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路径分析

2010-08-15 00:55
关键词:荆州古城文化产业

黄 辉

(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荆州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路径分析

黄 辉

(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荆州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将荆州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荆州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目前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在转化为文化产业过程中路径的“瓶颈”,找到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正确路径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荆州;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转化路径

荆州古城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其中荆州古城墙是我国仅有的几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之一,被誉为“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一方面,历史上荆州古城在时间链条上是从没中断过的,史书上每个历史时期都出现过有关荆州古城的记载;另一方面,根据近年来考古发掘的大量资料可以得出,荆州古城的文化层是清晰可见的。“千年古城”包罗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荆州古城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性的空间。但是,目前受路径“瓶颈”因素的制约,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速度依然十分缓慢,分析转化过程中的路径“瓶颈”,找到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正确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荆州历史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并且呈现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从而为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前提和载体。据统计,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主体共计22处,加之现今城内保存完整的江陵碑苑、博物馆、古城墙、护城河、关帝庙、关羽祠、天主教堂7处,共29处。再将其分类整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以下八大类:三国文化、门楼文化、宗教文化、园林文化、考古文化、城墙风光、护城河风光、张居正遗迹。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荆州古城文化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古城文化产业的创新思路提供了资源上的支撑。长远上看,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产业效益的前景是光明的,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刻内涵,找到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产品的正确路径是重中之重。

在我国,旅游产业同文化产业相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中国很多历史文化资源属于文化遗产类,与旅游产业有密切的关系,文化是提升旅游产业品质的重要因素,而旅游产业同样也是文化产业永远离不开的业态[1]。近几十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旅游经济。早在20世纪80年代,荆州古城保护与发展规划开始编制,并陆续复建了宾阳楼、关羽祠、张居正故居等一批古建筑。但文化产业、旅游经济发展依然较为缓慢。痛定思痛,荆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富市”的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荆州丰富的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2003年以来,“工业兴市”唱响了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伴随荆州古城工业面貌的巨大改善,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效益的提高,以工业现代化促进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的思路得以贯彻,加大工业对文化产业的科学技术层面的支持,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9年12月24日,荆州市政府与北京华汇企业集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和《荆州关公文化园项目协议书》。由此,北京华汇企业投资18亿元打造的荆州关公文化园项目正式启动。通过引进民间资本,重点文化项目的建设将为荆州古城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荆州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依托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将进一步带动文化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于提升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真正实现荆州古城由历史文化资源强市向文化旅游业强市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瓶颈”

当前,历史文化资源富足的荆州古城,在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产业的转化过程中,受到了传统的文化体制的束缚。我国传统的文化运作体制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实行的是计划管理模式。出于当时的需要,传统的文化运作体制只强调了文化作为思想道德教育手段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属性,忽视乃至排斥文化产业在发展现代经济,以至于发展现代文化中的积极作用[2]。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办文化”往往是呈现“小、分散、乱”的特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以及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政府办文化”的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历史文化资源在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进行了商业化的运作,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弊病对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影响还在。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在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种体制惯性的影响。

(一)文化产业方面法规的缺失,商业市场法规的不健全

目前,荆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机遇,确立了把荆州作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支点和文化中心予以打造的方针。针对历史的战略机遇,荆州政府虽然也出台过相关文化产业方面的地方法规,对新兴的文化产业进行引导和政策上的支持,但是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新的问题不断地凸现,法规制定带有明显的滞后性,文化产业方面的法规与其他方面法规制度也存在严重的脱节,新的法规在实施的过程中步履维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资本的涌入和外商的投资。

(二)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创新不够,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荆州古城文化管理部门依然存在政府办文化的现象,不是让文化产业真正进入商业市场轨道,去引导、去扶持,而是过多地采用行政手段干预。此外,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复杂、机构混乱,许多历史文化景点隶属于不同的单位,严重割裂了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不利于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不利于招商引资,阻碍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创新,不仅关系着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关系着文化产业的投资环境以及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在古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力度不够,配套的公共设施陈旧,城市道路拥挤;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上,配套的餐饮服务业不够完善,从业人员的培训不够,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在高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上,不利于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满足其对文化产品的需求。

