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而不退的“60后”离婚浪潮
——文化价值观与现代化

2010-09-02 07:59陈冬冬
关键词:离婚率婚姻生活婚姻

陈冬冬

涨而不退的“60后”离婚浪潮
——文化价值观与现代化

陈冬冬

对中国民政部近年来发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中关于中国离婚率的数据进行统计,指出“60后”成为离婚大军中的主力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有悖于传统的婚姻观念的选择。“60后”离婚的原因复杂,值得深层次解析。

“60后”;文化价值观;离婚

“60后”指的是1960年至1969年出生的人群,他们大部分人经历了物质匮乏的童年时光,年轻时又为了生活艰苦奋斗;他们见证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改革开放,感受了社会的急剧变化,如今的他们已过不惑之年,是80、90后的父母,正经历着婚姻生活的“二十年之痒”。“60后”在婚姻观念上继承了上一代人的传统,渴望“白头偕老”,视“相亲相爱的家庭和健康快乐的孩子”为幸福婚姻的标志。但是,当他们跌跌撞撞地步入中年,他们的婚姻生活开始漂荡。作为婚姻生活的一种状态,离婚渐渐成为了“60后”对婚姻生活的一种选择。

一、“60后”离婚率

笔者对民政部近年来发布的关于中国离婚率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制成了2002年-2008年中国离婚数据柱形图(见图1)。

图1 2002年-2008年中国离婚数据

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2年到2008年,我国的离婚人数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婚来结束一段婚姻生活。处于婚姻生活中的“60后”,是否是离婚大军中的主力?

2008年《长江日报》在“中年夫妻离婚率逐年上升”一文中报道了武汉市的离婚状况,“结婚时间长达十年或者更久的中年夫妻,逃不过感情之痒,离婚率每年都以一成的速度递增”。

二、离婚原因

婚姻行为是受社会经济、政治、社会条件制约的,离婚作为婚姻状态的一种,自然也有其产生的时空性和历史性。当前,越来越多的“60后”选择离婚,这当然不会是一个自发的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实,它不仅与“60后”的个人经历有关,而且与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的深层变化有关。西南财经大学的胡巧娅曾撰文分析了转型期中国人口的离婚态势,分别论述了经济转型、文化转型、政治转型、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对婚姻的影响。本文拟分析“60后”在离婚观上所发生的变化。

(一)“60后”的离婚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一时期不同的人或者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人,他们的婚姻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60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婚姻观念存在于他们的头脑中。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动,人们的婚恋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处于矛盾中的“60后”,其婚恋观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对待婚姻这个问题上,“60后”一方面追求“从一而终”,渴望“完美的婚姻”,但是,面对社会大环境中的种种诱惑,他们又感到身不由己。“中年婚姻危机”、“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离婚不再是一件难以启齿、让人难堪的事件。于是,越来越多的传统的“60后”也开始将离婚当作结束不幸福婚姻、追求新爱情新生活的开始。

(二)“60后”离婚观的变化

笔者在网络上搜索到一个主题为“60后的无奈”的帖子:“当我们出生的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当我们需要读书的时候,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当我们需要就业的时候,赶上了裁员;当我们要养家的时候,国营卖掉;当我们需要生育的时候,国家只让生一个;我们教育子女的时候,碰上了会说“外星文”的90后;当我们需要人照顾的时候,碰上了只会让人照顾的90后。”这个帖子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60后”大致的生活经历。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60后”拥有一个不同于“70后”、“80后”的生活经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离婚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活跃的市场经济更是激发了人们的个性自由主义,人们的自主能力和自主精神都随之增强。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60后”,在婚姻出现问题时,他们不再逃避或者忍气吞声,而是用离婚来结束“不幸福的婚姻”。

其次,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女性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的意识也在增强,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由于“60后”的大部分女性没有接受过很高的教育,她们勤劳、传统,以丈夫和孩子为生活的中心,将青春都献给了家庭,因而在“60后”的家庭中,“大男子主义”依旧非常盛行,家里的男人掌管着一切,女性只属于家庭的一部分。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工作,成为社会建设的一员时,她们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于是,很多“60后”女性在面对“家庭暴力”、“婚外情”等婚姻问题时,她们诉诸法律,做出了离婚的选择,不再视离婚为耻辱,相反,越来越多的女性认为离婚是追求幸福的崭新开始。

进入新的世纪,“60后”的孩子大多已经成年。网络上有这么一句流行的话:“孩子上学了,我们离婚吧”。从这句话中,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处于矛盾中的“60后”,他们一方面重视家庭,尤其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即便拥有不幸福的婚姻,但他们愿意为了孩子忍受着、维持着婚姻关系。但另一方面,相较于从前,他们会更加自主的选择离婚,不再委曲求全。

“60后”是无奈的一代、矛盾的一代。在对待离婚这个问题上,他们的传统观念遭受到了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种种冲击;进入新的世纪,他们已过“不惑之年”,很多人面临“中年婚姻危机”。面对只涨不退的离婚浪潮,有必要将“60后”所具有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是分还是合,两者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方式,没有对错。但是,离婚往往关乎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和睦,不只夫妻的双方,还有家中的老人、孩子,他们的生活也都是和一个完整的家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在做出“分与合”的选择时,应该慎重。更重要的是,家庭作为社会中重要的组成单位,社会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向观众宣传正确的婚恋观,帮助人们树立和睦家庭、幸福婚姻等正确的价值观,毕竟离婚关乎多人的利益,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百度百科.60后[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650229. html?wtp=tt.

[2]罗雪挥,李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飘荡的60后、70后婚姻[EB/OL]. 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08/01-23/1142474.shtml.

[3]杨枫,程艳.中年夫妻离婚率逐年上升[N].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报纸,2008-02-20.

[4]江传月.论当代中国大陆家庭伦理观[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5]胡巧娅.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口的离婚态势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6]安丽娣.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及其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book=2,ebook=121

C913.13

A

1673-1999(2010)14-0057-02

陈冬冬,女,江西九江人,重庆大学(重庆400044)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产业研究。

2010-04-09

猜你喜欢
离婚率婚姻生活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从高雅中来 到世俗中去
单亲家庭,风雨前行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离婚率与房价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王海鸰作品中的婚姻生活
离婚率逐年攀升 是什么让婚姻变得脆弱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浅析《毒木圣经》中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塑造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