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义务教育发展

2010-09-25 05:21朱烨丹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教育学生

朱烨丹

[摘要]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经济上也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义务制教育也在全国得到普及。在提高全民素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实际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随之出现的矛盾也日显突出。

[关键词] 经济至上主义 应试偏重课本知识拔苗助长

1.经济至上主义与教育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现状发生了许多变化。从变化当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确实取得显著的成功,也能看出在当今的中国无可争议的经济摆在了首要的位置。

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第一,“致富”的意识几乎被所有的国民所接受,不仅仅是私营与民营的经营者与企业家,还包括党政机关干部,广大的知识分子以及学生等等大家都拥有十分强烈的致富愿望;第二,国民对市场经济的调解下,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有所增强。例如,在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的影响下,即使油,肉,鸡蛋等日用生活粮食的价钱提高,像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对市场经济变化的敏感度和适应性的不足所导致出现,物价上涨社会出现喧哗的这类事情基本不再出现;第三,由于市场经济给予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视线发家致富,因此收入少的阶层从指责非难收入高的阶层,逐步转变到相互为谋求富裕进行激烈的竞争。类似改革开放前“红眼病”的现象逐渐减少。第四,对于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对节能减排的提倡力度也大大的增强;第五,对人才,科学技术,土地资源,信息资源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且认为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有可能成为致富的源泉;第六,国民的心理从“害怕改变和接收新生事物”转变为了“乐于和勇于接受挑战和机会”,并且同时进行着激情型和理智型并进的自我思维方式的转换。第七,国民的心理紧迫感日益加剧,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十分强烈;第八,改革是民主与效率一起推进的过程,大多数人提倡以经济发展效率为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社会民主法制等发展。从以上的八大变化当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确实取得显著的成功,也能看出在当今的中国无可争议的经济摆在了首要的位置。

1976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下,1977年重新恢复了高考制度,由此以来广大青少年对学习的热情也被重新点燃起来。

1978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的11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路线,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的教育事业也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北京景山学校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口号,这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

1985年5月27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文件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社会主义建设也必须要立足与教育的观点。明确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我国基础教育还很落后,这同我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迫切要求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决不能任其继续”,“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突出地提出来,动员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积极地、有步骤地予以实施。为此,需要制定义务教育法,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颁行”。另外,90年代开始至今,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已经拥有了培育各个阶段各个行业的各种所需人才的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制度,例如工业,农业,商業所需的等等。培养出了,有教养有道德,掌握娴熟的技术和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开拓业务能力的工程师,企业经营和管理人员等等。除此之外培养出的经济技术业务人员也数以万计。在此基础上,另外还有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医护工作者,文化新闻电视传媒工作者,法律事务工作者,以及适应政府机关相关部门工作者也层出不穷。对这些人才的首要要求是“有理想,有文化,有思想,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奋斗贡献”,并且邓小平同志在提出“四有新人”后,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了9年义务制教育。

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正式规定《国家9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1986年4月12日《义务教育法(草案)》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于同年7月1 日开始实行。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事业开始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激烈的应试与偏重课本知识的教育

中国国土辽阔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明显不同,全国学校完全教育的统一均一化事实上是实现不了的。因此采用了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各个阶段,首先是以一部分的学校为试点和重点,最后将其经验和成果推广到全国各地,因此初期实行了重点学校制度。

并且中国长时期处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从教育课程的构成来看,单一的科目课程,并且都是以考试和升学为中心和目的所进行的。有发挥学生各项潜能的活动和素质教育课程,但是因为考试主科目的缘故经常被占用,所以基本上发挥不了原有的作用。

教育思想十分保守,教育的模式大概可分为“三中心”:1,在师生关系上,以教师为中心;2,在教育内容上,以系统性的书本知识为中心;在教育方法上,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中心。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满堂灌”教育,换句话说教师成为“发信机”,学生成为“处理器”。

