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学生写作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弥补”
——以遵义师院南白分院中文专业学生为例

2010-09-01 07:12徐开良唐守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文风文体文本

徐开良,唐守文

(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贵州遵义563100)

地方院校学生写作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弥补”
——以遵义师院南白分院中文专业学生为例

徐开良1,唐守文2

(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贵州遵义563100)

大学写作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其他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写作教师的教学,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从地方院校大学生写作“先天不足”的具体表现出发,分析了这些“先天不足”对开展大学写作教学的不利影响,并从端正写作态度与养成良好写作习惯、形成健康文风、重树文体意识三个方面提出了“后天弥补”的措施。

地方院校;学生写作;先天不足;后天弥补

大学写作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其他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写作教师的教学,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是每位写作教师工作的重心。但要实现保质保量完成写作教学任务的目标,一方面需要教师严谨科学的教学指导,耐心细致的辅导,另一方面还与大学生写作基础(包括习惯、态度、文风等)有关。在大学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写作有一些从中学应试教育模式“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对这些“先天不足”,写作教师如不及时加以“弥补”,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先天不足”的具体表现

如果说小学生写不好记叙文,少有人怀疑,但是说大学生写不好记叙文,你认为这是假话;如果说小学生不能写议论文,你承认这是事实,但是要讲大学生写不出真正的议论文,你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然而事实就是这样,请看一例。

穿越时空,感悟大唐王朝的箫音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一个地球;如果时空可以穿越,我将目睹一个大唐缠绵王朝由辉煌到衰亡

——题记

天光云影中,那是什么?21世纪的脚步,踏在一片神鸦社鼓的历史积淀中迷失了方向,周围环绕着的是一片暮鼓晨钟,诡秘不绝,箫声不断,锣鼓喧天,该是大唐的子民在膜拜高高在上的皇室,不是千年的幽魂在惋叹那逝去的年华吗?不是千年灰飞烟灭的狼烟诉说那一个个丧心病狂的君王?

在喧嚣中,大唐长安之门开了,飘扬的古琴声,纤细婉转,如白居易的“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如宫中的仕女,望着眼前那一片灰黯的天低吟浅唱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如同李易安“应是绿肥红瘦”,却句句换回“却道海棠依旧”的无奈……空中不时飘飞的,是一片沉郁的默然,是令刘禹锡辛稼轩痛心疾首的大漠孤烟,把栏杆拍遍。

胡兵起,叛贼作乱,烈烈风中,高适擎火把引玄宗而逃。马嵬坡前,不再“美人帐下犹歌舞”。大唐的子民再也看不到“一骑红尘妃子笑”,只恨“君王从此不早朝”,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注:为便于制作电子文本,错别字作了订正。)

以上文字是笔者在刚入学的中文系学生中进行写作摸底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作文的前三段。写作前要求写记叙文,主题自定,题目自命,内容自选。

文章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题记,接着是故弄玄虚的开头,然后是东拉西扯的不通文句,似在炫耀,又像在发古人幽思。不知道文章要表达什么情感,更不知道他在这个一千多年前的王朝中到底感悟到了什么,王朝的盛衰又留给后人什么。乱引乱用,错讹百出。唐朝是否“缠绵”有待考证;“千年灰飞烟灭”又怎么是“狼烟”?谁又是“丧心病狂”的君王?刘禹锡在唐代,辛稼轩在宋朝,怎么又扯在了一起?“大漠孤烟”怎么“把栏杆拍遍”?而且,“把栏杆拍遍”出自辛稼轩《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唐朝刘禹锡什么时候“把栏杆拍遍”?安禄山兵逼长安,朝廷上下力主发动百姓奋起抵抗的只有高适一人,他因此为天下读书人争足了面子,哪里是“擎火把引玄宗而逃”?最后两句出自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天宝元年(742),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与“从此君王不早朝”没有关联。要求写记叙文(大学称记叙散文),但“作品”记叙、议论、说明、应用文都不像,是当前高中比较流行的“四不像”文体。堆砌词藻,前言不搭后语,一堆“雷人”的“古诗词”,一些不着边的“典故”,读来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他学生的作品与之大同小异,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至于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字迹不清,标点乱用,“一逗到底”,更是不一而足。对此,笔者有如下记载。

近两年大学新生第一次写作情况统计

不难看出,大学生写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没有认真作文的习惯和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作文缺乏精心的构思,不打草稿就信笔写来,没有修改文章的习惯,文面不规范不美观,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乱用、错用或不用,多有应付之嫌。

