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0-08-15 00:55苏喜军
关键词:市场经济理论经济

苏喜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 450011)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思考

苏喜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 450011)

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系统的理论性、丰富的实践性和明确的应用性的基础上,探讨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就教学目的、教学团队、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具体要求,培养符合社会不同行业和领域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经济理论;教学目的;教学团队;教学方法

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特点

一是系统的理论性。该课程有大量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理论知识,详细讲述了经典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框架,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进而深刻认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必要性,而且又有对具体的经济运行过程和规律的描述,比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等,在与一般市场经济的比较中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二是丰富的实践性。该课程主旨在于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课题展开,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出发,把解决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作为首要目的,就中国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方式等做出宏观阐述,体现了课程本身的实践特征。

三是明确的应用性。该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有关市场经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我国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比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三农问题、工业化与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教学目的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学目的是课程设置的基础。纵观高校目前该门课程教学目的,无外乎是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一个系统地、全面的了解,学会用市场理论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这个目的就一般意义上讲是可行的。但主要不足在于没有把不同层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体现出来,更没有反映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所要服务经济领域的特点,感觉千校一面,共性有余,个性不足,往往使课程内容、教学重点、适用对象同质化,脱离教学为具体经济活动提供指导的初衷。

其次,教学团队的质量和结构存在缺陷。教学团队的质量和结构是教学的根本。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大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都能建立由教授、副教授、讲师职称和博士、硕士学历为主体的教师授课团队。他们长期从事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承担多门课程教学任务,讲台经验和授课技巧可谓丰富。但存在三个明显不足:一是教师普遍缺乏在宏观经济部门任职的经历,没有经济管理经历和经验;二是教师侧重宏观经济课题研究者多,从事微观经济主要是企业管理与实践研究实践者少;三是年龄、学缘、研究方向多数不合理,缺乏有效整合。

再次,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体现服务对象的需要。不同特色的高校,由于经济领域的差异,讲授内容自然有所不同。比如,我校以工科为基础,以水利电力为特色,讲授的内容应当围绕水利电力经济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侧重水电工程规划、水电经济发展一般模式,工程经济管理、预算和评价,水利为农业、工业和其他行业服务,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点。可是,现在的教材或讲义,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地联系水利经济社会实践发展,系统地、灵活地传授经济原理,使学生对于经济理论与实践有真正的了解,学生往往在课后仍然云里雾里,对于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抽象的经济规律不甚理解,更不用谈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够灵活。教师如何教在教学过程中同样显得很重要,它涉及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事实上,在长期的实践中,不同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在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比如,理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网络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等。但由于学校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及资源的有限性,直接导致教师方法单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当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教育主要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所掌握的知识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突出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要紧紧围绕学校的特色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探究发现知识的一般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导他们将来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本部门、本行业、本领域的实际问题。

就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来讲,世界发达国家充分肯定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就,然而发展中的中国处在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面对着包括发达经济体同样需要面对的各种经济难题。市场经济的魅力让中国人既看到了希望又面临着各种忧虑,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繁荣的背后,存在着非常多的难题,比如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国企的重组和改革、国有资产的效率问题、社会分配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就需要未来的经济管理者们在认真学习基础经济理论的同时,学会如何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

(二)提高教师团队综合教学和研究能力

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学高为师,经济管理类教师应与时俱进,在经济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在国际视野背景下选取经典案例解剖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战场上选择研究领域和课题,注意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寻求解决良策,利用各种资源获取时效性强、学生认知度高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耳闻目睹的事例来阐释和还原经济原理的原义,以期教会学生借鉴、学习、辩证思考和理性对待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

其次,要形成了以知名教授为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团队,壮大课程的师资队伍,提高经济类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在课程教学体系方面,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形成完善的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试题库、课程案例等。

再次,加强教师团队之间的交流。一方面要立足本校内部各个优秀教师团队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融通,另一方面要注重和外校的优秀教师团队融合沟通,取长补短。也要学会中外教学文化交流,从西方的成功教学经验中汲取营养,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推动学科体系的国际化。

(三)加强教材建设,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教学和参考书颇多。现在大多数高校选取教材和参考书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经济学经典名著;二是国内知名高校知名学者编著;三是自编教材。从教材和参考书使用情况看,效果差别较大。主要问题是教材内容研究宏观和微观的共性问题多,研究解决具体经济领域的章节较少。讲课中涉及宏观理论多,涉及微观具体问题少。结果是培养的学生往往既不能融会贯通经济理论要义,又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教材的规划建设势在必行,教材必须突出用一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创新意识、能力和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讲授教学手段;二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提高了信息传授的效率和质量,扩张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但具体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应视教学内容而定。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来说,应灵活地将这两种手段结合起来使用。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逐步形成完善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方式上,应主要采取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性教学方法;在教学层次上,随着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发展,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取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层次要进一步完善,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依次开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市场经济理论前沿讲座等。

另外,作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最终学业成绩应由假期作业 (20%)、平时成绩 (20%)、期末课程论文(60%)三部分构成。假期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调研报告。平时作业根据“市场经济论坛”情况评定分数,内容包括财经要闻、理论天地、理论评述、生活中的经济学、论坛发言等。

总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经济思维能力,提高经济理论素养,帮助学生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这是经济理论教学和学习的终极目的所在。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heorization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course of Socialist Economic Theory and Practice,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course,and the adjustment of teaching aims,teaching team,teachingmethods.In doing so,the requirementsof building socialistmarket economy should bemet,andmore excellent applied talents will be cultivated.

Key words:Economic theory;Teaching a ims;Teaching team;Teachingmethods

(责任编辑:宋孝忠)

Thought on the Teaching of Socialist Econom ic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olleges

SU Xi-jun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 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

G640

A

1008—4444(2010)04—0182—03

2010-06-15

苏喜军 (1964—),男,河南南阳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总务后勤处副教授。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理论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