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目竞争格局浅谈中国体育媒体市场的发展

2010-09-25 05:21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卫视电视节目

夏 磊

[摘要] 本文通过查阅2009年中国电视收视年鉴,结合2008年发生的主导事件对中国媒体市场的发展,通过分析发现尤其对体育媒体的发展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并针对体育媒体的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 节目收视竞争格局媒体市场发展

2008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给中国电视市场格局带来新的变化,除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震动以外,也给中国电视节目市场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无疑,新闻节目和体育节目是2008年中国电视节目市场最受瞩目的亮点——频频发生的重大事件给新闻节目带来诸多话题和内容,北京奥运会单独成功举办更是让体育节目赚足注意力资源。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发生的同时,中央电视台的权威性和号召力再次得到凸显,中央台频道的收视份额在汶川地震发生后2周以及奥运会期间均出现显著增长。电视剧节目和综艺节目依旧是省级卫视攻城略地的重要利器,同时也是各省级卫视征战的焦点。面对电视剧资源日趋紧张的趋势,省级卫视一方面变换手法在电视剧“独播”卖点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开始着手“定制剧”的制作与开发。在2008年综艺节目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的不利态势下,各省级卫视在内容和形式上寻找突破,借“奥运”和“麦霸”题材大胆创新,使综艺节目收视份额在2008后半年获得大幅增长,重回年初的收视水平。经历过危机与机遇并存的2008年,我们了解到,快速反应、周密准备是电视节目借势“重大事件”、获得大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电视台在危机情况写下灵活机动的转换形式、寻求机遇的的机智表现,以及积蓄力量、突破重围的忧患意识,更让我们为电视台经营手段的日趋成熟有了新的认知。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08年发生的主导事件尤其是奥运会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年鉴获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从受众消费的角度来反映我国体育传媒事业的发展。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途径查阅《2009年中国电视收视年鉴》,并结合互联网及各地区事业公报等资料搜集统计数据,为本研究提供数据的来源。

1.2.2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比分析体育传播媒介的优劣,重点分析体育类节目的竞争格局变化。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体育电视收视市场的节目竞争格局

2008年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驱动下,体育传媒产业有了一定的变化。单纯从体育节目市场就可以看出,个别节目在总体稳定的情况下有了新的突破的成绩。借着奥运的东风,体育节目成为了2008年最耀眼的节目新星。据统计,体育节目在2008年以8.5%的收视份额杀入第一,同比增长了3.46个百分点;尤其是中央台五套,在赛事举行期间,最好收视份额达到10%以上,成为了受众2008年收视的绝对重点。

凭借强大的覆盖优势,中央台频道和省级卫视是全国范围节目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并互为竞争对手。2008年,中央台频道与省级卫视在各类省级市场上的竞争格局略有变化,中央电视台虽然仍占据着节目的大半江山,而省级卫视则通过电视剧及综艺节目保护扩张态势,侵占了中央电视台频道和中国教育台频道不少市场份额。面对省级卫视的攻势,中央台频道开始作出反应,凭借对奥运会德国内容资源的垄断,2008年中央台频道市场份额的下降趋势有所放缓。在类型节目市场上,电视剧、综艺节目依旧占据领导地位,但收视份额在不断缩减;在大事频发的2008年,新闻、实事节目得以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施展拳脚;于此同时,借奥运东风,体育节目成为了2008年最耀眼的节目新星。通过CSM媒介研究的是数据分析总结以下格局:节目收视市场以中央电视台为主,各地方的卫视也在不断扩大;

2008年全国电视节目收视市场上,中央电视台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另外节目竞争格局大体稳定,体育节目崛起,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有所衰退;观众收看类型节目分化明显,类型节目各有专长。从2008年不同人口特征的观众收看各类电视节目的情况看,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职业的观众,在收看类型节目的行为在时间、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2.2我国体育传媒市场发展

2.2.1现阶段我国体育传媒市场的特点

中国体育传媒市场是介于体育产业市场和媒介市场之间的一个衍生市场。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体育受众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趋于成熟;也相应的促进了体育媒体市场的发展,受众对于体育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体育新闻报道不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等职业道德要求等,如:一些体育记者不懂体育,又缺乏基本的体育知识,在报道中漏洞百出, 导致错误报道比比皆是;有些记者在某些体育新闻报道中对胜者赞扬过度,对负者贬斥讥讽乃至侮辱,一味以成败论英雄;还有诸如缺乏体育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等都是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在于体育传媒专业人员,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部分从业人员对国际赛事的采访情况缺乏一定的应对能力。主要表现在一些重大的国际赛事上,由于语言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一些报道出现各种问题。但也出现了部分新闻报道主要为了迎合受众的心理现象,为了获取更多的受众,是好的现象,可是近几年来,关于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也开始备受争议。那么这背后必然存在体育与娱乐报道的失衡现象,那么后果往往可能会背离体育的本质和初衷,扭曲体育新闻本来的面目的宗旨。

另一方面真正高水平的体育新闻人才较为稀缺。我国高水平的体育新闻人才稀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原本就稀缺的体育人才被市场不断稀释,使得许多体育传媒无法做大,水平难以提高和突破。同一个圈子的人才流动,带来的必然是同质化重复和恶性竞争。优秀体育传媒品牌的培养需要精心培育,但传媒人急于成名,传媒方急于立业,投资方急于获取回报,三方如果不能很好地寻求利益结合点,将导致体育传媒人才市场的恶性竞争使中国体育传媒难以做强、做大。

2.2.2发展方向对策与建议

首先在电视节目方面,应该多多注重电视节目的编排,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从传媒的角度来说,受众的注意力也时常会受到节目编排的影响,不同的受众根据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身份的不同以及对体育活动的爱好的不同,选择上必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那么电视节目的编排就很重要了。

其次是奥运会的胜利,也培育了更多的体育迷,可以通过这个契机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群来关注和支持体育事业,同时也可以培育更多的体育电视观众。

最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介的发展也要向世界靠拢,体育媒介的工作人员,也应该跟上全球化的步伐,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大趋势中更好的发展下去,如最基础的语言方面,掌握多样语言,针对不同的语种尽量多多了解和熟悉外国文化等。另外,我国高校也应该更加注重此类紧缺型人才的培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方面都可以找到与体育媒介相关的切合点,例如,体育媒介与体育管理,体育赛事报道与体育法规相关联,体育媒体与与计算机网路相关联;管理,法规,计算机和新闻业务都能精通的人才,是非常难得的人才。那么在适应全球化的这个趋势中,肯定不会被时代的洪流冲刷掉,同时也为体育传媒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9》;

[2] 《奥运会受众需求调查及对我国媒体的启示》丁海峰《首都体院学报》2006(1);

[3] 《媒介战略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 《电视媒介经济学》,吴克宇,华夏出版社

[5] 《电视媒体的观众营销》,陈接峰,东南大学出版社

[6] 《体育媒介市场研究》,《中国体育市场研究》,2000;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卫视电视节目
试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取向演变
东南卫视 海峡卫视 美食纪录片《下饭菜》专家点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二轮剧”霸屏卫视黄金档 新剧仅占1/3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东方、北京卫视收视飘红” 2016卫视黄金剧场首季收视盘点
网络与电视体育新闻的优势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