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腔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 100例临床观察

2010-09-04 03:22陈录平张安生刘孟江胡国华
微创医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卡因

陈录平 张安生 刘孟江 胡国华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郴州市 423000)

分娩是复杂的生理过程,常导致许多产妇剧烈的痛苦,这种痛苦往往被人们视为正常的过程而忽略,但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转变,分娩镇痛已成为产妇及医务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在产科和麻醉科医师的相互配合下,我院自 2005年来采用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腔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ASA分级Ⅰ ~Ⅱ级、头位、单胎、无头盆不称且足月妊娠并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 100例为观察组,均无产科异常情况且胎儿正常,B超和骨盆测量证实可经阴道自然分娩且无麻醉禁忌证。按同等条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分娩初产妇 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 20~36岁,平均(27.3±4.32)岁,孕周为 37~41周,其中 88例阴道分娩,12例宫口开至 2~4 cm时因产科指征行剖宫产手术,41例阴道助产术。对照组年龄 22~37岁,平均(28.3±3.39),孕周为37~42周,其中 8 4例阴道分娩,16例宫口开至 5cm时因产科指征行剖宫产手术,27例阴道助产术。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及孕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麻醉方法 宫缩规律且宫口开至 2~3 cm时,孕妇取左侧卧位双膝屈向胸部,选择 L2~3间隙穿刺硬膜外腔成功后取27G腰麻穿刺针置入硬膜外穿刺空芯中,刺入蛛网膜下腔,于子宫收缩间期一次性缓慢注入2.5 mg布比卡因加 2 5μg芬太尼共 1.5 mL,取出长针迅速置入硬膜外导管,接微量注射泵。麻醉平面控制在 T10以下,待腰麻作用减弱时,用微量注射泵向硬膜外腔给药,泵内配 0.15%罗哌卡因与 2μg/mL芬太尼合剂,速度为 6~10ml/h,宫口开全时停药。对照组在产程中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对两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及新生儿评分进行记录,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3 镇痛效果评价标准 按WHO标准及临床表现对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四级:Ⅰ级(优):无痛、安静合作或仅在宫缩时下腹有轻微胀感;Ⅱ级(良):稍痛、安静合作、能忍受;Ⅲ级(差):中等疼痛、难忍受、辗转不安、合作欠佳;Ⅳ级(无效):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嚷不安、不能合作。产痛Ⅰ、Ⅱ级为镇痛有效,Ⅲ、Ⅳ级为镇痛无效。

2 结 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器械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均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 1 min和 5 min Apgar评分也无明显差异。详见表 1~3。

表 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n(%)]

表 2 两组分娩方式 [n(%)]

表 3 两组产程及新生儿 Apgar评分

3 讨 论

大多数孕妇对即将到来的分娩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英国学者Read提出“害怕-紧张 -疼痛综合征”可使产妇基础代谢率增高,氧需量增加,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胎盘血流量降低,影响胎儿供氧,引起胎儿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同时过度通气造成呼吸性碱中毒,使氧解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释氧量下降,影响胎盘供氧[1]。产妇因疼痛大喊大叫,体能消耗过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均可致胎儿宫内缺氧,焦虑和疼痛引起的心理应激对母婴均可造成不利影响[2]。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即确定了 2015年“人人享受生殖健康”的全球共同奋斗目标,提出“分娩镇痛,人人有权享受的口号”。从提高围产医学质量而言,分娩镇痛势在必行。

分娩分为三个产程。第一产程子宫颈容受和扩张期,从第一次有规律的宫缩至宫口开全;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第三产程:胎盘娩出。分娩疼痛机制复杂,不同的产程阶段疼痛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产程,疼痛主要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疼痛冲动经内脏与交感神经在 T10~L1传到脊髓,当宫颈扩张至 7~8 cm时,疼痛最为剧烈,疼痛的性质为钝痛和刺痛。第一产程初产妇大约持续 10~12 h,经产妇约 6~8 h,第二产程为 1~2 h,经产妇0.5~1h左右。分娩痛在第一产程最为显著,在第二产程只有坠胀感,并有排便屏气用力的感觉和动作,此时宫口已开全,需产妇合作,运用腹压迫出胎儿。所以,分娩镇痛适用于第一产程。

理想的分娩镇痛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对母婴影响小;②药物极少通过胎盘,不会造成胎儿宫内窘迫;③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求;④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⑤产妇清醒合作,可参与分娩过程;⑥必要时可满足手术需要[3]。

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腔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让产痛减轻或消失,消除了产妇紧张、恐惧情绪,利于安静合作,改善了供氧及大脑皮质对皮下中枢的调控作用,使子宫收缩协调,宫颈软化,盆底组织肌肉放松,有利于胎头下降及宫口扩张。同时,由于疼痛的缓解,产妇体力消耗减少,在第二产程能有效地用力,使分娩过程顺利进行,起效快,用药量小,镇痛时间长,效果满意,不伴有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产妇可以随意行走,达到了微创的目的。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能在痛觉传导纤维(A和 C纤维)中产生深而快的神经传导抑制作用,其心脏及神经系统毒性低,在低浓度范围内产生良好的感觉 -运动分离阻滞的效应[4]。0.15%罗哌卡因与 2μg/mL芬太尼合剂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对产妇运动和感觉影响小,产程维持良好,产妇满意度高,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5]。

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腔联合阻滞的并发症和副作用有:皮肤瘙痒、恶心 /恶吐、低血压、尿潴留、子宫易激惹、胎心减慢、产妇呼吸抑制。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腔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应注意以下事项:①严格选择分娩镇痛的适应证,无产科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②行分娩镇痛前,应开放静脉通路以维持母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防止交感神经阻滞,外周血管扩张而产生低血压,影响胎盘灌注;③镇痛后,麻醉医师应全程监护,严格控制药量,防止血压下降,并准备好必备的监护设备及附属抢救药品和设备;④分娩镇痛麻醉后,产妇肌肉松弛,产后需防止尿潴留并嘱其产后 24 h内直立前需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晕厥。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起效快,神经阻滞完善,可持续给药,对母婴无影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和体力,对胎儿有利,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简便的无痛分娩的方法,值得推广。

[1] 卢美秀,徐震莲.现代护理实务全书.3卷[M].香港:香港海天出版社,1998:220.

[2] Waldenstran U.Experience of labor and birth in 1111 woman[J].J Psychosom Res,1999,47(5):471-482.

[3] 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第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3.

[4] Gautier P,De Kock M,Van Steenberge A,et al.A double blind comparison of 0.125%ropivacaine with sufentanil and 0.125%bupivacaine with sufentanil for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J].Anesthesiology,1999,90(3):772-778.

[5] 郭玉敏.产妇鞘内注入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效应[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8,4(增刊):366.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卡因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