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渤海经济圈图书馆联盟的构建

2010-08-15 00:47鞠俊娥关立新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环渤海经济圈数据库

鞠俊娥 关立新 骆 嘉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联盟以其卓有成效的资源共享、利益互惠与促进图书馆整体化发展而受到世界各国图书馆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对图书馆联盟的研究已日趋成熟。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以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和珠江三角洲、中国大学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联盟相继成立,以其强大的整体力量为图书馆提升水平、拓宽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环渤海经济圈内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如何依靠自身的资源、科技、信息、人才优势组建区域图书馆战略联盟,更好地在开展读者服务的同时为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辐射提供图书资料文化信息支持,应该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环渤海经济圈组建图书馆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1.服务于环渤海经济发展的需要

环渤海经济圈涵盖京、津、冀、鲁、辽三省两市的32个城市,分布于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的广大经济区域。其面积51.8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占全国17.5%;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8.2%,接近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总和。这一区域将逐步形成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经济区内开始形成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型产业如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和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它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已日益显现。由此可见,环渤海经济圈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板块对于我国经济形势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在起始阶段又存在许多无序或空白,比如资料保障体系远远不能够满足其发展的需要,信息科学的发展水平还停留在初始阶段,作为高校图书馆应当在环渤海经济发展中首先举起这张牌,牵头组建环渤海图书馆联盟,进一步畅通环渤海经济圈的信息渠道,为促进环渤海经济发展增添一份力量。同时,环渤海经济区内各省市行政区划的限制开始打破,各自为政现象逐渐消除。在这样一个大的经济发展趋势下,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会相继崛起,城市发展进步同样给图书馆事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经济发展,信息先行。作为区域内各城市的图书资料、文化信息中心的图书馆,通过图书馆联盟的形式整合、增值,提升区域图书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环渤海乃至于全国的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借助联盟这一平台把自己打造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科技文化信息中心。还可能把信息科学做成服务与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这或许是联盟的又一优势所在。

2.共建环渤海经济圈企业文化的需要

一个持久发展的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在于有持久的竞争力。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魅力”,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源泉。在诸多优秀的大型企业中,无一不是“文化落地”。小胜在智,大胜在德,企业的创造思路和文化素质是造就一个优秀企业的核心力量。

就我国目前大多数发展中的企业来说,都有不同层面的文化建设缺失问题存在,尤其是在中小企业中,文化建设一般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他们注重于产品的产出和卖出,对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只是一般宣传报道和销售公关,宁可花费高昂的广告费用,也不愿在技术资料和文献信息建设上投入,忽视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的深层次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基本上处于不投入、不作为状态,对于产品的文化含量、职工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基本没有纳入企业管理层面,企业的文献资料短缺,即使是大中型企业的图书馆也只是停留在科普和文学作品的收集上。据调查,廊坊市各企业图书馆文献信息占有量总和严重不足,职工的文化素质得不到提高,文化生活与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企业文化层次的提升和再发展;其原因就是大企业对图书馆作用认识不足,小中型企业没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撑图书馆建设。而且从企业角度考虑,它们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在文献信息的投资上一蹴而就。作为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的高校图书馆应当同企业一道联手共建环渤海经济圈图书文献资料保障体系,形成图书馆联盟,支援企业文献信息和文化建设,畅通文献交流渠道,为企业提供短缺文献及数字化信息,构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和发展后劲。

3.打造环渤海经济圈文献资料保障体系的需要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我国政治和经济稳定的核心区域,对于已经形成的经济上升强势,以什么来保障它的可持续发展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文献资料保障体系是否发达和先进,这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长期发展的必要投入。信息化时代谁先占有或获得知识信息谁就抢占发展的先机,尤其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而情报的获得则主要靠情报信息的供应站——图书馆来完成。因此,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应当联手打造本区域的文献资料保障体系,结成统一的图书馆联盟,以此来满足辖区内用户特别是企业对文献资料的需求,着力建设丰厚的信息资源群落,为社会特别是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信息支持。

二、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图书馆联盟的建议

1.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随着图书馆联盟的不断涌现,图书馆联盟的运行模式逐步成熟,但是部分联盟馆一直处于低层次运行状态,甚至成员馆之间矛盾重重,致使联盟工作举步维艰。为确保联盟组织能在成员馆与非成员馆之间发挥强有力的作用,首先要确定联盟核心图书馆,成立一个执行委员会,主任单位应该由区域内国家重点大学图书馆来担任,执行委员会总体策划和负责本项工程的实施细则、筹划和申请资金援助项目、审查发展会员馆、组成强有力的联盟主力馆;签订图书馆联盟开发契约,促成成员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解决联盟之间合作开发文献资源中凸显的各种矛盾;合理搭配数据库结构;确定网点和节点的位置等等。

