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联合刺五加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2010-08-27 09:29熊志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0期
关键词:刺五加颈性血塞通

熊志宏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颈性眩晕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该病以中老年多见,主要以发作性眩晕伴呕吐,视物模糊,倾倒发作或晕厥为主要症状,该病多反复发作,治疗较困难,疗效常不显著。近年来我院应用血塞通联合刺五加治疗颈性眩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0例均为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岁,平均病程4.5年;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岁,平均病程5.2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眩晕症,特点为一过性,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头颈及上肢出汗,心率不齐等交感神经症状;(2)转颈试验阳性;(3)颈部有压痛或放射痛;(4)颈部僵硬征;(5)影像学检查,颈椎曲度改变或有骨质增生,颈椎退变,关节不稳等改变。

1.3 纳入标准 (1)符合颈性眩晕的准断标准;(2)年龄18-45岁;(3)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呈高流速状态;(4)无其他系统疾病和手法治疗的禁忌症。>

1.4 排除标准 (1)耳源性、眼源性、神经官能症和颅内肿瘤等其他疾病导致的眩晕;(2)伴有其它系统的严重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血塞通联合刺五加治疗:血塞通注射液30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刺五加注射液20ml溶于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应用桂利嗪片(脑溢嗪片),每日50mg,睡前服,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

2.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结合临床制定如下:治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随访期间,偶有加重,治疗后减轻;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或稍减轻,随访期间,眩晕症状时有发生,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3.2 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由表1可见,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4,P<0.05)。

4 讨论

颈性眩晕是指颈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而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缺血)综合征或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随着解剖学,病理学,神经病学及临床多方面对颈性眩晕深入研究,认为引起颈性眩晕的发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4.1 颈椎骨性因素的改变对椎动脉供血的影响 (1)钩椎关节突的外上缘与横突孔的距离很近,平均仅为1.4~3.3mm,所以钩椎关节增生形成骨赘很容易造成VA受压而血流动力学失常。(2)横突孔狭窄 VA颈椎段在C6~2横突孔内纵向上行,与横突孔、钩椎关节以及关节突小关节邻近而关系密切。横突孔狭窄出现两种情况:原发型狭窄,系横突孔先天发育较小:继发型狭窄,系钩椎关节骨赘、小关节肥大等突入横突孔内而出现狭窄。(3)颈椎失稳 颈椎失稳是引起年轻患者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颈椎在生理载荷下锥体间的位置关系异常,使锥体随头颈部活动而前后错动,引起VA第二段牵张扭曲,加之VA周围交感神经丛、窦椎神经受刺激,引起VA痉挛血流失常。

4.2 椎动脉本身因素对椎动脉供血的影响 椎动脉血管本身因素包括成串珠样狭窄、管壁毛糙、管壁钙化灶、血管部分中断、椎动脉闭塞,由于这些病理因素的存在会引起椎动脉血流的改变,另外VA大部分位于骨性管道(横突孔)内,其游离段亦与颈椎的骨性结构如钩椎关节,关节突小关节等有关,常易发生硬化,而这些特征决定了硬化的VA供血速度会减慢,影响后循环的灌注。

4.3 纤维束带牵拉造成椎动脉供血量不足 研究显示VA和神经根在横突孔间被病理性纤维素带包裹,在颈椎推行性病变时,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间相对移位,经纤维素带牵拉,使得VA受压,造成血流障碍。

4.4 椎动脉先天因素(椎动脉纤细)对椎动脉的影响 VA左右侧各一根,顺应颈椎生理弯曲走行,在生理状态下左右侧VA供血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当VA先天畸形的时候,容易发生椎动脉的粥样硬化,管壁僵硬,弹性减弱,容易造成供血障碍。但是对于椎动脉纤细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关系还存在着争议。

4.5 椎间盘由于长期劳损退变向外侧或后方突出可压迫VA

可见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有椎动脉机械压迫和交感神经刺激两种学说,血塞通具有扩张脑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提高t-PA活性,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流加速,改善微循环。另外血塞通还有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对缺氧所致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血塞通扩血管作用的成分中含有人参皂苷、三七皂苷,通过内皮依赖性或内皮非依赖性血管平滑肌松弛作用达到扩血管作用来改善血循环。血塞通能增加脑血管流量,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卒中指数,减轻脑水肿,降低缺血脑组织Ca2+含量,对脑缺血后海马CAI区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刺五加注射液是由同名天然药物提取,其有效成分含有总黄酮、异嗪吡啶、丁香甙、刺五加甙等。药物作用机制为抗自由基及其氧化物对细胞的损害;抗缺血缺氧和再灌注以达到保护细胞的目的;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特性和微循环;刺五加具有改善大脑供血状态,提高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促进细胞代谢恢复的作用。血塞通联合刺五加可以使得血液动力学得到改善,血液流速加快,一定程度上改变血液粘稠度,并清除血管壁上沉积的脂类物质,减缓血管硬化,维持血管壁弹性,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增加脑氧供,从而起到治疗眩晕的作用。

猜你喜欢
刺五加颈性血塞通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刺五加无性繁殖优于有性繁殖
应用血塞通联合生脉注射液对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刺五加多糖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HeLa细胞凋亡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HPLC法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
棓丙酯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