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蔡甸区农机化事业发展3年回眸

2010-08-15 00:47武汉市蔡甸区农机局肖武平王会成
湖北农机化 2010年6期
关键词:蔡甸区机播农机化

武汉市蔡甸区农机局 肖武平 王会成

蔡甸区拥有耕地面积26667hm2,丘陵岗地与沙土平原几近各半,其中水田14000hm2,全年农业复种指数为2.4,现有农业从业人员16.2万人,其中农林牧渔劳动力7.26万人。

1 3年来,蔡甸区农机化健康发展主要成效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省、市农机化办的指导下,蔡甸区农机化事业统筹兼顾,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农机总量较快发展,装备结构趋于优化。至2009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0.8万kW,比2006年增长27.4%,每公顷耕地拥有农机动力11.55kW;主要农田作业机械中,大中型拖拉机608台,小型拖拉机1221台,微型耕整机2453台,插秧机67台,联合收割机125台。

(2)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作业水平有效提升。农机作业服务已由单纯的机耕作业向机播(插)、机收、机植保拓展,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向玉米、油菜、莲藕、豆类等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拓展。全年完成农机服务标准作业总量276.67万 hm2,比2006年增加23.33万 hm2,增长9.2%。其中机耕作业28000hm2,机播(插)作业4533hm2,机收作业16400 hm2。农机化综合水平64.5%,其中耕、种、收平均水平达52.3%,比2006年提高10个百分点。

(3)农机创收健康致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2009年,全区农机户平均创收4万元以上,农机作业服务已成为当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新亮点。机械化生产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全年机耕作业节约农户开支840万元,机播(插)作业节约农户开支160万元,机收作业节约农户开支1050万元;机播(插)作业提高单产7%,增产粮食约150万kg,机收作业减少损失率6个百分点,增收粮食约640万kg。

2 3年来,蔡甸区推进农机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做法

(1)差额购机,推广新机具。始终坚持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惠农利民抓推广,促进农机总量快速发展。3年间,运用中央、省、市、区农机购置补贴与专项扶持资金1304万元,采取差额购机的补贴方式,降低农民筹(融)资成本,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拉动农民投资3390万元,推广新增各类先进适用农业机械3870台。

(2)以机代牛,推进无牛耕。全区至2009年底建设无牛耕村63个,其中,近3年建成45个,投资773.2万元。新增机械936台,给予政策性补贴396.57万元,覆盖耕地面积7266 hm2,惠及农民51002人。以机代牛无牛耕已由村到乡整体推进,3年减少耕牛5401头。

(3)整合资金,发展专业合作社。2009年,认真办理完成了区政府8件实事之五和区政协“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化水平”的2号建议案。运用国家购机补贴资金、农机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区级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倾斜,壮大组建6个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157人,作业机械201台套,固定资产1461万元。特别是区政府62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以作业补贴的方式对促进农机入社、壮大合作组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全区农机服务组织24个,其中协会5个,服务队5个,合作社14个,现有社(队、会)员915人,拥有农田作业机械1416台套,年作业面积达24000 hm2,作业收入1680万元,是全区农机化生产的主力支撑。

(4)由点到面,推进全程机械化。以优质水稻生产为重点,近3年积极推进连片板块基地建设,全区优质中稻耕种、植保、收获生产全程机械化面积达0.27万hm2,占水稻生产面积的20%。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面积达0.2万 hm2,占玉米生产面积的50%,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5%。

(5)完善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近3年实施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农民工1550人,举办农机作业与科技示范现场会28场,观摩农民达4000人,印发农机科普资料和图书6080份(册),极大地提高了农机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2009年探索启动农机科技示范综合服务基地建设,重点解决维修难、配件难、技术交流难、信息对接难等问题,筹资228.69万元,在洪北地区建设一个集机具维修、配件供应、技术培训、信息交流、试验示范功能于一体的农机服务基地。该基地完善配套设施后,服务功能覆盖洪北及周边近6667 hm2土地,极大地提升了农机综合服务能力。

(6)创先争优,加快推进农机化。局党委一班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农机化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民主决策,执政为民,积极创先争优,严肃行风政风。3年来,区农机局3获区服务“三农”工作先进单位、2获区级文明单位、2获区绩效优秀单位、3获市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表彰。同时,每年其他单项获奖和各级各项先进工作者证书20余个。这些奖牌和证书实际上蕴含全体农机工作者为推进蔡甸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所作的工作努力与贡献!

3 3年来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平原与丘陵、东部与西部发展不平衡。

(2)林、牧、渔业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显得滞后。

(3)合作经营组织覆盖面不宽,经营机制尚待完善。

我们将继续充分用好、用足、用活利农惠农政策,以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作业补贴为有效手段,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科技培训,协调平衡发展;加大装备结构调整力度,持续增加农机总量水平;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全区农机化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蔡甸区机播农机化
基于产投比的大蒜机播经济性分析
马铃薯机播取得新突破 每亩节约成本360元
应用三螺旋理论进行蔡甸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蔡甸区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探讨
油菜机播机收生产技术初探
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精量机播与普通机播的产量比较试验
对蔡甸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