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探索

2010-09-25 05:21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分层师生关系

谢 怡

[摘要] 分层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及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的教育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它可以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全面提高英语成绩。文章从教育学的因材施教原则、心理学的多元智力理论、语言学的i+1理论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探究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原则多元智力理论i+1理论师生关系

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我们课堂教学面临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整体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分层教学的优势和必要性。

一、分层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早在二千多前,孔子教人就能“各因其材”,因势利导,使“弟子三千,其贤七十二”。今天,尽管班级授课制已完全取代了个别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的共性,但是因材施教依然是我们应当贯彻的教学原则之一。因为教学绝不仅仅是教师在教,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认知能力。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体现在学生学的成果上。而学生外语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性格不同,需求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会不同。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情的人掌握起来肯定会有先有后,有快有慢,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求学生“齐步走”,显然脱离了客观实际。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造成优秀生不能发挥最大潜能,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有望洋兴叹之感,导致教学效益的低下。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情,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给他们可以接受的知识。分层教学就是适用于此种需求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

二、分层教学,可使个性潜能得到尽可能的释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1913-)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大成就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而多数研究者估计这种潜能的开发还不到10%,有的甚至还不足3%,原因是它受着社会条件、家庭环境、教学氛围、人的意志、自控力的程度、健康的人格素质积累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以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掘。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其差异之一,仅仅是某人这几方面的智慧占优势,某人那几方面的智慧占优势;其差异之二,某些智慧已被人所显示,某些智慧还没有被人所显示;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着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这告诉我们,要利用“分层教学”,尽可能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分层次地去开发学生潜能。

三、分层教学,能使学生循序渐进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D.Krashen提出了i+1的概念。Krashen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也就是说语言输入必须是能够理解的。是第二語言学习者吸入语言输入的前提条件,因为学习者只有把输入变成吸入以后,其内在机制才开始运行,语言习得机制才开始发挥作用,语言水平才有可能提高。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可用公式表示为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应该和学习者的水平保持一定的距离:大部分的内容可以理解,但仍然有一些对他们来讲是具有挑战性的。这样学生可以理解大部分的内容,但仍有需要再跳一跳才能摘得到的部分。因此,它最具有挑战性,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习者在能够理解输入的基础上增强其外语学习的自信心,减少或消除学习者的焦虑感,使他们保持心情舒畅,觉得外语学习是一种乐趣。如果语言输入内容太难,远远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即为i+2,无法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相沟通,他们就会失去自信心,产生焦虑感,加大加厚情感因素的过滤层,使输入难以通过,从而进不了语言习得机制进行内化处理,最终导致学习的失败。大脑就不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有效解码,更不可能将其存储,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造成输入的无效;另外,语言输入的内容也不能太接近甚至低于学生的已有水平即i+0,否则内容太贫乏,太没有挑战性,学生就学不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同样会产生焦虑感和厌烦情绪,也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就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只有在习得过程中大量接触i+1,学习者才能在理解语言输入的同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输入既不应该远远超出学习者竭尽全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也不应该太接近他们现阶段的水平以至于对他们没有任何挑战。可见,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难易要适度,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来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Krashen的i+1理论集中体现了循序渐进观点,也就是说,强调学习者如何获得知识,即侧重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就是所谓的“knowing how”这正是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精髓和理论基础。

四、分层教学,有利于优化师生关系

倘若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搞分层教学,教师无论是教学还是辅导都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因为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久而久之,由于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师生关系便会慢慢地淡化,甚至会出现紧张局面。相反,实行分层教学,对同一现象,同一问题,在一个班基本是共性,统一要求,统一讲解,容易顾及全体。只要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宽容、平等、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师生关系便会自然形成。这种关系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最佳学习心态的产生同时作为任课老师,除了管理好班级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外,还应主动关心学生,要叫得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课后尽量主动与学生沟通,及时地了解信息,多一点感情投资。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认识因素的制约,而且也受情感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李炯英,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1).

[5] 张绮思1“效用”标准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1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1

[6] Howard Gardner.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New York:Basic Books,19831

猜你喜欢
学习者分层师生关系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