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河南省平菇产业现状分析

2010-08-15 00:53申进文
食药用菌 2010年5期
关键词:菌袋平菇垫料

申进文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 450002)

2009)2010年河南省平菇产业现状分析

申进文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 450002)

河南;平菇;产业;现状;出菇方式

河南是农业大省,秸秆、棉籽壳、玉米芯等资源十分丰富,再加上良好的气候条件以及充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常适宜发展食用菌产业。河南食用菌总产量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平菇是河南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2009)2010年度平菇栽培已告结束,本文对本年度河南平菇产业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平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望为我国平菇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2010年河南平菇产业概况

111 栽培产量和销售价格

2009)2010年度河南省平菇产量有所增加,由上一年度的66万吨增加到本年度的73万吨,增长幅度约为10161%。2009)2010年度平菇产地收购价普遍高于前几个年度,以辉县市为例,平菇每千克最高收购价216元左右(2009年10月),最低收购价为013元左右(2010年3月),其余时间收购价格在0185~ 1135元之间,平均收购价为1105元左右。

112 栽培区域

平菇栽培分布比较广泛,几乎全省所有的乡镇都有栽培,但其中有几个集中产区分布在辉县市、驻马店市西平县和驿城区、郑州市荥阳等地,尤以辉县市栽培量最大,全市共有平菇栽培大棚7000余个。每个菇棚面积为8@40(m2),可摆放菌袋10000余袋。

113 主要栽培品种

迄今平菇栽培品种仍然比较混乱,随意引种、随意命名现象普遍存在。不同主产区平菇使用的品种也有所差异,辉县市应用的主要品种有原生2号、黑平王、新831;驻马店市应用的主要品种为新831;荥阳市应用的主要品种有新831和黑平王。

114 菇棚主要形式

河南省平菇栽培使用的菇棚形式多样,各地因地制宜建造,大小不一。唯辉县市平菇菇棚出现了建设规范化的趋势,近两年新建的菇棚模式基本统一,墙体主要使用具有保温性能的水泥空心砖,规格一般为8@40(m),侧墙高018~110m,棚脊高约212m。侧墙上每隔30cm留大小为30@30(cm)的通风孔。通风孔呈/品0字形排列。菇棚上面用竹竿做成拱形,上覆塑料薄膜和草苫。

115 培养料处理方式和菌袋的规格

根据栽培季节,平菇培养料处理方式和使用的栽培袋规格不甚相同,秋冬季节栽培培养料主要为生料和发酵料,菌袋规格为22~26@45~55@010015(cm)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春季栽培培养料主要为生料和发酵料,菌袋规格为20~22@45~50@010015(cm)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夏季平菇栽培量较少,主要为熟料栽培,菌袋规格为20~22@45~50@010015(cm)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

116 常用的培养料配方

由于棉籽壳价格不断上涨, 目前平菇栽培以玉米芯为主料, 常用配方如下: ¹ 玉米芯9215% , 尿素

015%,钙镁磷肥4%,石灰3%,水适量;º玉米芯90%,硝酸磷3%,钙镁磷肥4%,石灰3%,水适量;»玉米芯89%,复合肥8%,石灰3%,水适量。

117 出菇的主要方式

(1)菌袋立体摆放两端解口出菇法。菌丝满袋后,将菌袋两端解口摆放于出菇场内的地面上,两排之间留50~60cm宽的走道,摆放高度视环境温度而定,低温期(25e以下)6~8层高,高温期(25e以上)限2~3层高。此法可有效利用出菇空间,易管理;不足之处是菌袋后期易失水,补水较困难。

(2)菌袋立体摆放两端划口出菇法。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立体摆放于出菇场内地面上,两排之间留50~ 60cm宽的走道,堆叠高度同上。在菌袋两端的菌丝面上,用锋利的小刀划2~3条长3cm左右的/X0形缝隙,或平行划2~3条长度4~6cm的直形缝隙,划袋时尽量不要划伤菌丝层,以利于在划缝处形成子实体。此法可有效利用空间,减少菌袋后期水分的散失。

(3)菌袋立体摆放划掉两端袋口出菇法。将菌丝满袋的菌袋两端多余的塑料袋用小刀划掉,而后立体摆放于出菇场内的地面上,两排之间留50~60cm宽的走道,摆放高度同上。此法可有效利用出菇空间,便于出菇管理。

(4)菌袋立体摆放两端套环出菇法。在制作菌袋时两端套上专用套环,菌丝满袋后去掉套环的封口物,在出菇场内立体摆放于地面,两排之间留50~60cm宽的走道,摆放高度同上。在两端的套环口处出菇,出菇整齐,菇型适中,菇质较好。

(5)菌袋立体摆放两端定点出菇法。菌丝满袋后,将菌袋立体摆放于出菇场内的地面上,两排之间留50~60cm宽的走道,摆放高度同上。在菌袋两端出现菇蕾的地方打口或划口,子实体从小口处长出。

(6)半脱袋双排菌袋菌墙出菇法。将长满菌丝的菌袋或出过1~2茬菇的菌袋一端塑料薄膜划去,另一端保留。将两个划去一端薄膜的菌袋相向摆放,中间留10~20cm的空隙,排一层菌袋,填一层肥沃的土壤,可堆高5~8层。菌墙顶层做成小水槽。出菇管理时在水槽内灌水,保持土层潮湿。此法可有效利用空间,菌袋不易失水,提高产量;缺点是双排菌袋在注水时易被土涨开,菌墙的稳定性稍差。

