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体育教学的探索

2010-09-25 05:21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美育心理健康

张 穹

[摘要] 本文在对高职生体育教学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美育教育、职业教育及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等五个方面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 高职生体育教学探索

学校教育是不同于大众和竞技,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并不单独存在,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尤其是高校体育教育赋予新的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的任务,即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美育教育及终身体育思想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办学方向,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已任、以质量求生存。高职生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对踏入社会,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提供了保障。然而,技能掌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高职生在校期间的努力学习、实践和专业教师的认真指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些技能的掌握对身体素质的提出了要求,如汽车维修实训、会计实训等等,因此,对高职生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体育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

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非凡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熟悉,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运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重范围,既要运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重。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二、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

教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实际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定学校目的任务中,都提到注意发挥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通过能卓有成效地育人,这是已被实践多次证实了的。具有通过各种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所不可比拟的。而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泼的中进行的,所以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场上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培养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好作风,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塑造“四有”人才的重要方面。

三、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美好姿态的教育过程。由于运动本身的特点,可以在教学和其他中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育。美育在人的正常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美育是辅助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学校要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教育当是不可缺的部分。

美育与相互联结,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关系。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学生在教学和中可以感受和意识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意识到身体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更重要的是,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感受到享受美。当然,美的教育应是有意识的,潜移默化的。首先,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自己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判断和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美,懂得审美常识。这样才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之中,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美的情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除了应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动的高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思想的进步、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外,还应在上课的示范中特别注意。再次,应注意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讲授一些基础的美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并在示范动作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达到能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目的,也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并将内心体验的美和外形观察的美结合起来。体育教育中除了贯穿着上述三个方向的教育外,还包含了卫生教育、文化娱乐教育等等,这些教育与本身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塑造新型人材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中的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所需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摇篮,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素质。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以及未来工作、生活都会产生重要作用。体育教学中要体现职业教育不是单纯以身体训练为主,而更主要的是配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多方位、全面地发展其身体素质,正朝着快乐型、健康型、多元型发展。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忽视知识的传授,体育理论没有形成一个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学校特色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终身受用并具有专业特点的体育知识的传授,并要从三方面进行选择性教学。第一,要针对现阶段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教材进行教学;第二,针对学生专业特点,结合日后从事的有关工作,选择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中,采取能够预防或纠正职业病的体育保健理论教材。体育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专业特点及日后从事的相关职业,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使体育理论教学有的放矢,更具吸引力。

五、教学中的终身思想教育

由于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度过余暇时间的重要内容。因此,人们对于掌握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赋予新的意义,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仅在课上学习和运用,而且强调进行课余时间的。这样就要求学生更好的掌握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参加运动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

不少国家对此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英国提出“养成用积极、快乐的态度渡过余暇”。美国提出“发展有益的而且有生气的身体娱乐是当代社会的需要”。日本提出“培养和树立学生一生能夠继续参加运动实践的能力和态度”。我国在新的学校目的任务中也提到了终身受益问题。这就给我们教育提出新的课题,就是要强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他们参与意识,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属于文化范畴,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有没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是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养成对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深有稗益。

学校是社会的基础,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将会延续到社会。学生步入社会后将从事各种职业。健康的体魄将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打下物质基础,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也为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

六、结束语

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美育教育、职业教育及终身体育思想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正确的教学加上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树立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教艺体[2002]13号,2002-08-06.

[2] 先世友.体育与德育并重是学校育人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中),2007(10).

[3] 王玉扩.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美育心理健康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好奇”的代价
美育教师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