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分析

2010-09-25 05:21谭晓荣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课外中学生

[摘要]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探索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成因。结果表明: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有中学生对课外体育的认知态度、动机与兴趣,客观因素主要有场地器材不足、学习压力大、组织管理不力等。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本文为中学开展好课外体育锻炼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前言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体育工作者从中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现状调查、对比及追踪研究。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国在校中学生的部分形态、机能、素质以及体形指数、营养指数、身体机能等指标均有明显的增长和改善。这说明中学生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然而,这些研究也明白无误地揭示了我国在校中学生耐力水平呈普遍下降的趋势,而且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体育锻炼[1]。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发现课外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贵港市江南中学、贵港市达开高中、贵港市江南实验中学的381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1.2.2 问卷调查法

对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386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共381份,有效问卷率95%。其中男180份,女201份。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

2.1.1 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度

课外体育锻炼频度指每周锻炼的次数,是反映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结果显示,比例最高的是每周锻炼1-2次以上,占45.0%;其次是每周3-4次以上,占30.5%;男女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虽然有91%的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锻炼的时间太少了,没有达到经常性。

2.1.2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9.3%的学生,每次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在15-60分钟,保持了一定的锻炼量,但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还是偏少。

2.1.3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场所

调查表明,男生活动最主要的场所为篮球场78.9%,校园空地71.3%,田径场60.7%,而女生最主要活动场所为校园空地75.9%,篮球场63.2%,田径场56.3%。故学校应在这些场所加大投资,多安装一些锻炼器材,多开辟一些校园空地,并对这些场所实行有效的管理。

2.1.4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调查结果表明,“和朋友、同学一起活动” 小团体活动成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形式,此外还有,以“个人锻炼”的形式出现的活动方式。

2.1.5 中学生选择活动项目的分布

男、女生在运动项目上的选择有显著性差异,男生以球类为主,女生以跑步为主。男生多选择参加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并力求在高速度,大强度的运动中表现自己。女生多选择运动量较小的跑步或在球类项目中多选择参加隔网对抗的运动。

2.2 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2.2.1 主观因素

(1)认知态度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是影响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有88.4%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习效率,丰富课余生活。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中学生对体育认知是明确的。但还有11.6%的学生根本没有这些认识,学校应增强这方面的体育教育,让更多的同学参与体育锻炼。

(2)参与动机

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健身、缓解、娱乐,成为中学生的3种主要价值取向;考试,交往取向也有一定的认同者。可见大部分学生的动机较为积极,其体育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并呈多元化。但是,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分别有16.2%的男生和17.8%的女生把体育锻炼的价值定格在为了在体育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3)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对这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浓厚兴趣[2]。调查统计表明:有77.8%的男生和60%的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很感兴趣和较感兴趣。这说明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兴趣,有较大的亲和力,这是我们改善和促进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有利因素。

2.2.2 客观因素

(1)体育运动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严重不足,是影响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首要客观原因。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条件无法满足其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要求。

(2)没时间锻炼

调查发现,“没时间”是制约大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学生普遍反映,文化课安排的太多、太满,等到下课了,却要吃饭了,要想参加体育活动只有牺牲进餐时间,很多同学为了保证正常吃饭、晚自习,只好放弃参加体育活动。

(3)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不力

组织形式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学校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大多采用松散型的管理模式。在日常课外体育锻炼中,大多无管理行为,无组织指导,凭学生兴趣自由活动,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因此,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形式落后,缺乏科学性,效率低[3]。

(4)学校的运动氛围

学校体育运动氛围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之一。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与管理方式,体育教师的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以及班主任对体育的态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等,直接影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中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实践存在着明显差异。有76%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有15%的学生被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有9%的学生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参与锻炼的频度低、时间短、强度小。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内容虽呈多元化发展,但内容仍然是传统的体育项目,以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为主;锻炼地点、场所主要以本校的篮球场和空地为主。

3.1.2 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运动场地设施不足、没时间锻炼、组织管理不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学校的运动氛围和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另一方面,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又是影响他们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放在首位。

3.2 建议

3.2.1 优化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如学校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3.2.2 尽可能加大体育设施的建设,优化体育设施的管理,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 邢晓虎,林静,王建良.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业教育版,2007,9(3):99-101.

[2] 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28-31.

[3] 兰自立,赵克.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3):22-23.

个人简介:

谭晓荣,男,汉族,1967年出生,现为贵港市江南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课外中学生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小小“运动员”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