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相关指标的比较

2010-08-27 09:29黄宁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2期
关键词:管组内瘘白蛋白

黄宁昌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6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终末期肾衰患者的生命线,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临床上可分为永久性,半永久性,临时性血管通路。为探讨更有效血管通路,对临床107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包括内瘘患者81例,带cuf f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者26例进行了数据对比。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两组病例均为南京市第一医院一年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动静脉内瘘组81例,男43例,女38例,年龄63.32±14.81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62例,糖尿病肾病6例,梗阻性肾病3例,多囊肾3例,痛风性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2例,IgA肾2例,带cuf f颈内静脉长期置管26例,男8例,女18例,年龄70.80±12.94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5例,狼疮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2例,高血压肾病1例。

1.2 方法 透析方式: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面积1.6m2,聚砜膜透析器。

通路术式:内瘘患者均为腕部桡动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端侧吻合经典术式;带cuf f深静脉置管患者材料采用美国Quinton公司14.5F13.5cm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采用[1]seldinger技术,撕脱型扩张器置管法。皮下弧形隧道长约15cm,cuf f距皮肤出口2-3cm。

指标检测:分别抽血检测患者透前透后尿素氮,并根据患者透析后体重,超滤量,透析时间,根据自然对数公式[2]计算kt/v值,比较两组有无差异,另检测透前患者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内瘘组患者年龄明显低于长期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Kt/v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年龄及Kt/v值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年龄及Kt/v值比较

注:*表示与内瘘组年龄比较p<0.05;**表示与内瘘组比较Kt/v值p>0.05。

组别 例数(个) 年龄(岁) Kt/v内瘘组 81 63.32±14.81 1.59±0.20长期置管组 26 70.80±12.9 * 1.56±0.15**

2.2 内瘘组患者白蛋白明显高于长期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瘘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长期置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白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白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

注:Δ表示与内瘘组白蛋白比较p=0.01;ΔΔ表示与内瘘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值p<0.05。

组别 白蛋白(g/l) 超敏C反应蛋白(mg/l)内瘘组 37.84±2.49 5.09±4.21长期置管组 36.38±2.40Δ 7.54±5.29ΔΔ

3 讨论

终末期肾脏病病人接受充分的血液透析治疗可使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而尿素清除指数(Kt/v)是判断透析充分性的一个可靠指标,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研究,陈晓农等认为AVF、PTFE移植血管和CTC患者的Kt/v均值大都>1.4,均能达到充分透析。陈钦开等研究提示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不论从保证HD中的血流量、HD病人的透析充分性以及感染后的发热率方面,与内瘘均无差异。而林加豪等研究发现,两组病例HD前、HD结束时,无论是对尿素氮,肌酐的清除,还是反映透析充分性的Kt/v值,差异都无显著性,但观内瘘组透后1小时尿素氮,肌酐的反跳幅度明显大于插管组,提示插管组的透析效果优于内瘘组。本研究发现认为两种血管通路透析充分性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都能达到充分透析。

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也是近期研究的热点,超敏C反应蛋白是其中比较敏感的指标,微炎症状态存在的原因目前主要认为一方面原发和继发的肾脏疾病本身诱导的微炎症因素,再者透析治疗所致。

内瘘组在感染及营养方面优于长期置管组,有统明显计学差异。K-DOQI指南推荐AVF作为血管通路的首选。但在老年人、糖尿病肾病、周围血管病变等患者,常因静脉纤细、血管内腔狭窄,难以建立AVF,当AVF不能建立时,长期置管则是较好的选择。

[1]梅长林,叶朝阳.实用透析手册(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7.

[2]王海燕,王梅.慢性肾脏病与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12.

猜你喜欢
管组内瘘白蛋白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一种改良盲肠结扎穿刺致大鼠脓毒症模型的方法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行盆腔引流管置入效果的Meta分析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