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发展观相关问题的思考

2010-08-15 00:45王国飞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科学思想发展

王国飞

(喀什地委党校 新疆喀什 844000)

对科学发展观相关问题的思考

王国飞

(喀什地委党校 新疆喀什 844000)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从形成发展的轨迹看,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初步形成、逐步完善、系统论述学习实践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四个方面对其科学内涵作了深入剖析,并从理论形成和实践指导两个层对其历史地地位作了科学的定位。

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科学内涵;历史地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本文拟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科学内涵、历史地位作一个初步探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

1.初步形成。从2003年初到2003年10月是科学发展观的初步形成阶段。2003年上半年,我国遭遇非典疫情,正是抗击非典的斗争实践催生了科学发展观的产生。非典使我们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因此2003年4月15日,在抗击非典最紧张之时,胡锦涛亲赴疫情严重的广东考察,他在听取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这个“全面发展”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原始的形态。2003年7月28日,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全面总结了抗击非典斗争的经验和从中获得的深层次理论认识。他在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的表述,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破题之论,新的发展理念呼之欲出。8月底,理论探索的成果第一次有了鲜明的标志,这就是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期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尽管此时的表述尚不完整,其内涵也有待进一步展开,但一个新概念的提出至少表明,大量思想素材经过酝酿、综合、提炼及思维加工已经达到一个新的理论境界。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产生了一个重要成果,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此,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已初步形成。

2.逐步完善。从2003年11月到2007年5月是科学发展观逐步完善阶段。科学发展观从其提出到它逐步完善大致有以下几条路径:第一,中央领导在各地的视察中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第二,中央全会的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论述。第三,中央领导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央党校实际上是中央领导提出重要思想的一个阵地。科学发展观很多的重要观点也是在中央党校提出来的。第四,中央领导在重要会议的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的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很多路径,不是在哪次会议上偶然形成了,而是在不同的会议上、不同的场合里、不同的公报中慢慢从一个点到一个线、到一个面很系统很完整地形成的。

3.系统论述、学习实践。系统论述阶段是从2007年6月到2007年10月的十七大。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话,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这次讲话对科学发展观的表述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07年10召开的十七大直接引用了“6.25”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的定义,而且十七大进一步拓展了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放到体系里面来判断。学习实践阶段,按照十七大的部署,从2008年9月开始,在全党开展历时一年半、分三批进行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提纲挈领,切中实质,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9月19号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不管是硬道理、第一要务还是总钥匙,都是讲发展的重要性。如此突出发展的重要性,一是与我们历史上因为不发展而产生的问题和忽视发展而带来的问题的经验教训是有关系的。另外也与我们现在的国情有关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就面临着两大任务:一个是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使国家获得独立。这个任务1949年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就是获得独立以后,实现国家的富强。要富强就要发展,所以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从现实来说,发展是由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指出我们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不够格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高。所以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都决定了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首先,必须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人来进行,依靠人来实现。其次,必须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才能够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再次,必须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过去的发展观的根本弊端在于它重物轻人,现在提出要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人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这样,才能够扭转片面发展观重物轻人的弊端。最后,必须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了人就是通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创造条件,通过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就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全面发展必然要求协调发展,因为参与发展的要素多了,协调发展也是必然要求。要协调好经济社会的关系、城乡的关系、区域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等等。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一条就是要保护环境,实现各种资源的永续使用,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我们把握全体,照顾到各个方面,要充分调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照顾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做到协调全面发展。统筹兼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在当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低且很不平衡的复杂宏大的系统中,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一个理论性尤其是操作性很强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党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将会更多,领域将会更广,利益关系也将会更加复杂,再加上各种矛盾之间互相交织,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更高水平的统筹好各方面关系。

科学发展观通过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根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这些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取得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对一种理论的历史定位,表明着对这种理论的总体的根本看法。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十七大报告集中讲了一段话,“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对这一历史地位的定位可从两个方面理解。

1.从理论的形成层面来说。

第一,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很多思想确实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最深远的思想基础。比如马克思主义关于客观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一生中发现了大量的经济规律和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是要解决规律性的问题。这是最深远的基础。直接的、一脉相承的思想基础就是它首先离不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党的十七大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就是中国特色体系是从邓小平理论开始的,没有直接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作为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否定毛,或者像西方人讲的我们这个体系在非毛化。不是的,实际上不管是科学发展观,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基础是在毛泽东那里。”[2]科学发展观实际上继承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中央判断说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判断,而是基于实践中得到的科学结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围绕着中国发展阐明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在继邓小平理论,尤其是直接继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情况下形成的。它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继承性表现特别明显。一是都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用发展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二是都强调发展的成果要惠及人民群众,要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和利益。三是都是一种全面的发展观,是用综合的、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发展和促进发展。四是都强调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包含着一系列科学结论、基本原理,但是最根本的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不仅包含发展的科学结论、基本原理,更为重要的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道理可以讲一千条,但是最根本的就是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最集中的体现。如果它不是世界观、方法论,就不能起到根本的指导方针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从实践的指导层面来说。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很多新问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能源消耗太大、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等。如何认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发展观实际上给出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的关系。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党治国的方针、政策,形成了一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应该坚持和发展的理论体系。”[3]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以及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8.

[2]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学习出版社,2007.

[3]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读本[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王国飞(1983-),男,江苏准安人,新疆喀什地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政治理论。

2010-04-23

猜你喜欢
科学思想发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点击科学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科学大爆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