(三)融资力度不够、资金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充分的多渠道的融资以及足够的资金来支撑。文化产业向市场运行转轨,一方面给其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历史的机遇;另一方面,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本身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这就导致文化产业必须通过其他非正式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目前,荆州古城文化产业的融资力度远远不够,资金缺乏,而现有的文化体制仍然以政府投资为主,引入的民间资本和外资较少。针对这种状况,政府应该下大力气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文化产业的主体属于第三产业,在性质上是一种向人们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业。行业性质决定了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才能为人们提供高素质的服务。荆州古城地处中部地区,受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吸引更多专业的人才。从事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极度缺乏,懂经济、懂文化的商人、企业家较少,这就制约了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三、荆州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路径

荆州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实现向文化产业的转化,走上产业化的康庄大道,最主要的就是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中传统的落后文化体制的长期束缚,突破转化过程中的“瓶颈”,找到正确的转化路径。

(一)创意历史文化资源,改变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型文化产业”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许多地区在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路径上大都走“资源型文化产业”,这在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当然这也是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种因素的限制造成的。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资源型文化产业最大程度发挥了资源的优势,形成文化产业上的优势。而资源型文化产业对历史文化资源在创意上的开发是远远不够的。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文化创新的生成,而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造性和文化特殊性。因此,在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过程中,就要改变传统的“资源型文化产业”的现状,在整合各种历史文化资源的时候,要创新提升资源优势,加大对文化产品的创新力度,实现资源最大的经济价值。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种类多样、独特,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时应该创新历史文化资源,一改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型文化产业”作风,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隐性文化显性化。

(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人才的生产力作用

文化产业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对于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产业也是一个需要高素质人才、高科技人才运作的领域,科技和人才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培养文化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迫切需要的。荆州古城在“工业兴市”的大潮中,科技力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拥有高校、各类科研和研究机构,这些硬件和软件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应该注意引进先进的专业人才,大胆地创新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等等,为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奠定科技人才保障。

(三)融资和资金是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关键

纵观世界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之初,都遇到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缺乏的问题。最后文化产业还是很好地借助了资本市场,实现了融资,吸引外资来发展壮大。荆州古城发展文化产业,应该积极探索多渠道的融资,形成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格局。争取一批大型的高质量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规模性的开发,从而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资源的载体;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又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一种展现形式,对于提高历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能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与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况是极其不对称的,如何走出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就要深入探究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路径的“瓶颈”。转变旧的文化体制、管理体制,积极探索融资渠道,解决资金、人才缺乏的现状,创意资源,依托高科技和专业人才,真正实现荆州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高效地向文化产业转化。

[1]东辰,黄辉煌,崔振东.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结合是必然趋势[J].文化产业,2008,(2).

[2]朱鸿伟.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还有多远的路[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3,(2).

Abstract:The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culture have forged the city’s rich cultural heritage,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have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ts cultural industries.But in such a world that cities compete so fiercely,it is an urgent problem for Jingzhou people to think how to transform the advantage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he path of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serve to local economy.Analysing its advantages and the current slow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es,the“bottleneck”of the transforming and finding a correct way to achieve it are important issues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Key words:Jingzhou;Cultural resources;Cultural industries;Transforming path

The Analysis of Transform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he Path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Jingzhou Ancient City

HUANG Hui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3,China)

K290

A

1008—4444(2010)04—0105—03

2010-05-27

长江大学2009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基金资助(A091048912)。

黄 辉(1987—),男,湖北洪湖人,长江大学文学院历史系研究生。

(责任编辑:刘 明)

猜你喜欢
荆州古城文化产业
良渚古城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安居古城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