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0-09-25 05:21刘冬娴贺江南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物证化验办案

刘冬娴 贺江南

[摘要]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以将学生培养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分析、能鉴定、能办案、能发展”的适应公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关键词] 刑事化验教学改革实践

刑事化验是刑事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发现、记录、提取、识别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类物证,以揭露、证实犯罪及其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为了使本课程教学贴近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实战,课程教学组以培养学生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分析、能鉴定、能办案、能发展”的适应公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刑事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就刑事化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一、优化教学内容

为了使本课程教学贴近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实战,本课程教学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一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抢劫、爆炸、交通肇事等案件中油漆、橡胶、纤维、塑料等微量物证的检验,设计了常见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检验方法;二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投毒案件中毒物的检验,设计了常见中毒案件现场毒物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检验方法;三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日益严竣的吸、贩毒案件中毒品的检验,设计了吸、贩毒案现场毒品及相关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毒品物证的检验方法。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一)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为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现有的刑事化验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项目表进行了修订,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指导书,使实验项目的设置符合新形势下公安实际的要求,取消了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型实验项目[1]。如:针对当前交通肇事逃逸案频发的实际情况,增设了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涂料等实验项目。与此同时,开设综合训练教学,给学生提供真实案件的模拟现场,让学生从接到报案开始,自行成立专案组,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现场访问,提取现场相关物证,召开现场分析会,分析案情,确定送检物证的范围及目的,对提取的物证进行送检,根据案情对送检物证制订检验方案并对物证进行检验,检验之后出具鉴定书,根据鉴定结论排查犯罪嫌疑人等等,训练完成后学生要进行自我总结。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三助”创新工程

逐步实施教学助教、科研助手、实验助理“三助”创新工程[2]。在教学中,学生协助老师组织开展刑事化验知识竞赛、组织开展案例讨论、组织开展外出参观学习等第二课堂活动。在科研方面,学生为老师科研充当助手,查阅文献、准备实验器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协助实验老师配备实验试剂、准备、发放实验器材、维护仪器设备等。“三助”创新工程的实施,不仅为老师分担了部份工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捷足先登, 进入创新实践领域。

(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3]。开设创新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以模仿为主的演绎学习法,过渡到从事实出发探究结论的归纳学习方法[4]。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调试仪器设备、配制药品、进行实验研究,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完成了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新型毒品2C-B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的研究工作。

三、更新教学手段

(一)更新课内教学手段

将理论教学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仪器内部结构、仪器操作方法及实验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片进行教学。

(二)更新课外教学手段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以实验、实践基地为依托,以教师科研为先导,以“三助”创新工程及创新型实验为突破口,以参与实际办案为落着点,形成滚动式、阶梯式的教学模式。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采用合理、有效的考核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刑事化验》课程组对《刑事化验》课程考试进行了改革,制定了考试改革方案并予实施。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实践操作考试成绩×30%+笔试考试成绩×50%,总评成绩低于60分者为不及格,实践操作考试、笔试成绩低于55分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该课程考试改革改变了以往课程评价主要注重期未考试的模式,采用平时成绩、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及期末笔试考试成绩综合评价的模式,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五、创建“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

创建的 “教学、科研、办案” 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收到了教学与科研及公安机关实践相结合的较好的效果。在“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平台支撑下,采取指导老师全程跟踪负责制,即指导老师负责对他们指导的学生的学习、实践、科研、办案、毕业设计(论文)实行全方位监督、指导。具体实施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在教学方面,建立实践性、关联性强的综合课程考核方案。学生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提供给学生物证委托鉴定登记表及待检验的微量物证、毒物或毒品物证,由学生自行设计物证鉴定方案,并根据检验结果出具鉴定书。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调试仪器设备、配制药品、进行实验研究。第二,在科研方面,根据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所选择的科研课题,指导老师可指导学生参与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如先后有3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公安部科研课题《丁丙诺啡检验方法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30余篇。第三,在办案方面,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办案,参与制定分析鉴定方案,参与整个案件检验全过程,检验完成后要求学生独立写出鉴定书,由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指导。“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全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实践技能,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真正实现了上岗“零距离”。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 谢海军.公安院校实验室建设问题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76-78.

[2] 张恩栋,王冰,邹伟等.基于创新教育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4):125-128.

[3] 杨天怡,胡新平,严薇. 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05(23): 28-30.

[4] 周广运,景立新,孙丽.以创新实验为媒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4):109-111.

作者简介:

刘冬娴:(1963—),女,湖南宁乡人,湖南警察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理化检验教学与科研。

课题项目: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专科学校教改项目湘公专教[2008]16号。

猜你喜欢
物证化验办案
地质化学化验的误差及成因分析
谈刑事侦查中微量物证的作用及常见发现方法
最高检出台司法办案组织办法
确实的拼图
浅谈生物物证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抢钱的破绽
一种基于漫水填充法的物证信息添加方法
海关总署解读《海关化验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