第二、没有文体观念或文体观念淡薄。无论要求写什么文体,学生都是标题下来一个吓人的题记,然后劈头盖脸的一组排比句,接着引起一堆“历史故事”或“现代故事”,最后是看似深邃,实质是没有目标,没有对象,没有真情实感的结尾。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说明文不像说明文,应用文不像应用文,简称“四不像”。

第三、文章内容真实性缺失。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文本语言没有个性,不负载情感,不表现人格品位,成了一个看似喧嚣激越而实则“政治思想”、“大路道理”层层累加的文字虚空。

第四、追求语言浮华花哨。大量引经据典,滥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堆砌词藻,形成一堆无用的“精言妙语”。

二、“后天弥补”的措施分析

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理论,是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初期的写作态度、写作习惯与写作文风,直接影响学生将要进行的写作理论学习和写作实践训练。师范大学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主渠道,“产品”将来大多要承担中小学教学任务,其写作态度、写作习惯、写作文风将影响未来的服务对象。因此,高校写作教师应切实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弥补大学生写作的“先天不足”。

(一)培养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帮助学生转变写作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正如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格兰特所说:“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一个人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是决定他能否做好事情的关键。”[1]大学生写作态度不严谨,不认真,是从中学“与生俱来”的。“作文不需花功夫,只在考场凭感觉。何必苦想思又写,你我得分差不多。”这是在一些高中生中较为流行的顺口溜,从这可以看出学生对应有写作态度的错解和误读程度。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就用这种错解和误读在写作上随随便便、胡乱应付,缺乏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这显然与大学写作要求相距甚远。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写作已成为每一位有文化的公民必备的能力,甚至成为谋生的手段。”[2]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明写作的实质,写作的影响,写作的要求,让学生尽快端正写作态度,以适应大学写作学习需要。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大学生写作习惯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写作理论的学习与写作训练质量的好坏。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在写作实践方面,同样是至理名言。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写作作风,改掉写作上的不良习惯,是大学写作教学初始阶段最迫切的任务。

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高度重视写作,要在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作风上多下功夫。一是要重视写作构思,重视文本雏形的孕育,养成打腹稿的习惯。二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捕捉灵感及时行文的习惯。当有写作欲望,并进行了充分的构思后,就要立刻下笔,不能犹疑不决,更不能一再拖磨。三是要求学生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清人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功夫,其益相去远也。”大学写作需要大量的训练,没有勤奋刻苦的训练,是难以提高行文水平的。要引导学生不怕困难,知难而进,认真对待每一次写作。四是引导学生养成重视文面规范美观的习惯。文面包括行款格式、标点符号、文字书写、标题、署名等,虽然只涉及文本形成的小问题,但“文如其人”,能“以小见大”,教师不能让学生养成随随便便应付、“不把写作当回事”的习惯。

3.重视写作过程保障

“写作活动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妙道’,也没有什么‘点石成金’的‘秘诀’。任何急功近利的心理,都有碍于写作基本功的训练。”[3]学生习作“质低价次”,一个重要诱因是写作行文省略了文本生成的必要环节,在文本生成流程上“偷工减料”。写作从酝酿到文本生成是一项系统工程,感知,选材,立意,构思,行文,审读,修改,一个环节也不能少,一个环节也不能马虎。就像酿酒一样,省略了环节就不会是醇醪佳酿。一些大学生写作急功近利,喜欢走“捷径”,省略必要环节,写出的文本粗糙不堪,让人难以卒读。为此,在写作教学之初,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提高认识,做到文本生成环节一个不落,保证文本生成“规定动作”无缺失。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学初始阶段,对学生文本生成的流程作出规定,在“写作程序”上提出要求。比如,习作与草稿一起交,限制写作不打草稿行为;规定同学之间互评互改的人次,将评改质量纳入评价体系,杜绝互评“走过场”;在习作后附上文本创作过程说明和心得体会介绍,减少抄袭与套用;给定充裕写作时间,让学生充分构思酝酿,最大限度减少粗制滥造等等。通过程序的保证,实现质量的保证,让学生理解“慢工出细活”的道理,从思想和行动上纠正只讲速度不追求质量的坏习惯。

