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助推高职就业指导

2010-09-25 05:21郭竹梅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高职

[摘要] 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狠抓就业指导内容、指导形式和工作机制三方面的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搞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 高职就业指导 内容形式机制

近几年,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跳跃式增长,下岗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矛盾异常突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竞争也异常激烈。就业是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关键,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土壤,故如何将就业指导工作做好做细做精,使学生顺利就业成为各高职院校不懈的追求。结合数年来工作经历,我认为应以就业为出发点,着力抓好就业指导内容、形式、工作机制三方面的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模式。

(一)构建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动态的就业指导内容体系

1、以职业规划教育为核心,实现全程化就业指导

所谓全程化是指就业指导应贯穿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职业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结合不同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分年级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基础上确立职业目标,并以此为动力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能力强化素质,为顺利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具体如下:

一年级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各种测评工具让学生了解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实现对自我认知。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及职业从而进行职业定位,并确定职业目标的各发展阶段。

二年级指导学生根据个人职业定位有针对性的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职场竞争力。

三年級主要让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对其进行求职技巧指导及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2、以创业教育为经,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

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9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到2011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58万人。再加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机会减少,因此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破解当前乃至今后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但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30%,而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因此,当前在高职院校强调创业教育很有必要。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改革课程设置 ,将创业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以实践类活动为主要手段分步骤分阶段的向所有学生传授有关创业的理论知识,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工商税务等相关知识。同时在课程设置上注意文理互补,加强通才培养,为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二 改革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

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改用启发式教学,注意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着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 开展各种创业实践活动。

通过课外活动、企业实习、模拟创业活动,让学生在对创业内容的亲身体验中,使学生获得创业感性认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让学生明白社会所需,真正体会创业内容。

3、以思想道德教育作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职业竞争力

爱因斯坦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人以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要有借着教育得到对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觉,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对于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别的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职业观教育。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学生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等的影响,致使其人生观价值观错位。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尊重不同的工作和岗位,摆脱对地域、岗位的偏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去锻炼自己。

二是职业道德教育。各行各业、各种工作岗位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不同,但是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责任感强、以大局为重等品质则是所有职位必需的。此外,纪律意识、安全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学校要将这种教育贯穿到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使学生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并转化为行动,那么他们在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概率会更高,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突出诚信教育很有必要。近几年毕业生在求职和签约过程的一些不良行为已经影响了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印象。个人推荐信中的虚假材料、面试中的不实描述、签约过程中的盲目签约和随意毁约行为,不仅损坏了个人的形象和信誉,也为该校其他学生的求职造成了障碍。所以,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诚信教育。从领导到教师都要做到诚信待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树立并不断强化诚信意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就业,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4、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法律教育为辅,实现学生顺利平安就业

通过教学、心理咨询室、德育工作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教给学生如何面对困难与压力,加强心理调适辅导,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熟悉就业过程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 、国家地方的就业政策等,不仅可以使学生依法就业,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违约现象,还可以使学生在实习或就业后明了自己的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法律知识还可以使学生甄别用人单位的优劣,避免上当受骗。

5、以教育改革为保障,实现人才与市场的对接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各有特色,这就要学校要及时根据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市场的人才需求、科技的发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及时将最新的相关科技吸纳到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文化素质基石,以此达到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的对接,使学生顺利就业。

(二)创新就业指导形式

1、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我们要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项活动中,通过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就业指导课、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2、改革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增强互动性

改变就业指导课程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密切联系社会和学生思想,采用问题探究式、任务教学式、案例教学式、讨论——辩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创新,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掌握求职就业的相关知识。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人才招聘会的亲身体验、假期的社会调查、生涯人物访谈、顶岗实习、职业规划大赛等实践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提高就业素质。

4、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学生情况千差万别,集中指导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差异,而一对一式的职业导师辅导制,使根据学生个人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成为可能。此外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和心理咨询室,有助于开展小规模“小作坊式”指导;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也能推动学生就业工作。如差生 、贫困生、女生等在求职中有着这样或那样缺陷的弱势群体,学校要予以特殊关照。要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有针对性的提高能力,强化综合素质;适当加大推荐力度,以确保他们充分就业。上述几种指导形式互相交叉、互相作用,对学生就业和成才有重要作用。

(三)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1、完善职业指导管理机构建设,开展全员化就业指导

就业工作千头万绪,它需要一个组织严密的管理机构。要成立一把手为主的校领导工作小组,以负责资金人员工作方向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下设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制定学校总的就业指导目标、工作制度、考评机制等。院系所要设立办公机构,负责本部门就业指导工作分解到个人头上。这样在全校形成领导重视,职工参与,分工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学校就业工作协调持续发展。

2、加快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保障工作质量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业指导工作由既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同时又了解企业界的发展变化、熟悉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担当。而我国高职院校起步晚,经费紧张,目前的就业指导教师受过系统全面的训练的极少,多数由科室人员兼任。但师资力量决定着就业工作的成效,因此建立一支专职、兼职并存的师资队伍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必然选择。学校一方面要以各种形式鼓励在岗、新上岗人员进修相关学科,接受就业指导系统培训,并创造各种机会激励他们走进企业了解就业市场,使他们朝着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聘请校外经验丰富、专业精深的业内人士做兼职指导教师。

3、引入现代科技,提高就业指导的工作效率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学校要善于将高科技引入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毕业生QQ群、BBS、短信平台、校园大型电子滚动式显示屏等均可使毕业生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新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援助,同时也简化就业指导的数据统计类的工作。

4、建立一支稳定的信息员队伍

信息员要定期走访企业、往届毕业生、各地人才市场,及时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毕业生就业后的表现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能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教育改革;同时,与企业的频繁接触中,要使外界了解学校,要推进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当然,要想实现高职生的充分就业,仅靠学校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帮助,用人单位的支持,和学生自身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魏景荣,论隐形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研究,2009(3)

[2] 徐明,影响高职就业指导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G),教育与职业,2009(5)

[3] 孙金刚孙小平,强化高等院校创业教育 破解金融危机下就业难题,职业时空,2009(3)

作者简介:

郭竹梅(1971— )女,河北省冀州人,高级讲师,研究以高职德育为主。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级课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08020008)。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职业高职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我爱的职业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