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0-08-15 00:48崔红丽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技能社区改革

崔红丽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1450)

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崔红丽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1450)

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区健康需求的增长,对高职高专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要求,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一是改革护理教学内容;二是开展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三是培养相应的社区服务技能和素质;四是培养自身长远发展的素质和能力;改革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制度等方面入手。

高职高专; 护理人才; 培养模式

一 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 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学的进步,现代护理的要求由“以护理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发展到“以健康为中心”,从侧重护理管理疾病转向预防疾病。护理服务领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护理工作渗透在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护理模式也从最初的生理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护士已不再单纯致力于疾病的护理,而是转向从整体的人的角度出发,使护理涵盖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环境等多方面的健康需求,护士角色亦随之向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转变。现代护理更加体现人本观和人文精神,更加强调人权、个性和隐私,这就要求当代护士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生物医学科学知识,还要具备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全新的护理理念。因而,现代护理工作服务内涵和服务范围的变化,都对高职高专护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满足社区护理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卫生保健的重心由保命到治疗、到防病、到健康和延年益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人们最希望能够得到来自家庭医生和家庭护士的便捷优质的健康服务。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患病率高,而且多是各种慢性疾病,对医疗保健和日常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多,急需来自社区方便快捷的医疗护理服务。21世纪社区、家庭将成为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场所,老年人、慢性病人、妇女和儿童将是护士服务的重点人群。社区护理是新时期高职高专护理人才面临的重要工作,健康教育、人际沟通、与他人的合作成为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护士也从单纯的医生助手转变为健康保健队伍的重要组成人员,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能。

二 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

1 以护理专业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改革和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护理专业长期沿袭医学专业的学科体系.削弱了护理专业的教学,所以必须以护理专业为核心,开展课程改革。在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革中,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在充分调研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修订教学计划,对存在着重叠和交叉的各门课程,或者进行课程的整合与删减,或者对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与删减,减少重复性内容,缩减理论学时,提高学习效果;对部分护理学课程,最好由专业的护理教师讲课、带教,按护理程序进行临床实践;在护理治疗方面,增设急需的有关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临终护理等内容,加强心理知识、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加大人文社科课程比例,开设护患沟通、护理美学、护理礼仪、护理伦理学、护理与法律等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人们对现代护理的高期望和高需求。

2 重视技能操作,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

现代社会急需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重视技能操作,熟练掌握技能要领,是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现在的教学模式虽然也非常重视实践操作,但基本上沿用的是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论与临床的距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护理教学中,可以围绕实际的工作案例开展教学,安排学生编写护理计划,设计护理方案,增加学生对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强化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在编写护理方案的基础上,最好每个学期能够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实习,让学生多接触临床,加强职业角色责任意识,在临床观察和实践中巩固和理解理论知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夯实学生的各项技能操作基础。

3 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需要,培养学生相应的素质和能力

随着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不断发展,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社区护理需求越来越大,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培养社区护理人才,是减轻就业压力的一条好途径。社区护理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一些院校虽增设了与社区护理有关的课程内容,但所占比例很小,培养出来的护士很难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需求。社区护理教育的重点是培养社区健康管理、家庭护理、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管理、社区护理常用技术、沟通交流技巧等能力。因此,应加大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和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不断丰富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有重点和有针对性地进行社区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有社区健康管理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4 重视进一步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能力培养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人民健康需求千变万化,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永远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自觉获取和提高,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创新应变素质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内容。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护理教育也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夯实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学生要能够娴熟地搜集信息和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从而使自己能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学科前进步伐,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三 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

1 密切关注人才市场需求,加强与医院和社区的合作

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护理教学应密切关注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开展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调整,丰富和开发新的专业课程,调整专业方向,优化教学模式,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探索和建立根据人才市场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力争做到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接轨、与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认证接轨并顺应国际护理行业发展的趋势,全力提高护理教育与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应性,培养市场需要、用人单位欢迎的、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中高级护理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加强与医院和社区的联系和合作,一方面医院和社区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和实习见习的主阵地,是整个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和演习场所,必须重视和善加利用;另一方面要紧密关注最新医学科技发展讯息和先进护理技能,紧密关注社区发展产生的最新需要和要求,及时更新充实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技能操作规范。

2 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方式,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以真实案例为任务的模拟情境教学、以社区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式教学、分组开展模拟医疗实践的角色扮演、对同一案例的不同小组合作解决的报告比较等,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融入教学过程本身,主动去研究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利用各种仿真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结合理论知识,开发出有针对性的实验项目,重点检查学生的实际技能掌握情况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创新和研究,保护学生不同个性特点,注重个人特别技能的挖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促进个性化发展。在教学手段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灵活运用投影、幻灯、视频、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来辅导教学,提高教学成效。

3 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全面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旧的考核评价方式过于注重最后的期末考试,忽视平时表现,特别是忽略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考察。所以必须对原有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更加突出素质和能力的考核。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时,一是要建立多元的成绩评价标准。这一标准既要对学生掌握护理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协作精神、护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技能熟练程度、责任意识、心理素质、职业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二是要改革考核人员的组成,把单一由任课教师考核改为由实习见习单位、带教教师、护理对象反映、任课教师等共同组成的综合考评组,并适当加大临床操作考核比重;三是要协调好考核与各项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关系,把平时的理论教学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联系起来,把平时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母婴护理师、营养师、初级救生员、医疗救护师等技能证书考试联系起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苏晓虎,崔杏芳,王顺.现代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4):12.

[2] 谢玉琳.高级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1,12(19):28.

[3] 孙建萍,陈丽莲,牛建华,张露.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09,4 (4):172.

[4] 周志红.构建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8.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and growth of community health needs,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to vocational nursing personnel.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the refor m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should carried out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First,the reform of nursing education content;the second is to carry out new teaching and training projects;third is to develop the appropriate skills and quality of community services;fourth is to develop its own long-ter m development of the qualities and abilities.Refor m of nurs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you can Pay close attention to market demand,innovative teachingmethods,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of reform.

Key wordsVocational;nursing personnel;trainingmode

Modes of VocationalNursing Training

CU IHong-li

(Departm 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Guangdong W om en’s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511450)

R47

B

1671-4733(2010)04-0082-03

DO I:10.3969/j.issn.1671-4733.2010.04.026

2010-10-26

2010年度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州城市养老女性护理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Y89),2009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立项课题“广州城市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机制及女性再教育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G DGZ09043) [作者简介]崔红丽(1974-),女,河北冀县人,硕士,副教授,从事人生科学方面的研究,电话:13392640239。

猜你喜欢
技能社区改革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改革之路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