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析

2010-08-15 00:48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的音乐

陈 琳

(合肥学院教育系, 合肥 230601)

大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析

陈 琳

(合肥学院教育系, 合肥 230601)

随着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大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大学生所认可,当前音乐教育俨然成为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音乐欣赏这门课又是当前大学校园里音乐课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门学科;因此,针对大学生音乐欣赏课的实践,探讨大学生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方向性。

大学生; 音乐欣赏; 素质教育; 方向性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当前音乐教育形式已成为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说明音乐教育的意义已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它对心灵美的塑造、道德的教化、审美观的形成具有独特功能。它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西方社会,作曲家们依歌剧的形式来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在中国,作曲家们以戏曲、民歌的形式来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来褒贬社会的正反面。在现代生活里,音乐不但能够娱悦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还应用于现代医学治疗等具体领域。音乐潜在地渗透于人的体内,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在音乐教育的科目中,音乐欣赏是一门最直接的音乐教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音乐”,教师应注重探讨和研究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方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就大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进行探析。

一 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时基本上是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由感知外部音响,判断出音乐是欢快的、悲伤的还是忧郁的等。音响是强烈还是微弱,这些是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首先感知到的。触摸到这些音乐表象以后才能使人在脑海里产生相应的想象图像等,有了想象图像随着音乐的发展,不断地牵动着情感的走势,开始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最后达到理智欣赏。这是一种符合心理反映的过程,有利于欣赏教学的音乐教育方法。其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这种教育,在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修养、审美品味的基础上,用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言行文明礼貌、衣着合适得体、情趣高尚有别、心灵纯洁无私”的境界。音乐欣赏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相对于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准一定要高,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创设好所要欣赏内容的意境,如古典的轻柔、优雅等特点在上课前就得让学生进行了解;现代的自由、爵士的疯狂等都必须做到在视听之前让学生有所了解,在上课时才能做到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激情和余地。革命歌曲气势磅礴,可通过相关的录相带和讲解创造一个情景相融的审美意境,从而激发学生高亢激昂的热情。民俗歌曲清朗委婉,可通过录音或实践。总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有“音乐感的耳朵”,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地培养其审美情趣。

二 紧扣时代步伐,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大学生这个年龄段仍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对新鲜的、赏心悦目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最容易受到形象的直观对象和活动方式的影响。在制约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诸多条件中,在影响他们人格、心理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学校的作用当然是头等重要的,但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是同样重要的,特别是文化市场中文化艺术观赏和文化娱乐活动对广大大学生所具有的特殊吸引力、感染力和潜移默化作用,更是不可取代、不容忽视的。演出市场中一度泛滥的炒星、追星现象,青少年中“追星族”的大批出现,导致了一些青少年在人格和精神上的畸形,对学校的正常秩序是一种冲击。如果在正常的教学中兼顾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那么想必会平衡上述情况的发生。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曲艺术更绚丽多姿。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将其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是必要的。陶冶学生情操,振奋民族精神,也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是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古代就提倡礼乐治国,所谓礼即行为规范,乐就是陶冶精神。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观的自我修养,如面壁独思、扪心自省等,还必须通过教育和外界的影响去实现。把行为规范和艺术的陶冶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如果人们放弃了音乐艺术教育,在教育中就如人少了一只胳臂或少了一条腿,等于放弃了我们的传统。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显示出文明的力量。音乐作为艺术作品,它也有高低良莠之分,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局限,以及应试教育的干扰,因此过去的很多音乐课是开而不上的,以至于他们虽然已是大学生但对于音乐的认识非常肤浅,常常受社会环境所左右,所以音乐欣赏的开设同时也是加强他们自身的免疫力。在健康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其良好的欣赏习惯,以造就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大学生,担负起更进一步促进社会文明的责任。

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促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美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和音乐产生浓厚兴趣。达到一定审美境界的人,才会自觉地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使自己对美的追求自觉化、系统化、深刻化。也只有将美和艺术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并从美的事物中获得灵感,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审美能力的高下,依托于人的感觉力、知觉力、想象力、理解力、情感能力等心理素质的综合,同时也是审美意识的体现,是社会的理智因素在感觉中的沉淀。音乐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不能将学生领入艺术殿堂后就放任他们自行审美体验了事,而应当选择最优秀的作品作为范本加以分析、解释、评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让学生在“操千曲”的审美实践中,由浅入深地知晓音乐艺术特有的审美性质、手段和方法,提高审美敏感性,从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力的教育目的。

造物主创造了人,与之而来的创造了音乐,音乐深藏在每个人心中,渗透人的每一个细胞,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有悲伤的音乐、有欢乐的音乐,有古典的、现代的等,当今音乐已被用于医学治疗,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音乐、学习音乐,强身健体,丰富生活,使自己成长为一名高素养的公民,为国家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是有必要的。

三 用音乐塑造美,创造美的世界

美学教育应该是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美育不仅仅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阔一代人的眼界,

[1] 赵素珍.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J].中国音乐教育,2005,(12):3.

[2] 孙靓.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因素探析[J].大舞台,2010,(1):128-129.

[3] 朱亚平.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效应[J].成功:教育, 2010,(1):72.

J605:G642

A

1671-4733(2010)04-0091-02

DO I:10.3969/j.issn.1671-4733.2010.04.029

2010-10-12

陈琳(1973-),女,安徽霍邱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电话:13514994266。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的音乐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音乐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音乐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