2.联合引进环渤海经济发展的数据库

在引进数据库方面,建立自己的CALLS文献中心。在以往采购中各馆都是根据自身馆藏的需求来建立,实行联合引进,在联盟的运作上要重新考虑数据库引进的方式,整体规划各学科引进的侧重和偏移。一是建库中要坚持点和面的原则,对于各馆的特色文献信息的典藏,要给予重点满足,但一定要考虑重点企业重点客户急需;二是对于大众化数字资源的引进要集中买断,节约经费;三是联合扶持重点资源数据库,由联盟亲自规划区域内的数字资源的特色库藏,或加或减,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出本馆的合理数据库群落。集中购买诸如像书生公司开发的企业用户需求的书生网友软件、书生企业通、书生CRM(业务助手)、进销存、AnySo商业搜索、CHINAPP品牌网等产品,全面满足中小型企业用户不同阶段的多种发展和成长需求。为用户提供“企业信息化一站式服务”体系,使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方便快捷的手段获得最新的数据资料。

3.构建地方特色数据库

由于联盟涉及到五省两市,区域广大,企业分布带狭长,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因此在数据库建设中要根据就近的原则,在不同省区内确立一所有实力的高校为本区内的牵头图书馆,以本地区、本辖区的信息需求为目标,建立适合地方特色的数据库,使数据库群落分布科学合理。建立特色数据库,应由联盟馆统一确定特色性质,力保图书馆联盟的整体数据库构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地域特色和实际需要相结合,避免图书馆联盟内数据库的重复,造成经费的不必要浪费。

4.建立学科文献中心

在联盟内各个成员馆建立学科文献中心,主要是要覆盖各馆现有重点学科和专业,一方面使各馆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能够使各馆本身的重点学科建设纳入联盟的文献中心,提高本馆重点学科的建设力度和使用率。重点学科数据库建设应突出中国特色、地区特色、专业特色。在特定区域内建成部分精品库,所谓精品库就是面向高新科技区需要的文献资源数据库。精品库的建立不在多而在精,这是提升联盟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使客户在联盟内享受到在其它地方不能得到的数据和情报,为本地区企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5.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图书馆联盟要按照联盟规划,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为出发点,尽快实现公共查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编目等功能,实现成员馆之间的共建共享。对于馆外读者实行通用证件,用户可以凭借手中的通用证件,享受到联盟馆提供一站式、无缝集成的、个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提高用户对文献资源的使用率,力争使联盟内客户能在某一个节点上都能够查阅到自身所需的文献信息。

6.加强企业调研与对外联系

一是开展对环渤海地区企业进行调研,争取对辖区内各企业的性质、生产状况、生产水平、规模产品、企业文化等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尽量使联盟数据库分布合理,具有针对性、有的放失地对企业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充分调动地方团体、工商企业的积极性,并在运作中力争得到企业经费资助。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特别是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得政府的规划、指导和政策及人、财、物的支持。

7.文献信息的整合和深度开发

由于联盟数据库的建立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建立数据库过程中要具有前瞻性。对于有条件的馆要争取对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和开发。文献的深度整合是提高服务水平和力度的重要基础,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的信息查检水平上,客户查检到的只是源文献或片断文献,而且需要浪费很多时间才能得到一个整体结论。对于高科技人员的信息需求来说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还在某些方面延误了其所在企业和单位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服务应当既保留传统模式的延续,也要提供知识性信息产品,在浩瀚的文献资源中提升文献信息“纯度”,对文献进行“知识升华”,实现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模式转变,提高服务水平,改变服务观念,彰显联盟作用。

[1]刘若凝.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在魅力[J].企业文化,2009,(1).

[2]赵莉.数字图书馆联盟探析「J」.情报杂志,2006,(3):127-129.

猜你喜欢
环渤海经济圈数据库
火出圈了!2000亿尾的环渤海虾苗圈跑出了一匹黑马
基于ARIMA模型的环渤海典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研究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环渤海港口群内港口竞争与合作研究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心收敛和空间溢出性——以环渤海城市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