(7)脱袋泥菌墙出菇法。将长满菌丝的菌袋或出过1~2茬菇菌袋的外层塑料薄膜去掉,按照(6)的方法摆放菌袋,填好肥土后用稀泥抹菌墙外表,菌袋高度5~8层。菌墙顶端做成小水槽。此法用泥土保温保湿,出菇多而密集、产量高;不足之处是用工多,菇体易黏上土粒。

(8)不脱袋双排菌袋梯形菌墙出菇法。在半脱袋双排菌袋菌墙出菇法基础上改进而成,菌墙下层宽而上层窄,最上层中间土宽10cm,最下层土层宽30cm。此法不易倒堆。

(9)单排菌袋中间环割墙式出菇法。这种出菇方式是双排菌袋墙式出菇方式的改进。菌丝长满袋后,先将菌袋两端用小刀划开口或将袋口解开,将菌袋中间的塑料薄膜用小刀环割3~5cm。在出菇场内顺势摆放成多排,排与排之间留50~60cm宽的过道。每摆放一排后在菌袋的空隙处填入潮湿的泥土,摆放高度5~7层。菌墙上端做成水槽。

(10)脱袋地埋畦床覆土出菇法。在排水方便、地势平坦的地面挖深25cm、宽112m的凹畦床,并进行杀虫消毒。将脱去菌膜的平菇菌袋,直立或平放于畦床内,用细土覆盖菌袋,土层厚1~2cm,在土层上浇清水,水退后用细土覆盖畦床。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菌种混乱,种性不明

虽然国家农业部制定有5国家菌种管理办法6,但由于食用菌菌种无性繁殖的特点,在生产中很难实施,菌种管理十分混乱。各地市菌种厂林立,菌种乱引乱繁,随意命名,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现象普遍存在,致使菌种种性不明、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制约平菇产业的发展。

212 栽培粗放,产量不高

在广大菇农中普遍存在着平菇栽培容易管理的观念,致使栽培管理比较粗放,从培养料发酵、装袋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直到采后管理都比较粗放,造成产量较低,平均生物学效率多数在90%左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菇农的收入。

213 病虫害感染严重

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环境杂菌基数的增加,病虫害感染日趋严重,栽培时间长的甚至整个村落都不能再进行平菇栽培。菌丝发育期感染的主要是木霉,严重的可危害整批菌袋导致生产失败;子实体上主要是在出菇后期遇到高温高湿时发生的黄菇病,严重时整个菇棚的平菇都成淡黄色;危害平菇的虫害主要是菌蚊。

214 产品加工滞后,附加值低

多年来,河南平菇都是以鲜销为主,只有在价格较低、市场销售不畅的情况下才被用来加工。目前主要的加工方式为盐渍,还有少量的干制品。值得注意的是,平菇盐渍加工时多使用工业用盐,这给平菇食品安全造成了隐患。

千岛湖利用生态猪场发酵床垫料废渣栽培鸡腿菇

由淳安县科技局微生物研究所承担的淳安县县级机关、直属单位特色创新项目/利用生态猪场发酵床垫料废渣栽培鸡腿菇0获得成功。畜牧业为淳安县传统产业,年生猪饲养量约30万头,全县有规模养猪场150个,其中千头以上10个,达万头的2个。县境内有著名的千岛湖,是国家一级水体。现代规模化养猪,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畜禽粪便难以处理而造成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实现/零排放0的目标,淳安县部分规模猪场采用了发酵床生态养猪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发酵床生态养猪法是将微生物菌种、松木屑、杉木屑、谷壳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里,填入有机垫料,再将仔猪放入猪舍。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猪粪便被有机垫料中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不再需要进行人工清理。有机垫料经使用1~2年后,其分解能力会逐渐下降,需将垫料全部清出,重新更换新垫料。这些清出的废渣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以垫料废渣为主料栽培鸡腿菇,可实现多级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该技术解决了利用针叶类木屑大规模栽培食用菌的难题,这在国内还罕见报道。(浙江省淳安县微生物研究所 郑社会)

瑞典本土发现日本美味蘑菇

在日本,蟹味菇是一种受日本人喜爱的美味食用菌,每千克售价可高达8000瑞典克朗(相当于人民币7426元)。近日,瑞典哥德堡大学的一名学生发现瑞典本土居然也有野生的蟹味菇。

/毫无疑问,该发现会在瑞典激起许多学者的兴趣。同时,该消息一旦传播到日本,也会引起日本同行的关注。0开展此项研究的HenrikSundberg说。

离褶伞属(Lyophyllum)包括很多不同种类的菌类。其中一种就是蟹味菇,过去一直认为该品种仅生长在远东地区。通过生物分子技术,现已经鉴定,生长在瑞典北部的这种蘑菇与日本的蟹味菇是完全相同的。

这并非是首次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发现原产自日本的美味食用菌。大约10年以前,瑞典的研究人员就发现瑞典松茸(Tricholomanauseosum)和日本松茸(Tricholomamatsutake)是相同的。当时学术界对瑞典松茸的兴趣十分浓厚,日本学者和贸易商纷纷前往瑞典北部森林地带研究这种产自欧洲的松茸。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秘书处编译自www1sciencedaily1com网站)

猜你喜欢
菌袋平菇垫料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平菇种植记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固定菌袋插杆
平菇冬季提温发菌效果好
肉鸡养殖中的垫料管理
新疆发现巨型野蘑菇重3.6公斤属于无毒类平菇
肉鸭发酵床垫料的管理与维护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