4.示范引领

引导学生改掉作文马虎、随便应付的习惯。示范引领,大师的写作手稿可观,大家的写作态度可学,成功家的经验可借鉴,同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更不可少。“写作教学的启蒙特色尤为突出,教师的示范性开启,点拨性引领,适时性助推,既是写作教学基本功的魅力展示,也是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必然选择。”[4]学生作品交上来,通常情况下在主题确定、表达方式选择、篇章结构、语句构建、标点使用、文字书写等方面多有问题,教师最好的方法不是召来学生训斥一通,而是扎扎实实精心批改它几回。批改要将学生文本存在的问题准确抓住,有些问题严重的应付之作,可以采取面批的方式:学生见教师如此对待他的“应付之作”,常常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有的还会要求将“作品”拿回重写。如此一来,教师的示范教学就能收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教学目标就容易实现。一般而言,大学生求知欲旺盛,自尊心强,不出一两次,写作的不良习惯就会逐渐改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将逐渐养成。

(二)培养一种健康的文风

1.引导学生用“朴实”拂去“浮华”,让写作回归本真

“情欲信,辞欲巧”,[5]既有真切充实的题材内容,又有精致优美的文辞技巧,文情并茂,这是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文采华章,也是高校写作教学最高的审美追求;学生写作行云流水,作品内容充实饱满,文笔生动活泼,神采飞扬,是每位高校写作教师求之不得的事。大一新生无论生活积累,还是理论实践,都难达这个层次。执意追求,只能导致浮华花哨、内容怪异的文本出现。大学生行文的“浮华文风”是在中学形成的,大学写作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大学写作的任务与性质不能容许这种文风的存在。

朴实无华是战胜浮华虚假的法宝。何为朴实?苏轼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6]用朴素自然、通俗易懂的语言,形成文本,并做到“有真意,发真情,去粉饰,弃雕琢”,[7]这就是朴实的文风。

怎样培养学生具备朴实文风?大量阅读是一把金钥匙。首先教师可先给学生开出一些书目,引导学生阅读一批内容充实,语言朴实无华的佳作,让学生体悟“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的真正含义,知道语言的富丽华贵是一种美,朴实无华更是一种美。其次,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阅读、讨论、分析一些文质兼美朴实无华的作品,如巴金的《怀恋萧姗》,彭建明的《父亲的房子》,孙犁的《老家》,张林的《大钱饺子》,铁凝的《一件小事》,刘庆邦的《鞋子》,查拉夫琴科的《母亲的来信》等等,通过引导学生解剖一批“麻雀”,让学生领悟朴实无华文风的无穷审美魅力。其三,教师示范不可少。“要教别人游泳,教者是应该先下水的。”[8]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写出一些作品供讲评时使用,或将自己发表的作品拿来与学生交流分析,谈自己的创作体会。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使学生对朴实无华文风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思想上认识“追求浮华文风的荒唐可笑”;从行动上“返璞归真”,与“浮华”分道扬镳。

2.引导学生心手合—抒写真情,让写作不虚假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9]要让学生写作有较大进步,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就必须让学生讲真话,写真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10]

首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之源,要让学生对生活形成敏锐的体察感知力,获得写作的“真东西”。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入学前,对社会了解不多,对生活中的珍贵视点“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对一些能反映客观本质规律的现象不能及时准确捕捉,提起笔来要么信马由缰,要么矫揉造作,要么假大虚空……“艺术家在事物面前必须有独特的感觉,事物的特征给他一个刺激,使他得到强烈特殊的印象”,“他靠这个能力深入事物的内心,显得比别人更敏锐。”[11]地上一米见方的石头,在人们眼里再寻常不过,在贾平凹先生眼中却与众不同,散文《丑石》从笔尖流出;两只在屋内飞来飞去的珍珠鸟,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特别,冯骥才先生却因它生成《珍珠鸟》启迪世人;老家谁人没有?老人孙犁却用它写成《老家》表达人生感悟而成为精典。

引导学生形成敏锐的感知力,一是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生活,重新审视过去的经历,从中寻找生活的真谛。例如,回忆打工经历,查找其中对自己人生有影响的真知;回忆做泥水工的经历,思考泥水工生活给人生带来哪些难得的感悟等等。经常作这样的回忆与梳理,学生会对生活有所感知,进而提炼出一定有写作意义的东西。二是要训练增强五官的灵敏度,力争让学生有“蜗牛般眼观四方的目力,狗一般的嗅觉,田鼠般的耳朵。”[12]要引导学生开放五官,集中精力,敏锐地感知事物,不失时机地追踪和摄取有写作价值的信息,训练洞悉事物的敏感力。例如,买彩票如今很风行,笔者曾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得奖的概率如此之小,可仍有那么多的人热衷于此,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在引领?后来就有学生以《买彩票》为题写成叙事散文发表。这样的文章不虚假不做作,有真意。

