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笔相关知识及行为教育的调查与评价

2010-10-19 15:44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16期
关键词:针头低血糖出院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异生,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1]。对胰岛素笔的注射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关系到糖尿病治疗方案能否执行及执行效果。对糖尿病患者正确应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方法及相关知识的强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对80例患者采取了分阶段的教育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随机取样原则选择2009年7月~2010年3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思维和语言沟通正常、首次应用胰岛素笔,需出院后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且自愿参与此研究。其中,男49例,女31例;Ⅰ型糖尿病8例,Ⅱ型糖尿病72例;糖尿病病程<10年38例,>10年42例为研究对象,存在并发症52例,平均年龄54.23±11.5岁。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过专家咨询自行设计而成),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共10项、胰岛素笔相关知识调查共15项、胰岛素笔注射技术的调查共15项。该问卷的信度是0.96,效度是 0.91 。

1.2.2 方法 第一部分由糖尿病教育护士采用倾听、交谈、护理查体、查阅病例等方式获取相关资料信息,并建立个人信息档案。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通过由研究者充分解释、指导填写方法后,由患者独立填写。每题1分,回答正确评1分,回答不正确0分。在患者出院时和门诊强化教育后由经过集中培训的3名内分泌科护师,分别向入选对象发放调查表,共发放80份,回收8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健康教育实施程序 首先评估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针对每一个患者的不同阶段,建立全程的糖尿病教育计划,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到患者入院、出院前后,并且贯穿始终,帮助患者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①第一阶段:入院的第1~4天。发放胰岛素相关知识教材及包括所用胰岛素的类型、起始、达峰及持续的时间、注射时间、主要不良反应、保存方法,能正确识别低血糖反应及自救方法;正确认识胰岛素,使患者从心理上、行为上接受胰岛素治疗;②第二阶段:住院后的第4~6天。用示教与反示教的方法演示胰岛素笔的注射过程,发放胰岛素注射流程表,教会患者做好注射前准备工作及注射方法的演示,包括注射部位和注射用具的选择、注射步骤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按实际步骤边示范边讲解,指导病人完成胰岛素笔的整个安装过程,病人能够正确安装胰岛素笔芯及针头。③第三阶段:6~10天出院前。讲解注射剂量与饮食、运动、血糖的关系,帮助患者制订具体的饮食和运动方案,从入院开始指导患者记录病情、血糖监测日记,有利于随时了解治疗效果和调整剂量;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卡,记录有科室电话、胰岛素笔使用方法、剂量、复查时间等内容,嘱患者按卡片内容进行自我管理并指导患者外出时必须携带救助卡,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得到别人准确救治。④第四阶段:按个人信息档案,在患者出院后一个月内预约出院病人。对出院病人进行跟踪随访,再次对患者出院后胰岛素笔的操作及相关知识进行评价,进行一对一强化教育,全面了解胰岛素知识及胰岛素笔注射过程中出现问题及自我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致、具体的指导。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教育前后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见附表1。

2.2 教育前后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见附表2。

3 讨论

3.1 低血糖的防治 低血糖的发生与胰岛素使用不规范和预防低血糖知识缺乏密切相关。教育者在指导患者或家属掌握胰岛素基本知识后,必须教会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识别与预防。当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及时监测血糖以准确判断。本组80例,教育前发生29例,教育后8人发生低血糖11次,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3人发生低血糖2次;3人未做到注射后及时进餐;2人胰岛素剂量过大,合并肺部感染时未及时调整剂量。调查发现,在发生低血糖的患者中,做到每周血糖监测的只有3人,5人尤其是3名老年患者未及时检测血糖,认为经济负担过重,2人认为没有必要,未认识到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对老年人、未规律进行血糖监测、合并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讲解低血糖的危害、血糖监测重要性指导,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是今后健康教育的重点。17例教育后未出现低血糖,能做到每周至少检测血糖3~4次,说明患者掌握了胰岛素的低血糖反应识别和预防方法。

附表1 教育前后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附表2 教育前后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3.2 胰岛素的保存 出院随访调查发现,35%患者认为,使用中的胰岛素保存在冰箱中冷藏更保险。胰岛素是一种小分子的蛋白质,<0℃胰岛素的活性会被破坏,>30℃胰岛素的活性将降低,使用中的胰岛素在常温(<28℃)下可保存28天,未开启的胰岛素需置于2~8℃的冰箱内,不能冷冻。不能将有悬浮型胰岛素的注射笔放置冰箱内保存,因为温度变化会使笔芯中的液体渗出,从而改变胰岛素的浓度,在这方面还要强化教育,教会患者正确保存胰岛素。

3.3 胰岛素笔操作技术 尽管出院前患者已掌握了注射基本步骤,但在随访及糖尿病专科门诊的强化教育中仍出现下列问题:①27.5%患者注射前或更换针头时未排气。排气是胰岛素注射的关键一步,不进行排气,注射时将影响注射剂量及降糖效果。②36.25%超长时间、重复使用针头的问题突出。有29名患者重复使用达6次以上,有16名患者有过针头折弯的经历。分析原因,患者认为一用一丢弃针头造成浪费;加上经济负担过重,导致针头重复使用。重复使用针头会造成注射时的疼痛、皮肤感染、针头堵塞、针头折断等严重后果。③33.75%皮肤消毒方法不正确。调查中发现患者用棉签在同一部位反复涂擦,消毒范围不够,提示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中,更深入更仔细指导患者正确的消毒方法。④自我管理方面:约40%患者未坚持定期监测血糖、控制体重、控制饮食,每日写病情监测日记。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在使用胰岛素笔的过程中和自我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规范胰岛素笔的使用,加强患者胰岛素注射技巧的教育,仍是出院随访及健康教育门诊强化教育中的重点。

猜你喜欢
针头低血糖出院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