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探讨

2010-08-27 09:29石显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0期
关键词:粘贴输液静脉

石显珍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4

静脉穿刺最基本但广泛应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技术,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静脉穿刺成功后针头的固定方法时行了改良,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在我科门诊治疗的患者共3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80例,其中男96例,女84例;年龄1个月~81岁,平均(56.4±4.5)年;病种:消化道出血80例,脑血管疾病60例,肺气肿29例,恶性肿瘤11例。对照组180例,其中男89例,女91例;年龄l.2个月~80岁,平均(55.4±4.8)年;病种:消化道出血85例,脑血管疾病55例,肺气肿30例,恶性肿瘤1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①患者意识清晰,可给予准确配合;②静脉穿刺部位均为手背静脉;③均选用7号一次性穿刺针穿刺;④均为一次穿刺成功者;⑤输溶剂化物贴为同一厂家生产,且批号相同;⑥穿刺和拔针由同1名护士完成。

1.3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在穿刺成功后用第1条胶布横形固定针柄,第2条胶布于头皮针下方穿过两端交叉贴于皮肤上,第3条带有止血棉的宽胶布覆盖针眼固定,最后将输液针头硅胶管盘曲重叠后用第4条胶布固定[1]。观察组于穿刺成功后,右手将输液贴上第1条带有止血棉的宽胶布和相邻1条胶布一并撕下,将止血棉对准穿刺点用2条胶布将穿刺点和针柄完全覆盖及固定,然后将输液针头硅胶管经穿刺点上方呈倒“e”形盘曲,用第3条胶布平行第1条胶布固定,第3条胶布的下缘与第l条胶布的上缘重叠少许(约lcm),最后将硅胶管末段靠近过滤器处经患者的中指与无名指下绕过,让患者轻握输液管或再贴1条胶布固定。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输液速度、粘贴胶布耗时、胶布重新固定率、液体外漏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输液速度、粘贴胶布耗时比较 观察组输液速度快于对照组,观察组粘贴胶布耗时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输液速度、粘贴胶布耗时比较

2.2 2组胶布重新固定率、液体外漏情况比较 胶布重新固定率、液体外漏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高浓度、低浓度RF引起假阳性的比较

3 讨论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每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2],而在静脉穿刺后的合理固定比穿刺技巧更为重要[3]。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固定方法后可加快输液速度,减少粘贴胶布耗时,降低胶布重新固定率、液体外漏率,与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采用改良的固定方法后可加快输液速度,减少粘贴胶布耗时,降低胶布重新固定率、液体外漏率,可使患者早日康复,防止纠纷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1]王希英.影响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7,5(22).44-45.

[2]靳国萍,贺红梅.老年患者手部静脉穿刺后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J].家庭护士,2007,5(3B):50-51.

[3]覃建团.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1):141-142.

猜你喜欢
粘贴输液静脉
让落叶生“根”发声——以《树叶粘贴画》一课教学为例
小熊的家
A ski trip to Japan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