张传泉(1987—),男,山东泰安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董红克)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