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10-08-15 00:45宋爽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群众

宋爽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宋爽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从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并掌握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体现其真理的指导意义,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实现自身的大众化。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传播,也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及大众化过程。但是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因素。而我们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些横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面前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化解,从而更好地实现其理论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阻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世界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意识和文化多元化发展以及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标准模糊化的趋势导致人们思想活动愈发独立与多变,差异日益加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出现了危机。同时,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而来的经济波动所导致的社会分配问题、地区或个体贫富分化加剧及待业失业问题,也加剧了人民内部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推动和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推动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十七大对新时期理论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由此,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解为是从本国具体理论和实践情况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加工改造并传播,使其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从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并掌握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体现真理的指导意义,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实现自身的大众化。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当今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开展的重要意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以亿万人民群众为支撑和依靠的伟大事业。我们党提出的各项任务,每一项都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坚实后盾,依靠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仅关系到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党的兴衰成败。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并将其由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地理解和拥护,再转化为投身改革建设的内在动力时,我们的各项宏伟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当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阻碍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学理论的宣传普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大力推动科学理论的宣传普及,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仍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因素。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信仰危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进行转变。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机制的强化,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并滋长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一系列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中,人的自我丧失以及人的物化倾向的加剧和物欲的膨胀,使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片面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倾向。我们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所宣扬的集体主义道德价值导向与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之间存在的冲突,使部分人对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崇高理想信念不屑一顾甚至产生怀疑,认为个人的物质利益才是最实在的东西。而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和党内腐败现象蔓延,导致人民群众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根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动摇,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群众氛围。

(二)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未能得到完整的规范和确定,人们在物质利益刺激的社会中精神信仰的缺失,以及在对传统文化难以从生活及个人意识中根本舍弃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互排斥的错误关系理解也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为部分人民群众所积极拥护,而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被动地接受着。

(三)从我们这些年来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来看,也有诸多不足,不能通俗易懂地为人民所理解就是极为关键的一点。我们的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宣传普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大力推动科学理论的宣传普及。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也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小学阶段设置思想教育课程,在中学阶段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学阶段设置“两课”并在中考、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考察,这些都凸显了国家对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学过程中的教条化现象严重和理论内容编写形式的枯燥晦涩,极易使学生产生畏学、厌学情绪,甚至给一部分学生造成马克思主义是老掉牙的东西或是脱离实际生活的理论的错误认识。而在学校阶段之外,人们只能通过党组织及主流宣传媒体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这样既不系统,也难保证全面。而任何理论一旦晦涩难懂,失去系统性,也就失去了受众和它被继续传播、生长和发展的空间。

(四)腐败、专权、以权谋私等不良作风的存在腐蚀了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观念,使一部分行政作为与党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背离,不仅不利于党的工作的展开,同时也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容易造成人民群众对现行行政制度的不满。

以近年来学者所倡导建立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为例。“根据一份由国务院研究室、中共党校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完成的调查报告透露,截至2006年3月底,内地私人拥有财产超过5000万元的由27310人,超过1亿元的有3220人,后者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占超亿元富豪人数的91%。”就是这样有利于社会监督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建设的速度却是极为缓慢,截止2009年7月30日,各地官员收入财产申报公式试点中,只有新疆阿勒泰地区做到收入公示(财产不公示),江苏宿迁做到收入小范围公示(财产未涉及),浙江慈溪做到收入小范围公示、财产小范围公示,湖南浏阳可以预计年内做到收入和财产公示。由此可见,对于官员廉洁形象的形成与树立,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五)法治与民主制度建设的不完善。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法治社会的建设力度,并通过完善信访制度,建立行政听证制度等措施努力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但是在生活中,法律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的程序和方式还不够规范及人性化,并且法律制裁的最终性所带来的非强制法律的搁置(即有法不依,如现实生活中用工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漠视现象严重)极易导致人治、专权、专断、社会机会不平等现象的大量存在,这都将从一定程度上激发社会阶层矛盾。同时,一旦信访途径不通畅,民意反映机制缺失极其严重,就非常容易导致群众矛盾的爆发和激化。近几年来社会中已催生出很多的群体性事件,多数就是由于行政机关与群众之间的矛盾被激发和扩大化所造成的,这既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平稳开展,也不利于党的理论政策的落实和贯彻执行。

除此之外,网络信息环境下资本主义思潮的大量涌入对我国建国理论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冲击和侵蚀、理论如何更好的与实践相联系并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开展等问题的解决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而我们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些横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面前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化解,从而更好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生活,引入实践,引入到每个人的思想中去。

[1]“亿万富豪九成高干子女”成改革障碍[N].华商报,2009-06-26.

[2]时局地图:各地官员收入财产申报公式试点图[N].南方周末,2009-07-30,B9版.

[3]郭建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6).

[4]黄秋生,张多来.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8).

[5]张博颖.在普及中引导思潮——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7(18).

[6]陈方刘.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研究综述[J].理论视野,2007(12).

[7]邱柏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过程[J].思想理论教育,2008(5)

宋爽(1985-),女,河南洛阳人,2007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法学专业,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200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的变迁。

2010-04-08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群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