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高校武术教育内容的重构

2010-09-26 11:49吴金伟
武术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武术传统体育

吴金伟

(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高校武术教育内容的重构

吴金伟

(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武术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认识到现代武术思想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高校武术教育功能中的定位:中国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将文化与武技相融合,并将传统武术教学升华为一种“授技育人”的武术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传授真正的“人文体育”精神,才是对它真正意义的继承和弘扬。

武术思想 历史 武术教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只重视武技的教学,使得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武术技能训练而忽略了武术的精髓——武德教育。中华民族精神在武术中具体体现为“止戈和平、整体为上、崇德重义、自强不息”精神,这是武术当今以至未来可以承担起教育功能、服务于人的社会化的立足点,也是当代武术教育必须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1]许多学生能说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历史,却不了解武术文化的内涵,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及文化的理解更是武术运动所无法比拟的,这不得不说是我国武术教育的一种缺失,笔者认为:在武术教学中,只有将文化与武技相融合,将我国武术文化的历史和精神内涵融入到教学中,将传统武术教学升华为一种“授技育人”的武术教育,才是完美的武术教育。

1 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武术文化体系

武术发展至今,体育的功能日显突出,进入体育竞赛项目又使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强。然而,从广义上讲,武术并不是体育能够涵盖的;从它的功能来说,也不局限于体育。在认识武术时,绝对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种技术技能或人体运动,还应该认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历程中,它不断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礼仪、军事思想、文学艺术、医学理论,以及社会习俗等形形色色的社会形态的深刻影响。“内外兼修”言简意赅地反映了武术的文化属性,使武术超越了一般的技能技术层次,也超越了以体能形态为主的西方竞技体育。深受两千年来儒家思想的浸染,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武术亦把武德放在首要位置,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中的一种体现[2]。由图1可以看出,在武术的文化体系中,武术的技术体系属于表层,是武术运动的形态;而武术的文化内涵属于内层,是武术运动的文化形态。通过教育传承这个桥梁联系起来,才能构成完整的武术。

2 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武术教育

2.1 对武术教育的再认识

从不同时期对武术定义的理解,基本有这样几点提法:一是具有技击功能;二是健身强体功能,其运动形式为套路和格斗;三是注重内外兼修;四是属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把武术仅仅当作一个运动项目,忽视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以及其精髓“武德”,忽视了武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上,忽视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武术本质特征[3]。综上分析,我们对武术重新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等为运动形式,讲究“武德”,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图1 武术三层认识

2.2 武术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如何薪火相传,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这其中,学校武术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孕育过雏形的学校体育。当前我国高校传统武术教育的目标大多偏重于学生对武术的技术与技能的掌握,这导致武术教学多乏味,少情趣,而殊不知武术中还有许多体育以外的东西,有很多非西方体育价值系所能涵纳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武术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其文化精蕴所在。因此,结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健身性与文化性统一”的原则。笔者认为,武术课程的目标可以重新定义为:使学生了解武术类运动文化特点,传承民族文化;掌握基本的防身自卫知识和技能;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体育事业,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和运用武术类运动方法进行强身健体指导的体育教育人才。其中,“掌握基本的防身自卫知识和技能”需要“科学”;“了解武术类文化特点,传承民族文化”需要“人文”[4];“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体育事业,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和运用武术类运动方法进行强身健体指导的体育教育人才”需要“人文”与“科学”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技皆佳”的武术人才。

3 传统文化视阈下高校武术教育内容重构的途径

武术课程作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理念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将单纯的“武术”上升为“武术教育”,通过武术文化的传承,树立“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理念,深层次挖掘武术文化内涵,发挥武德在育人中的作用,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武术教育思想依据

教育肩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重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塑造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把个体的人培养成能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能的社会人”。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文化传递、内化、选择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富有主体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即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机器。然而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只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人文关怀的现象。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过去对教育的社会价值、工具价值过于偏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说,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及最终归宿,离开了人的培养,教育不仅丧失了其本质特征和独立存在的价值,它的社会价值也必然成为空谈。只有当人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重视,人的价值得以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才可以得到最好的体现。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内涵体现在:人既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在人的交往与活动中展开,人在教育交往与活动中成长和发育;人既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武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自武术诞生之日即影响着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深入到武术文化的表层及内涵。中国武术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随着健康概念的发展,高等体育院校的技术教育所需要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综合的作用,不但能作为强身健体的手段,还能作用于对人精神、意志品质的培养,真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作为体育院校课程之一的武术教育应追随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从根本上调节人的身心,促进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在武术教学中突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强调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人格、自由、人权、价值的尊重、认同与重视[5]。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发现、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生活的权利,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的利益,培养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的道德观念。“以人为本”的高校武术教育要求作为武术载体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单纯的武术教学,只能使人单纯获得技术,是一个生物的人,而在技术教育过程中进行文化的教育,那么就使其成为完整的人。武术文化视人体生命为一个大系统,心与身是统一的,并将人作为整体来看待和训练。认为形是外在的、具体的运动形式;神是指内在的、心理的内容。内与外、形与精气神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整体[6]。武术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所以,只有倡导能够使人身心和谐发展的“以人为本”的体育健康理念,才能促进武术教育的发展。

3.2 要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武术教育新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在体育专业院校的全面推进,作为体育院校课程之一的武术教育,其教学思想、内容、模式的改革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具备了反映民族传统文化直接性的特点,同时又体现出传承文化、教化人心、健体防身、观赏娱乐、陶冶情操等多种价值功能,而武术教育应追随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从根本上调节人的身心,促进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注重人的协调发展,牢固树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武术教学改革思想,把修炼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武术技能传习作为育人的“载体”。

3.3 深层次挖掘武术文化内涵,发挥武德在育人中的作用

中国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既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又不能忘掉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单单从技术层面入手,应从更深层的历史文化层面揭示华夏武术无穷的文化魅力,以充实武术运动的理论基础。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武德是武术的思想精髓。传承武德教育思想在现代武术教育文化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武术的教育功能,推动武术开展,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树立健身强体振兴民族的习武目的,进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4 结语

武术教育始终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环节,面对强势的西方奥林匹克文化冲击,武术教育为高校体育教育中提供有益的伦理品质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笔者认为,武术要真正地走向世界,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首先从教育上传播武术文化,而在武术教育中我们又不应该单纯的把武术简单地仅仅作为一种技术,因此,在当代武术教育的体系中应体现出它的文化内涵并给予它更加完善的诠释,这就需要我们的武术工作者和教育者不断地、持之以恒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邱丕相,戴国斌.弘扬民族精神中的武术教育[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4):123.

[2]肖 峰.从科学走向人文:三种模式的比较[J].科学技术哲学,1999(3):6.

[3]曹湘君,等.中华武术“内外兼修”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24.

[4]邱丕相,等.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2005(2):15-17.

[5]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邱丕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7.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nt of College Wushu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u Jinwei
(P.E.Department of HuaQiao Unversity,Quanzhou Fujian 362021)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the paper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on Wushu thought history evolution and in the tansforming time college Wushu education values:as an excellent part of Chines national culture,Wushu can only melt culture with techinque tegether and improving teaching skills to Wushu education can it teach huamanism in college P.E.classes,and can it spread itsessential spirits.

Wushu thought historicalWushu education

G85

A

1004—5643(2010)05—0021—02

吴金伟(1980~),男,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武术传统体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华武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