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双核团建”模式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与作用分析

2010-09-25 05:21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两翼高校学生社团

丁 园

[摘要] 随着学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社团已成为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领域,以我校提出的“‘一体两翼双核团建”为导向,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与产生的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一体两翼双核团建社团发展作用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reform of college administrative system,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areas of college work concerning to the student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Consequently,with the oriented-concept of Jixi univresity represented“ Two Wings under the lead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and“Dual-central ideas for building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his paper has pertinently reasearche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ssociations and its effect as a whole.

[Key words]Two Wings under the lead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Dual-central ideas for building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Effect

“‘一体两翼双核团建”是鸡西大学团委在新形势下探索高校共青团工作新的模式理论。具体内涵:“双核团建”一核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即以团委为主体,以公寓团总支和系院团总支为两翼。另一核为活动阵地建设,即以团委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两翼”具有多种涵义,多重作用,一方面,公寓团总支和系院团总支各分属一翼。另一方面,学生总会和社团联合会各分属一翼,既做好团组织开展工作的助手,又是基层学生分会和各学生社团的带领者。围绕这"一翼"研究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及产生的作用。

一、当前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和特点

(一)学生社团数量、类别和参与人数情况

目前高校社团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以鸡西大学为例,在册学生社团近30余个,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学生社团分为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社会科学六大类型。

(二)学生社团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社团具有参与的自愿性、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社团成员自愿聚集在一起,加入社团与否,完全由自我决定。同时,社团成员结构打破了院系、专业和年级的界限,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纵横交错的学识交流沟通网络,使社团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活动内容的转变

面对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社会,社团活动不再是单单希望在社团中丰富自己的生活,同学们更希望能在社团生活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社会竞争力,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求实态度。于是,高校中的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社团广泛兴起。

(四)学生社团的活动的范围由校园型向社会型扩展

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区域,过去是以校园为主。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趋势的深入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与社会需求接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认识到,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培养锻炼各方面的社会技能,对于缩小校园与社会的距离,将来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非常重要。因此,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不再局限于校园,逐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于是,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服务类社团应运而生,这也成为大学生与社会保持联系的常规载体。

二、创新社团发展机制,促进社团发展

(一)健全社团制度,规范社团发展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必要的规范制度能促进社团有力持续发展,制定合理的并行之有效的社团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社团的成立条件、注册程序、开展活动要求、考评机制等,使社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二)加强特色管理,打造品牌社团

对于高校学生社团要引入品牌意识,创造性的举办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并将这些活动保留下来,树立品牌效应,学生社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要针对现在发展的热点来开展品牌社团活动。形成一批富于学校特色的品牌社团,让社团活动开展真正有实效。

(三)提高学习自主性,推动学习研究型社团建设

大学阶段也是人生最好的学习阶段,学生社团将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同学聚在一起,为同学们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社团的活动,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社团成员们在活动中、实践中积极探索,增长才干。

(四)注重实践,促进社团社会化

学生社团是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这不仅是课本之外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社团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保证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使社团在教育中起到积极的育人作用。

三、社团产生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首先,社团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

其次,学生社团营造的创新氛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把学生从单向知识传授中解放出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学生在社团中接受的知识渠道也更为广泛,这有益于活跃思想、启迪思维、激励创造。

再次,社团成员相互交流学习有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通过集体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勇气、意志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拥有高度的自由,这使其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有利于其兴趣爱好得到培养和发挥,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完整人格的养成,激发其上进心和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第四,社团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多方面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提升层次,构建载体,凝聚学生,示范群体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不同的项目和层面,社团组织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和层面,而且是学校党团职能部门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实抓手。实际证明,社团建设的全面与否、规范与否、是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否丰富多彩,全员参与的注脚,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否夯实的重要保证,以鸡西大学为例,每年一次的社团文化节,为社团学生展现风采搭建了平台,各学生社团相互观摩学习,切实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学生社团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步入社会的必要过程,高校学生社团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1)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开放性,社团成员不拘泥于一个班级、一个系院,社团开展的丰富活动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构建完整知识结构;社团成员间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交换经验,这都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社会生活技能,从而为个体融入社会创造充要条件。

(2)步入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体学习的过程。高校学生社团能够帮助学生尽早认知社会,主要就表现在它自动地模仿社会机构、团体的设置来充实和完善自身机构,社团成员在社团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积累正确处理冲突、化解矛盾的经验,为顺利走入社会作好铺垫和缓冲。

参考文献:

[1] 张建国,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

[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

[3] 《国内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建设趋势前瞻》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社团联会,2009.3

猜你喜欢
两翼高校学生社团
“一轴两翼、双发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模型与应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生活与实践:小学英语生态课堂“两翼”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社团少年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