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方法研究本土化的物质技术保障

2010-08-15 00:55张学军
关键词:本土化研究者物质

张学军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

混合方法研究本土化的物质技术保障

张学军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

一、混合方法研究本土化对物质、技术提出的要求

(一)研究方法与物质技术基础的关系

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之上。特定的研究方法,必然对物质和技术提出一定的要求。

第一,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进步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研究的物质条件是制约研究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相比较来说,定量研究必须采集足够的数据来开展统计分析,其对研究条件的限制和要求是比较高的。

第二,研究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的革新促进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研究方法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当任何一种新的应用于研究中的物质和技术或者专利发明出来时,将会极大地推动研究方法的进步。

(二)混合方法研究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混合方法研究这一新的研究范式的核心在于,必须在同一研究中分别运用一种以上定量研究和定质研究的方法与手段。从研究方法的运用过程来看,定量研究和定质研究都分别需要不同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一般来说,定量研究通过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来获得有意义的结论。在定量研究中,信息的采集、贮存、再现、处理等方面都需要特定的物质(比如计算机)作为载体。具体说来,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研究者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交通、监测、记录等)为基础,深入实际,搜集到大量真实的数据;在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运用纸、笔、打字机甚至计算机等工具来开展工作。

定质研究方法(也可称为“质的研究”)需要在自然情境下采用访谈、观察、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自然发生的事件中各种行为的变化、发展进行描述和归纳,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理解其行为和意义。表面看来,定质研究不需要什么太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但是,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对事实的把握等都还是需要诸如图书资料、照录像设备、图片、视频光盘、计算器、电脑等物质基础的。

(三)混合方法研究本土化对物质、技术提出的要求

如前所述,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还只是停留在以思辨为主的较低层次水平。田虎伟的调查结果[1]也表明,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79.2%使用定性方法开展研究,而开展定量研究的仅占6.4%,混合研究只有14.3%。而混合方法研究的本土化并不能完全改变原有的该方法对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根本需要。对处于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中国来说,源于美国的混合方法研究,对国家和研究人员的研究理念、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国家必须改变对高等教育研究的认识,加大对高等教育研究经费的投入。除了一部分高等教育研究项目仅仅需要少量的观测实验设备外,大多数高等教育研究项目更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事较长时间、较大规模的观测和调查研究工作。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对包括高等研究在内的各类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的研究经费资助规模并不大,力度过小,人员限额过少,时间限额过短。国家必须加大对高等教育研究经费的投入。

其次,高等教育研究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研究技术水平。选择和恰当使用研究方法是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有效性的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界要加强对研究方法的研究,高等教育专业的学科规划应重视对研究者的研究方法训练,研究者应自觉提高研究方法修养并在研究中树立方法意识等。

再次,重视高等教育后备研究人员技术能力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应该重视研究方法与技术课程的开设,并进一步加强研究能力的训练,提高所培养的各种专门研究人才实验各种研究方法与技术的能力。一般而言,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学位培养方案应当包括四门左右的研究方法类课程,才能基本满足越来越复杂的专业研究的需要。

二、混合方法研究本土化的物质保障

混合方法研究的过程可以被分成紧密关联的两个阶段,即研究的准备阶段和研究的进行阶段。在研究进行的不同阶段,对物质技术基础的要求也不同。

(一)研究准备阶段的工作特点对物质基础的要求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选题、前期研究资料分析、形成研究方案、准备研究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工具等以及组建研究团队等。这一阶段工作的本质,实际上是信息的交流和采集、信息的贮存这两个方面。

信息的交流和采集的方式和途径不同,对物质基础的要求也不同。信息交流和采集的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广播、电视等,而且还包括网络环境下各种全文数据库、网络报刊、网络图书、网络媒介等。相应地,需要具备图书、广播、网络、录音录像设备、各种观测与实验设备、计算机等物质条件。

在信息的贮存方面,过去传统的信息贮存方式是书面文字和图片的记录,现代的信息贮存方式就是电子记录,即以光电的形式保存在光盘、电脑硬盘中等。

(二)研究进行阶段的工作特点对物质基础的要求

在混合方法研究的进行阶段,研究者一方面需要开展定量的研究,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提炼,如果需要的话要建立数理模型进行推导;另一方面,也要进行必要的质性研究,探讨和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原则。如果搜集的资料不能或者不足以说明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这一阶段的工作特点一般是复杂性高、工作量大、重复性工作多。这就要求一是要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保证研究的顺利开展;二是要尽可能地提高研究的效率。

(三)混合方法研究本土化的物质保障措施

一是科学的规划。混合研究的步骤并不必然是线形的或单向性的,这就要求研究者要做好科学的研究计划和研究规划,并根据研究计划做好相关的仪器设备和工具采购或调用或调试等准备,以免影响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注意物质基础的积累。科学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混合研究方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也需要不断地积累。

三是国家、地方政府以及研究人员所属单位等要对使用混合方法开展研究的项目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投入。

三、混合方法研究本土化的技术保障

(一)研究准备阶段的工作特点对技术基础的要求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单个研究者必须了解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并知道如何恰当地混合他们。这一时期所需要的技术主要分为信息交流技术、信息搜集技术和信息贮存技术。

在混合方法研究过程中,信息交流技术为研究人员之间、研究人员与研究对象之间交流信息、互通消息提供了重要支撑。一般来讲,信息交流技术涵盖了通讯设备及其应用程序,包括录音录(照)像设备、电视、移动电话、电脑以及网络硬件和软件、卫星系统等,以及与它们关联的多样化服务及应用,比如视频会议和远程教学等。

在混合方法研究过程中也离不开信息搜集技术。在现代网络社会中,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搜索技术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信息贮存技术为混合方法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研究者通过信息搜集技术获取到的各种信息,必须存储在某一种介质里,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方便地取用。研究的结果也必须以某种方式储存下来。

(二)研究进行阶段的工作特点对技术基础的要求

在研究进行阶段,需要的技术主要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贮存技术。在分析处理所搜集到的数据并由此得出有关的结论时,研究者一般需要使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二元系列相关、解释性因素分析、方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技术,对研究者的技术基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研究者不仅需要有清晰的思维,还要掌握较多的数理知识和统计分析技术。

(三)混合方法研究本土化的技术保障措施

首先,加强研究方法意识的培养。方法的掌握是能力形成的标志,可以使研究者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研究人员的培养上,应从过去重知识的传承转向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转变,从“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

其次,加强信息搜集、文献检索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过渡,研究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强调的是人的各种信息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即能从信息的角度出发来感受、理解和评价自然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等)以及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再次,使更多的人掌握先进的统计分析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某一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对于统计分析方法教学不够重视,导致目前很多高等教育研究处于低层次重复状态,今后应当增加统计研究方面课程的设置。

[1]田虎伟.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本土化研究者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