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演进的国际比较分析

2010-09-25 05:21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入学率大众化变迁

苗 莉

[摘要] 本文在对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外主要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进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明确了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比较

一、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进特点

(一)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启动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受到了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中等教育的普及的推动。公立高等教育、两年制初级学院和研究生教育是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扩张的主体。1930-1940年,美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6%上升到15%,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20世纪下半叶美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美国战后颁布的几项重要法案推进的:第一,1944年,《军人权利法案》颁布,退伍军人就学浪潮的推进,从1945到1956年,高等教育规模又扩大近一倍。第二,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在教育科学化运动推动下,加快了以培养学术精英的“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第三,1964年,《民权法》颁布,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推动下,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社区学院,并且许多高校采取开放式入学政策,为妇女、贫穷家庭子女、少数民族子女进入高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高等教育规模又一次得到较大规模发展,197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6.1%,进入普及教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时间制的成人大学生比例逐步上升,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向终身学习社会迈进。

(二)英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启动以1963年《罗宾斯报告》为标志。1963年之前,在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建校至20世纪50年代的八百多年间里,英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处于精英教育阶段。1963年,美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为9%。1963年《罗宾斯报告》的出台,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正式启动。英国政府通过采取体制内外的双重扩张、政府包揽高教的全部费用、制定规模发展目标、缩小入学机会阶层差异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高等教育迅速扩张。1973年英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8%,进入大众化阶段。由于未能摆脱传统的精英教育的模式以及政府无力包揽高等教育全部费用等原因,使得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20世纪70、80年代英国采取了削减政府对大学的拨款、限制新建大学、大力发展部分时间制和函授教育以及为地方产业服务的多科技术学院、鼓励民间办学、放宽入学条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政策上的调整。1992年英国废除了“双重制”,建立起统一的高教体制,英国高等教育再度快速发展,1995年,毛入学率达49.5%,由此开始跨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三)韩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韩国1950年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0.8%,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及韩国政府所采取的“放任自由”的教育发展政策,逐步确立起国立、公立、私立三种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民间办学热情得以激发,但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倾向。20世纪60年代,韩国进入高等发展的“调整期”,着重对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科类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制定了相关法律对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规范,消除了五十年代盲目发展的不良影响,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90年代,得益于经济发展的推动,政府适时地推出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法规和措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198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4.7%,开始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1995年毛入学率达52%,进入普及教育阶段。韩国在短短四十几年的时间里成功地走完了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再到普及教育的整个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

(四)日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1948年日本高等教育在遵循“机会均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把二战前合乎大学标准的专门学校升格成为新制大学;把旧制大学原封未动的过渡为四年制新大学。新制大学和短期大学出现,在六十年代成为了日本高等教育扩张的主要力量。在经济发展需求、政府政策导向和个人要求增强等多方面的作用下,日本大学与短期大学的入学人数占18岁人口的比例在1966年超过了15%,打开了大众高等教育的大门。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经进入稳步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也随之得到同步发展,进入教育质量的提升阶段。在1960~1975年间,日本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急速攀升了近4倍,1976年之后的15年里,毛入学率一直稳定在36%~38%的水平上。在这一期间,对高等教育总体上进行了调整,改变了原来急切的扩张态度,精力主要集中在质的转变上。其一,对私立大学支付“政府资助金”,提高私立大学教育质量。其二,创立新兴的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结构趋向多样化。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全面展开,确定了教育改革的三个基本原则,即重视个性、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和适应时代变化。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高等教育在质的提升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大学改革。此时,高等教育不仅具有大众高等教育的表征,同时也蕴含着普及高等教育的特性,正处于有本章教授所称的“后大众化阶段”,逐步向普及高等教育階段或“终身学习阶段”过渡。

二、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相同点

1.制度变迁的方式相同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是个人或团体在追求由制度不均衡所引致的额外利益时,自发自愿地倡导、组织和实施的自主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则是由政府或法律由上而下强行引入并推行的制度变迁。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发展时期,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来源和强弱结构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美国、英国、韩国、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虽然也是政府主导的,但其主要的促成因素是人们的需求、教育平等思想的推进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一种自发的过程,主要的动力在于市场的力量。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目的在于保障大众化的顺利实施,是一种保障性的措施。因而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变迁具有明显的诱致性的特点。

2.高等教育形式多样

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表明,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形式。比如美国的高教体系由公、私立高校及巨型大学、社区学院和各种专科学院、研究型大学和博士授予大学等组成。教育形式多样化是又一重要内容,如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远距离教育、国际教育、函授教育、各种专业教育、技术培训教育、开放式教育甚至闲暇教育等。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有赖于日本战后经几次改革而形成的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系统。从办学主体来讲,有国立高等学校、公立高等学校和私立高等学校;从办学层次来讲,有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等;从办学形式来讲有传统大学、专修学校、大学函授、广播大学、公开讲座等。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高等学校共同支撑着日本大众高等教育系统。

3.扩张重点放在非正规普通大学教育

美国重点发展公立的初级学院;英国重点是非传统型的多科技术学院和新大学;日本是私立的短期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

4.重视学生质量

美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独立于政府和高校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英国从《罗宾斯报告》后国家学位委员会(CNAA)的成立到《迪尔英报告》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的组建,反映了英国现代高等教育质量监督与评估体制的建立、发展、成熟过程。目前,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主要由QAA来完成,QAA要求评估人员具备专业技能,以体现评估工作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这十五年期间,毛入学率被严格控制在35%左右,日本经济已经进入稳步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也随之得到同步发展,进入教育质量的提升阶段。如对私立大学支付“政府资助金”,提高私立大学教育质量。促使高等教育发展由“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三、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同点

1.扩张高校主体不同

美国重点发展公立的初级学院;英国重点是非传统型的多科技术学院和新大学;日本是私立的短期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法国,大学本身成了大众化的接受机构;德国大学的一部分科系,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系发挥了大众化的作用。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两年制的“专门大学”。

2.教育体系结构不同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步最早,市场化程度高,高等教育机构也比较多样和均衡;英国(西欧)高等教育坚持以国家办学为主的路线,私立高等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分量微乎其微;日本(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模式)则走典型的私有化模式。

3.高校资金来源不同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既不是只依靠增加政府投入,也不是只依靠增加学费和捐赠收入来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而是依靠其独特而完善的高等教育经费制度,广开财路,多方吸纳非政府资源,来解决规模扩张中的经费短缺问题。

西欧各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依靠公立高校,倚重政府投入”,民间力量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十分微弱,主要靠政府投入。

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模式,公、私立高等教育普遍实行收费上学制度,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经费更是主要依靠学费,比如日本、韩国、智力、巴西、菲律宾。

参考文献:

[1] 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内涵和概念解析》,《教育研究》,2004(9)。

[2] 于文兴:《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的比较》,《理工高教研究》,2007(4)。

[3] 朱镜人:《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述评》,《高等教育研究》,1997(6)。

[4] 刘治民:《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学生就业问题探讨》,《高教探索》,2005(2)。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规划项目(2008GH26)。

作者简介:

苗莉,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入学率大众化变迁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2020年我国在校生2.89亿人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从小学入学率和师生比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特点
变迁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全世界都在扩招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