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炭行业高职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2010-09-25 05:21田卫东吴再生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顶岗岗位

田卫东 吴再生

[摘要] 本文针对从事煤炭高危行业的学生因职场安全威胁大,企业安全压力大等问题,导致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困难,技能培训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等问题,通过建立“政企校”联动平台,与企业签订真实、“双赢”的校企合作协议;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与采矿类大学生综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有机结合等措施;实施“订单”模式,定向培养学生;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技术服务项目、推荐学生寒暑假到企业打工锻炼,有效解决了学生实习难、顶岗难和技能培养效果差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学生技能培养措施效果

1.引言

煤炭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工业,在国家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煤炭行业又是一个工作环境艰苦,安全威胁大、风险性强的高危行业。对从事煤炭行业主体专业学习的学生,要求具备吃苦敬业,知识全面,能动手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职业态度与能力,但学生在煤矿企业顶岗实习,在真实岗位上开展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与企业不愿接纳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矛盾十分突出,究其主要原因是煤矿企业安全压力大,学生在煤矿井下顶岗实习要考虑诸多安全因素,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后果严重,并且企业要承担高额安全罚款、矿井停产整顿等诸多处罚;同时社会形象、生产效益都要受影响。故企业一般都不愿接收毕业生到矿实习,更谈不上顶岗实习锻炼,就是学生在煤矿企业实习也是下井次数受限,岗位实践时间少,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为此,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岗位能力的实践目的无法实现,教学要求无法实现预定标准,达不到真正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和教学效果。

近年来,为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质量人才,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正常开展技能培训工作,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和学校推进做工作,学生技能培养及综合能力提高无论从形式、途径方面都实现了突破,效果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2.措施和对策

2.1与企业签定真实、“双赢”的校企合作协议,把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技能培养作为重要签定内容并逐一落实。首先是与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签署协议,保证协议的严肃性和可执行度,根据实习内容及要求在协议中明确了企业下属的具体实习矿井(公司)、车间,每年接待顶岗实习的专业、学生人数;指定专门的联系人,落实专业人员或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并对实习学生进行考评鉴定。与学校共同制定学生实习教学指导方案和实习教学计划,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从“责、权、利”三个方面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协议内容。

为实现“双赢”,学校优先满足企业对学校紧俏专业毕业生的招聘录用,还可召开专场招聘会;应企业要求采取送培上门、送教上门等灵活方式免费对企业新员工、资证人员、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培训;在同等条件下,通过单独招生、普通高考招生等渠道优先录取企业职工子女;为企业下属矿井(公司)、车间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按一定标准向矿井(公司)、车间支付学生实习管理费,按兼职教师课时费标准向矿井(公司)支付兼职教师课时费。

同时学校统一为实习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承诺实习期间学生在企业管辖范围内发生安全事故,企业不承担经济责任和由此引起的其他任何相关责任,减轻企业的安全压力与负担;实习期间学校教师和学生所涉及的企业技术资料均按技术秘密加以保护,未经允许,不得向外泄露和发表。

2.2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综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学院现有生产性模拟矿井、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建成的煤矿安全实训基地和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实训基地为平台,同时配套建设43个校外实习基地,实施市教育委员会、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授权,学院牵头研究制定,市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鉴定通过的“采矿工程类、矿山机电类等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和融技能培养、职业资格鉴定与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鉴定考评员,在真实岗位上开展技能鉴定工作。通过开发“做”的标准,制定“做”的程序,设计“做”的活动,评价“做”的效果,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资格鉴定脱节问题,将行业、企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融入教学内容,进入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培养的目标,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2.3采用“订单”模式,定向培养紧缺人才。针对煤炭企业专业人才匮乏的情况,学院与煤炭企业联合,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校企共同研究确定教学内容,制定培养方案,培养用得上、质量高、针对性强的技能型实用性人才。“订单式”培养既解决了学生求学费用,就业的问题,又能为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培训提供岗位和条件,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应大力推广。近年来,学校与企业陆续开办了以企业命名的“南川博赛采矿班”、“重煤采矿班”、“川煤采矿班”“南桐通风班”“云南滇东采矿班”等20多个成建制的企业班级,培养学生700余人,因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强,顶岗实习和岗位技能培养内容都是今后自己工作的单位和确定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上手快、适应期短,企业好用。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骨干力量。

2.4学生参与技术服务项目,寒暑假教师推荐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在真实的职场中真刀真枪练本领,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技能。依托学院矿业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利用学校专业教师为企业开展科研,技术服务的契机,安排学生参与其中,给老师当助手,做帮手,全程参与项目研究与服务工作,在真实专业环境中磨练成长。近年组织150多人次的学生参与了 “重庆巫山、万州煤矿安全现状评价”,“重庆璧山煤矿生产能力核定”,“重庆大足煤矿三图测绘”等110多个技术服务项目,凡参与技术服务实践的学生,毕业时成为各用人单位的“抢手货”。

学院还利用寒暑假,由教师推荐高年级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打工,既锻炼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熟悉工作环境,接触社会;还能取得一定的报酬,解决部分学费和生活费,企业也解决了专业人力资源紧张等问题,是一件一举两得,企业、学校、学生都满意的的好事。自2005年以来推荐了570余人次的学生到企业锻炼,深受企业、学生的肯定和好评。

3.效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和对策,学生顶岗实习难的问题得到缓解,技能培养的要求和目标得以实现,有效解决了学生实习难、顶岗难和技能培训效果不好的问题。综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使得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明显提高,职业能力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同。

2005年以来,煤炭行业主体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9%以上,学生供不应求。由于能够注重专业技能、学生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学生已成为煤炭行业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骨干。同时形成了“企业现场就是学生的实训基地,技术人员就是专业兼职教师,技术难题就是技术服务的具体内容”的办学特色。

对从事高危行业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养的举措,得到了同类院校的肯定与支持,先后有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近30余所兄弟院校来校参观考察和交流,对煤炭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与辐射作用。

作者简介:

田卫东(1962-),男,重庆酉阳人,工程师,研究生,1984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采矿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矿井巷道施工及煤矿安全管理,现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顶岗岗位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将公布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郑州测绘学校就业形势好一名学生可选五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