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理念探析

2010-09-25 05:21马东梁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成才规范服务

马东梁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环节的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高校迫切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学生工作理念。既要适应新形势,又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国情,突破传统文化和思维的束缚,确立以“规范、沟通、服务、和谐”为内涵的服务引导型的学生工作理念。

[关键词] 学生工作理念规范沟通服务 和谐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环节的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国际间的交流和快捷的通讯使我国高等教育加快了国际化进程,教育理念、办学水平、培养目标都向国际化转变。国际互联网使信息加速传播,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在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灵魂。高校体制改革、学生人数激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等等,这些问题均迫切需要高校树立与时俱进的学生工作理念。既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国情,突破传统文化和思维的束缚,确立以“规范、沟通、服务、和谐”为内涵的服务引导型的学生工作理念。

一、规范是学生工作的可靠基础

规范是指高校的学生管理和学生工作得制度化和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在学校层面,高校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站在育人的角度上,本着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原则,制定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以适应学生成才需要和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规章制度不单纯指学生管理制度,还包括与学生有关的教学、教育、管理的各项制度。高校要用制度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从而实现学校的育人功能。高校用制度规范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行为、规范学生工作程序、规范学生工作过程,从学生管理的宏观上将学生管理和学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体现学生工作的人性化和民主性。

其次是教师层面,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认真按照国家法律和学校制度从事学生工作,对于学生工作的每个细节都要注重规范。从辅导员与学生谈话到班导师组织的班级活动,从学生请假程序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从评奖评优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资助,从学生社团活动到学生组织发展,使学生工作的微观细节始终坚持规范理念,把学生工作的每个点滴都做到规范,尤其注重学生工作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规范。

最后是学生层面,高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要认真研究论证,仔细听取学生意见,维护学生的权益。既体现学生工作制度的约束性,又体现学生管理的民主性。改变传统学生管理的被动性,实现由教师直接管理向学生民主管理、自我管理的转变,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素质遵纪守法的公民。

二、沟通是学生工作的核心环节

沟通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保持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实现高校的育人功能,使学生从内心接纳教师,更利于学生成才。沟通在学生工作中体现为宣传、交流、教育、引导。高校要利用板报、校报、广播、学校网站等各种文化宣传资源,宣传国家法律、党的政策、学校制度等内容,在校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让学生清楚知道在大学生生活中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激发学生的自律性。

沟通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要立足于学生实际,不要过度要求学生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将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谈心、走访或用手机、QQ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学生交流,加强正面引导,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心的成才积极性。师生交流不能走形式,要在实际工作始终坚持不懈,辅导员要深入宿舍了解关心学生的生活,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拉近师生关系,班导师要深入班级,心理辅导教师要关注特殊群体,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了解学生的喜怒,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高校要勇于打破传统教育方法,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激励式的教育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教师要通过树立典范教育,激励学生;通过赞赏教育,鼓励学生;通过疏导教育,分析利弊,说服学生;通过正面引导,反面惩戒,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教育,启发和锻炼学生。还要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感染和影响学生。只有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方法上采取激励、疏导、引导等方式,才能达到学生容易接受,教育效果显著的目的。沟通使师生之间达到一种全面的了解和理解,使得学生工作到达教育学生的根本目的。

三、服务是学生工作的基本尺度

学生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很强的工作,高校学生工作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转变传统观念,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成才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高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

服务的内容要首先考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对于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合理需求,应该尽量满足,以便实现育人的目标。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学风建设,开展班级学风评比,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但要认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且要在课后耐心的为学生答疑、解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学生在学业上做出合理规划,促使学生早日成才。高校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并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美化校园环境,不断更新教学设备。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备对学生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要建立保障学习的配套服务体系,将学生工作定位在为学生成才提供周详的指导、咨询、服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提供资助服务和勤工俭学服务;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对于学生社团活动和党团活动,提供指导服务;对于学生行为规范,提供指导和督促服务;对于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总之学习保障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安心学习。

服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改善生活环境。高校要加强对以学生公寓为中心,包括食堂、公共活动场所、商业网点、浴池等特定区域的管理,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学生生活环境。优化公寓管理,健全公寓功能,丰富公寓文化,关心学生生活,体现学生公寓管理的人性化。在食堂、商业网点开展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教育;在公共活动场所开展文明礼貌的教育,在学生公寓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高校通过为学生提供生活服务的同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使学生工作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而到达服务育人的目的。教师在为学生工服务过程中,力求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导师、学习上的名师、生活上的恩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四、和谐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目标

高校是引领社会文明传承和发展的机构和场所,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高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一)教师之间和谐

教师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发展的支柱,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者,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实践者。一个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生共进”和谐的教师团队,能从学校发展的全局和大局出发,以更高的工作热情投入到高校的建设发展中。同时,“言正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间和谐的关系也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影响。

(二)师生之间和谐

要构建和谐高校,就要构建和谐的“教”和“学”的关系。这种和谐的关系,使师生关系成为朋友式的互爱互尊关系,师生关系的平等互爱,使教师更多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再不是传声筒和学习的操纵者,而是思想上的导师、学习和专业技能上的教练、生活上的朋友,这种转变,使学生的天性得到舒展,呈现出多样性的健康发展态势。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气氛的互动和民主化,使学生有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机会以及创新的勇气,大大强化了其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三)学生之间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促进大学生的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德育的最终目标。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是学校德育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高校是一个知识群体密集的地方,大学生是生活在其中的主体之一。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能使大学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奋进,共同成才。

参考文献:

[1] 丁东宇《论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深层转型》(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

[2] 彭军《略论构建和谐高校的内涵》(湖南社会科学,2005.6)

[3] 侯建雄《论高等教育大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创新》(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4)

[4] 李菊花《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四个转变》(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8)

[5] 陈国梁《探索和构建学生工作新理念》(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8)

猜你喜欢
成才规范服务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