在很多学校现场,特别甚至是个别地区的小学中,实行着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对付考试而产生的题海战术。频繁的进行考试,加班加点,双休日也让学生统一在校补习,自习。另外一部分学生即使回家,父母所要求做的作业也十分多。由此产生的结果,很多学生睡眠不足,无法自由支配使用自己的时间,甚至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当今的中学生都有着非常强烈的三个愿望:1,希望学校能够改变一味的只追求升学率的现象;2 学校能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很好的把书本中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应用进行很好的结合;学校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他们能够自由发展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

在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设置普通班和重点班,或者说快慢班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使学生的自尊性和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损伤。

现在的义务段教育中存在着“四重四轻”的问题,其中的第三条就是“重视文化,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同时虽然随着高校的扩招,进入高校的学生比率和学生总数相比之前大幅度增长,但是重点大学的稀有,使得一部分期望进入重点大学深造的学生的梦想破灭。因此使得父母从对小孩的入学道路成为了以下一条固定模式:一流的幼儿园——一流的初中——一流的高中——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工作。这个也是当今普遍的一个现实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毕业与普通高校的学生们由于专业技术的欠缺,书本知识与社会所需的脱节,造成了实际踏入社会进入到新岗位时无法很好的开展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了当今社会“蚁族”的一个主力军。而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企业所高薪聘用的蓝领高级技工等岗位却苦于无人应聘。这也是义务教育一味的重视应试教育的一个比较显著的后果。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现在基本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小孩,因此父母双方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辈,形成了家庭当中12个人培养一个小孩的家庭模式。从以前的大家族时代转变到了小家庭时代。

因此在中国,家庭人员的构成是金字塔型。最低下是祖母祖父外祖母外祖父,中间层是父母,最顶上是“小皇帝或者小公主”。因为独生子女政策,被宠溺的“四,二,一,综合症”也是一个十分残酷的事实。由此对子女在学习上的期望指数也就逐渐递增。

3.拔苗助长的成长模式

近年,儿童启蒙教育受到广大的关注,例如经常会听到有关“胎教”,“早期智力训练”,“从娃娃抓起”等很多的口号。类似启蒙班,提高班,训练班等很多的早期智力训练的机构也应运而生。当然不可否认,这确实促进和带动了社会新兴产业的一个发展。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一系列的口号下所展开的小孩智能潜力开发的教育也许是需要的,但是同时必须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例如依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循序进行才可以,在训练教育的同时也必须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反应和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达到预先想要达到的效果。如果小孩完全没有兴趣,强制性进行灌入式训练教育的话,只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毫无疑问对小孩的成长发育完全没有好处,相反会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排斥反应。

并且,很多的家长持有偏重智能开发的想法,之前的“奥数热”无意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谓的“智能”的本意表示智慧与能力的结合体,并且所包含的内容也十分的丰富。例如感知,记忆观察,创造,思维,实践活动和语言表达等等,都是构成智能的要素之一。这些要素之间的彼此相互联系牵制,相互促进发展。但是作为家长来说没有很好的认识和理解这一点,他们致力于小孩的智能开发,一般是技能,技巧的开发。例如让孩子弹钢琴,画画,朗诵表演等等。从科学严谨的角度上来讲,这并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的全面开发。强迫让其产生压力,从来滋生出厌烦和恐惧的心理,甚至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有些小孩会看到书本就头痛害怕。甚至以逃学来躲避,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强迫的原因。

4.总结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人们得到幸福的一个方式和手段。即使经济如何快速发展,人自身的幸福感指数如果偏低的话,也就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目的。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样,怎样使其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在不断吸取书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其很好的掌握知识转化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发展道路上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转换当今的教育模式,实现应试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更是迫在眉睫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新中国义务教育学制改革与发展研究」 刘远碧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

[2] 「大地」雑誌「中国社会十大变化」1993年8月 P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最新修订)」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年7月

猜你喜欢
教育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特意和故意
教育漫画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