其次,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中国写作学会会长、南京大学陈家生教授曾说:“没有真情实感,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语言就不会朴实自然,这样的文章是不会真正打动人心的。”[2]学生文本虚假做作,是因为所写的东西不是眼中所见,心中所感,是“不得已而为之”。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写作,讲真话,抒真情,提倡写出与每个活生生的个体相对应的、浸渍写作主体鲜明生命色素的个性化文本,丢弃堆砌词藻、毫无生命质感的虚假之作,摒弃为了“雷人”而搜肠刮肚拼凑的“唐诗宋词”及“四不像”。要鼓励学生客观地反映生活:不但关注生活的“向阳面”,而且也反映生活的“阴暗面”;不仅看到生活的表象,更要透视其间深蕴的真谛和本质,真诚而富有感情地写作,将客观物象作为思想的载体和心灵的感悟,把矫情伪饰的杂质过滤掉,把率真大气和硬朗之风留下来,追求写作学上的美学趣味,追求体悟社会看待人生应有的情感方式,率真行文,做到“我手写我心”,“心手合一”。与此同时,教师要努力让学生习作上品位、出境界、成风格,追求文本形式的多样性,这样,虚假文风就会消失,“文质兼美”的文本就会从大学生手中出现。

(三)引导学生重树文体意识

文体选择,实际是对写作目的与目标读者的确认,而只有确认了写作目的与目标读者的写作才有可能是“真实的写作”,才可能有真情实感。天才大家出神入化,天马行空,往往打破文体界限,创造出特异的篇章,这是对文体知识掌握和运用纯熟的结果。中学作文应试教学的模式化训练,造成学生文体意识淡薄,学生进入大学,常常文体不明,表现手法不当,这对大学写作学科的学习十分有害。

大学写作几乎都有单独的文体教学内容,教师也会引领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但一类类单一的文体训练,常常会使学生产生“认知疲劳”,不能真正明晰各类文体的特点。为此,教师可以有意进行一些对比性训练,例如应用文体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些用应用文体写成的小小说、散文,诸如《林秘书的家事》、《豕类家族投诉状》等,前者是“报告”文体写成,后者是“诉状”文体写成,作品的外在形式和语言结构完全是应用文体,但前者内核是小小说后者是散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既学习了应用文写作,又学习了散文或小小说写作,还从中分辨出两种文体的行文特点,这对学生重树文体意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改掉学生由来已久的不良习惯,完成大学写作教学任务,不能一蹴而就。面对“先天不足”,有明显“写作缺陷”的学生,写作教师要做的事很多。操之过急,只能适得其反;听之任之,又会误人子弟。针对他们大学生活时间短暂,社会生活又即将考验他们的实际,写作教师的态度应该是:亡羊补牢未为晚,循序渐进争朝夕。

[1](美)布雷登.干得好,格兰特:只有选择优秀才会达到卓越[M].大扬译.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97.

[2]陈家生.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3.

[3]任遂虎,王百玲.大学写作训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

[4]崔修建.大学写作教程(原理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21.

[5]吕友仁,吕咏梅.礼记孝经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775.

[6]刘枫.品读家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145.

[7]闵开德,吴同瑞.鲁迅文艺思想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62.

[8]邢海珍.“写作”的开放与延伸[N].文艺报,2007-06-01.

[9]刘勰.刘勰文心雕龙(插图本)[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08.263.

[10]袁宏道,赵越陶.袁宏道文集[M].桂林:东南古籍出版社, 2009.137.

[11]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27.

[12]鲁枢元.创作心理研究[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2006.17.

(责任编辑:魏登云)

On the Deficiencies in Students'Writing Practice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m——A Case Study of Chinese Majors in Nanbei Campus of Zunyi Normal College

XU Kai-liang1,TANG Shou-wen2
(Nanbei Campus,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100,China)

College writing is a basic course for Chinese majors as well as a selective one for non-Chinese majors in higher schools.And the presentation of this course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students'career in future.After discussing the specific deficiencies emerging in students'writing practice and their influence upo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the author propounds som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deficiencies in terms of writing habit,writing style and style-awareness.

local college/university;students'writing;deficiencies;countermeasures

H193.6

A

1009-3583(2010)-02-0104-05

2010-02-15

贵州省教育厅课题《大学生文学写作倾向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ZX178)

徐开良,男,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高级讲师,现从事大学写作教学及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唐守文,男,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副教授,现从事中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文风文体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媒体改进文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