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早期最具影响的红色报刊

2010-09-25 05:21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创刊中共中央

姜 苑

[摘要]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革命斗争,宣传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宣传列宁的建党理论及经验,介绍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群众斗争为主要任务,创办了大量的最具有影响的红色报刊,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早期最具影响红色报刊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革命斗争,宣传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宣传列宁的建党理论及经验,介绍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群众斗争为主要任务,创办了大量的最具有影响的红色报刊,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共早期出版的、最具影响的红色报刊有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刊,也是我国的第一份无产阶级的刊物。1922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1925年6月4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192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布尔什维克》在上海创刊。192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创刊。1938年1月11日,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汉口正式出版发行等。

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李达任主编。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刊,也是我国的第一份无产阶级的刊物。当时在全国秘密发行,最高发行量为5000份,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材料之一。该刊为16开本,每期约50页,到1921年7约7日停刊,共出6期。《共产党》月刊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社会主义万岁”的口号,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主张,以大量篇幅刊载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材料,对各地建党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21年4月7日,列宁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译成中文,发表在《共产党》月刊第三号上。列宁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其他文献和在大会上的报告精神,经过共产国际前来中国的代表陆续传到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从发起成立起就是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这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此外,《共产党》月刊还发表了一些文章,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中国国情,研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的对象、人物、动力等基本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作出初步探讨。《共产党》月刊积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宣传列宁的建党理论及经验,宣传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对早期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工作起了很好的宣传和组织作用。

1922年9月13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它是经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出版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它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成为我国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陈独秀为《向导》周报题写刊名。该刊初由陈独秀、蔡和森主编,继之由彭述之、瞿秋白担任主编。发刊词说:“现在最大多数中国人民索要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和平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最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现代民主政治,若不建设在最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的障碍,而国际帝国主义的外患,在政治上在经济上更是箝制我们中华民族不能自由发展的恶魔。”该刊首次公开阐明党所领导的现阶段的革命性质为国民革命,最早向群众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的口号。在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政策、策略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该报主要发表时事政治评论文章,以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群众斗争为主要任务。《向导》周报设有《中国一周》、《世界一周》、《通信》、《读者之声》等专栏。在中国内地许多大中城市及香港、巴黎、东京等地设有30多个分消处。发行数由开始的3000份增至4万份,最高达10万份,共出版201期。《向导》从第6期迁到北京出版,以后又先后到广州、上海、武汉等地出版。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停刊。

1925年6月4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创刊。由瞿秋白、郑超麟、沈泽民、何味辛组成编辑部,瞿秋白担任主编。“五·卅”惨案发生后,租界当局封锁消息造谣挑拨。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舆论封锁,推动伟大的反帝爱国斗争,发扬民气,中国共产党决定创办《热血日报》来指导斗争。瞿秋白在创刊号上撰写的《发刊词》指出:“创造世界文化的,是热得血和冷的铁(指武装)。现在世界强者占有冷的铁,而我们弱者只有热的血,然而我们心中果然有热的血,不愁将来手中没有冷的铁。热的血一旦得着冷的铁,便是强者之末运。”创刊号上发表了长篇新闻综述《上海外国巡捕屠杀市民之略述》。《热血日报》设有《舆论的裁判》、《小言》等专栏;前者对租界一些大报发表的“法律解决”、“单独对英”、“静候政府调停”等媚外谬论进行严肃的批评,对帝国主义在华新闻机关的造谣欺骗加以揭露驳斥;后者则以小品、杂文等短小精悍的时论来引导群众斗争。此外还有副刊《呼声》,专登社会各界人士的来稿。报纸的内容以新闻报道为主,具有强烈的政治鼓动性和鲜明的革命态度。《热血日报》创刊时日出4开版1张,平均每期约1万字左右,发行量很小,只有几千份。但是,到了第10期的时候,发行量增加到3万份,影响非常大。到第24期时,被迫停刊。

192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布尔什维克》在上海创刊。该刊设有“中国革命问题”、“农民运动”等16个栏目。曾采用《新时代国语教授书》、《经济月刊》、《中国文化史》等封面作掩护秘密发行。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的许多重要文件,还转载了共产国际的一些重要决议和指示,发表了许多研究和探讨中国革命的理论文章,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政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报于1932年7月停刊,共出52期。

192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创刊。该刊共出版126期,前23期为周报,后103期为日报,于1930年8月2日停刊。1930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上海创办,由原《红旗》、《上海报》合并而成。1931年3月9日,《红旗日报》改名《红旗周报》在上海秘密发行。该报自1933年8月第59期改为半月刊。封面采用《光明之路》、《平民》、《时时周报》等名称。1934年3月1日停刊。共出64期,另有副刊13期。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正式出版发行。该报系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报,第一任董事长是当时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的王明,报社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岗,总经理熊瑾玎,经理徐迈进。10月25日武汉失守后,报社迁重庆继续出版,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大型机关报。《新华日报》创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当时,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宣传争取民族生存、独立,抗日救国就是《新华日报》办报的宗旨。具体说,“本报愿为前方将士在浴血苦斗中,一切可歌可泣的伟大史记之忠实的报道者记载者;本报愿为一切受残暴的日寇蹂躏的同胞之痛苦的呼吁者描述者;本报愿为后方民众支持抗战之鼓动者倡导者。”《新华日报》还表示愿与一切抗日救国的战士互勉,将自己变成抗日的个人、党派团体的共同喉舌。《新华日报》陆续在陕西、重庆、广州、西安等地设立分馆,在荒陂、宜昌、郑州、洛阳、许昌、南昌、潼关等地设立代銷处。在武汉期间,该报隶属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董必武主管。中共六届全会后,该报有步骤地纠正了某些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宣传。迁至重庆后,报社隶属于中共中央南方局,由周恩来兼任董事长,南方局副书记董必武等直接领导,具体负责人先后为潘梓年、花岗、吴克坚、章汉夫和夏衍。1946年5月以后,《新华日报》改为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负责人为傅钟、张友渔、熊复等。该报的宣传在国统区产生了很大影响。直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强行查封,共存在了9年1个月零18天。

为了扩大宣传,争取民族生存,相继《新华日报》多种版本开始在各地出版发行。1938年12月11日,《新华日报》桂林版出版。1939年1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山西沁县创刊,社长何云,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1943年10月1日改为太行版,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机关报,至1949年8月停刊。1945年12月9日,《新华日报》在江苏淮阴创办,为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机关报,至1946年12月26日停刊。1948年元旦,《新华日报》华中版发行,为中共华中工委机关报,至1949年4月停刊。1949年12月10日,《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为中共西南局机关报,到1954年8月30日停刊。1949年4月30日,《新华日报》在南京创办,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1952年11月1日改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创刊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批准”有何区别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1994:创刊
《新华日报》首报 “敢死队”英勇事迹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中共中央秘书长和秘书工作部门的历史演变(上)
庆祝《烹调知识》创刊二十周年诗一首
庆祝本刊创刊二十周年纪念题字选登
添笔游戏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