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0-09-25 05:21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鸭绿江艺术设计实训

赵 伟

[摘要] 本文提出了以鸭绿江地域文化为平台,进行艺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的思路,强调现代艺术与技术、艺术表演与编创和数字媒体艺术及应用等领域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培养艺术理论与实践、艺术表现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科学与文化素养兼备,具有宽阔的艺术视野,扎实的现代艺术理论与技术,适应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战略。

[关键词] 实践创新能力改革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要,它涉及基础技能写生训练、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考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专业设计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一、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突出地域特色

依托鸭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生态、民族(满、鲜)文化以及丹东边境文化特点,发挥“鸭绿江流域民俗艺术研究资源”的优势,整合艺术学院的资源,建立“艺术设计实训中心”,搭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围绕地域文化资源,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地域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展地域特色的艺术实践教学,探索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专业设计人才。紧扣我们神奇瑰丽的鸭绿江山水,神秀灵气的鸭绿江画廊,深厚的文化底蕴搞科研,围绕鸭绿江流域文化生态搞艺术实践教学,“中心”除负责日常的实践教学任务外,还应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活动负责组织、管理和成果展览等任务。完成民间美术考察、写生和民间故事采集的调研和组织等,逐步形成“鸭绿江地域”艺术创作的精神理念和艺术实践教学特色,与学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服务文化创意产业,重视运用民艺资源创意生活方式,开展民间艺术研究与教学,凸显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宗旨是一致的。

二、建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办学理念的合理定位是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发展的根基。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校内工作室、工作车间形成校内实训基地,为校外实习和就业做准备。

1.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内涵理解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包括相关学科、专业所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核心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能力和创新理论指导下,围绕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承、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

建立了“课题式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整体发展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课堂作业与艺术创作大赛相结合;模拟演练与实战项目相结合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多时空全方位进行艺术实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专业认知、专业考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采取了项目教学、工作室教学、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的综合性实战体系。

2.修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以创新和能力培养为主线修订专业实践培养方案,教师群策群力,深入调研,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尊重学生个性,科学合理设置地域特色的艺术实践课程,降低必修课的学时,加大选修课的比重,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发挥学习自主性,不断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地域特色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建设。要点以制度作为保障,使艺术实践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根据学校实验、实训和实践有关文件,由分院主管领导负责,制定了“艺术设计实训中心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艺术实训中心实行分级管理制,加强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及教学文档的规范管理。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组建实践教学团队

根据教师研究方向和专长,结合鸭绿江流域民族文化进行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需要,从艺术设计专业中挑选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聘请社会上实践经验丰富和能力强的担任实践指导教师,组建了“地域特色艺术实践教学团队”,梯队结构合理,其中有高级职称教师2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1人,他们治学严谨,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另外,在教学团队建设中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兴办讲座,如2008年7月和8月,聘请宽甸满族自治县已俗馆馆长,给师生做满族习俗文化的讲座,丰富大家相关知识面。实习考察结束后,指导教师还给在学院内做专题报告进行交流,学习作业、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样确保了有相互学习的机会,有了解、有继承,才有创新。

三、大胆实践,积极开展地域特色艺术实践活动

结合地域文化生态整合艺术实践课程资源,在本区域开展风景写生、专业考察、艺术创作体验、民间美术考察等课程的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加强理论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课堂教学与实践,丰富了教学内容。根据收集到的素材结合一些专业课程,在课堂和实践中心进行各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实践。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围绕地域文化开展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通过比较与借鉴,我们以“工作室”为先导,以“艺术实训中心”为校内实践基地,采取“项目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多时空全方位进行艺术实践,对地域特色艺术实践教学的内涵作出了较为准确的界定,对实践教学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的方法与步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如何结合地域文化搞好特色实践教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科学、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评述。

2.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地域文化开展实践教学

艺术实训中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室)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部分课程,围绕地域文化开展教学实践,先后向艺术设计专业05级、06级、07级学生开放使用,并选派优秀教师对风景写生、艺术考察、鸭绿江流域民间美术、包装设计等项目进行研究与考察,进行艺术特色实践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并撰写了调查报告。

3.加强学生地域文化个案研究,进行模拟演练,强化作业的创作意识

艺术实训中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室)结合课程内容,针对鸭绿江流域丰富的文化资源,选定主题进行个案模拟演练。在个案模拟演练中,依据学生个性发展安排到相应工作室进行分类指导,强化学生创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研发精神。结合相关的(工程)项目,并把项目引入课堂或者把学生带进工地进行项目实战锻炼,把鸭绿江流域的满、朝文化元素带进设计作品中,提高作品的文化底蕴,也是一种创新,从继承创新的角度也可以为社会服务。例如,学校韩国馆、图书馆、艺术学院、服装学院展览馆及农学院陈列馆的设计都是由本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都有鸭绿江地域特色艺术实践教学影子。

四、结论

1.创新点

创建特色实训平台,依托丹东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大量文献资料,鸭绿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及鸭绿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丰富的地域文化研究成果的及时转化,有效整合学院的各种教育资源,发挥设施设备使用效率,建立艺术实训中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室),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2.建设实践特色课程

注重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与成果转化研究,加强地域特色课程建设如民间美术考察、民间故事采集等,强化艺术实践教学与地域文化资源研究意识,编写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导资料,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科研潜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推动地域文化产业发展培养生力军。

3.注重成果的转化,丰富了专业课程内容

教师将阶段研究成果《鸭绿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研究》、《艺术与设计工作室制》等研究成果运用于专业教学工作之中,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写作、申报课题研究等提供了学习参考。科研意识进一步得到加强,激发了学生结合专业对地域文化研究的活力,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艺术设计创新能力。

总之,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为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经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在鸭绿江流域开展风景写生、艺术考察、民间美术调查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科研及创作热情。

参考文献:

[1] 杨毅敏.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

[2] 邬烈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教学课题实验研究》,南京教育成果评审网2004-2005.

[3] 徐海花.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农业教育,2005(1).

[4] 张耀灿.中国传统文化和诣文化的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6(1).

[5] 赵伟.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对艺术设计专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研究[J].科学时代2007(9).

课题:

此课题为辽东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猜你喜欢
鸭绿江艺术设计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现代诗二首
鸭绿江朝鲜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书封与现代艺术
美丽的鸭绿江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红动中国”征文大奖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