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浅议高职教学方法改革

2010-09-25 05:21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能力本位人才职业

李 红

[摘要] 针对目前高职教育教学还是比较偏重于知识传授,对学生缺乏系统的能力培养和训练,理论和实践教学相对脱节,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探讨了在目前的教学体制和体系下,如何围绕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 高职教育能力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引出

高职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定位于"技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所谓技术型人才就是指能根据有关设计、规范、决策,去制定实施方案、工艺流程、检测程序并进行现场运行和管理的人才,紧密围绕和实现这个目标,就是“够用适度”中的有关“度”的把握问题。“度”低了就变成了以专业理论和技术理论技术为辅,以经验技术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度”高了就变成了以专业理论为主,将科学原理或学术理论转化为设计、规范与决策的科学型、工程型人才。浅显的讲,技能型人才就是要会去制作和操作,是属于掌握一技之长的匠人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是去组织、管理、研究制作、操作以及评价和有能力改进制作和操作的人才,这类专门人才不仅是掌握一技之长的匠人型人才而且还应该具有产品生产、生产组织、管理及技术推广应用等要求的高级技术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职业教育的特色最终也是具体体现在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上。目前我们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还是比较偏重于知识传授,仍然属于"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脱胎于过去的中专教育,对学生缺乏系统的能力培养和训练,理论和实践相对脱节,在教学活动包括在对学生的考试中过多的注重了概念、公式等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围绕“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学方法

1、变"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为"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围绕岗位职业能力开展课程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做到掌握基本知识、注重知识转化,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实际上在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完全靠对所学知识的转化,也就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这种转化的具体体现,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上我们要把教的重点转移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以及知识转化能力的引导上,使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同时把考的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的必备知识考核和职业能力考核上来。实际上,我们开设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学计划中确定的学生必备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结合专业去思考,围绕专业的要求去思考这门课的基本知识点是什么?相应拓展的知识点有哪些?相关拓展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这门课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如何使学生获取这样的能力?怎样来考核和评价学生获取的能力?。

比如: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课程需要着力培养的一项基本能力,结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求,该专业学生最基本层次上的写作能力,就是会写施工日记、施工记录、各种质量、安全检查记录、阶段性施工小结、总结以及各种申请、报告等,要求学生能用文字对现象、经历、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和概括;较高层次上这种能力就体现在会写各种分析报告、措施方案、施工及工艺说明、论文等,这样,语文课的教学就和学生的岗位要求密切联系起来了。

再比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建筑设备》这门课,其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供暖、建筑电气等工程的主要设备和系统组成,掌握设备及管线布设要求和质量标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设施图的识读能力和使用标准图集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能力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点与中心,也是高职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落脚点。因此,在编制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案时,应围绕专业要求,突出实现必备知识、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把“能力本位”要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2、改变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以学生最大程度的获取知识为目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主动去获取知识。可以采用,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情境模拟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多渠道拓宽学生获取能力的途径,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编制或选择典型案例,所选案例要有目的性、代表性和针对性,同时要留有学生讨论与研究的余地,案例的来源一定要是来自于实际工程或者结合工程实际由教师设计和编制案例,案例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学习、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形式,激发并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在辩论中使学生明辨理念,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问题的观察视角上,以及最终知识要点、教学结论和观点的总结归纳上。

实践教学法就是让课堂进入现场、进入实验室、进入实训车间,让学生们融入到实际生产之中,在现场亲身体会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视觉感受,在现实的氛围中利用实体和实物开展教学活动。

情境模拟式教学就是结合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围绕某一关键问题或知识概念,模拟施工现场的现实状况和气氛,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能力。比如《工程监理》专业的《工程监理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当讲到第一次工地例会的组织、程序、内容以及其重要性时,虽然老师反复强调,但学生们还是有些是懂非懂,此时可以尝试情境模拟式教学法,首先设置施工现场和工程条件,预先布置课题,让同学们在进行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之后,将教室模拟成施工现场的会议室,模拟施工现场的实际情景,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建设单位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等角色,模拟第一次工地例会的实际情形,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体会和感受,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印象、引发思考、激发兴趣。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很受学生们的欢迎,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对同学们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一次极好锻炼。

3、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体系,科学的评价和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针对高职教学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我们应该改变以往"期末一张试卷"给学生成绩的做法,变单一的课程考试为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标准,对学生从必备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根据不同能力和知识要求,采用考试、考查、实际操作、验算、编写、识读、制作、表达、组织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评价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在所给出的学生成绩中应该含有60%以上的能力和素质考核比重。

猜你喜欢
能力本位人才职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我爱的职业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
五花八门的职业
毛遂自荐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