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0-10-27 02:46华危持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论文高职专业

华危持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0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

华危持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02)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突出操作技能,就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但未将护理专业学生视为护理科研创新力量,未对其科研能力进行系统培养,未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当代护理教育观认为,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不仅应在素质技能上,更应在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上加强培养,以适应护理服务的需求。因此应研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创新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增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

培养目标中未有科研能力的培养任务规定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到要突出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八种能力,即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处置能力;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配合能力;护理信息资源的管理能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卫生保健指导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等,但未提及护理科研能力,也未对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要求。

课程体系中有关科研能力培养的课程很少 有关科研能力培养的课程仅有三门:《护理科研基础》、《卫生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且总课时数很少。

实践教学突出技能操作而忽视科研辅导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训和实习期间,突出的是护理操作技能培养而忽视科研能力的培训。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和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强调的依然是护理操作技能,而非科研能力。这是因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对此未作要求,指导教师和带教教师本身的科研能力也有限。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毕业没有科研设计和论文撰写要求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时间安排一年(50周),但没有科研设计和论文发表的要求,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

教学计划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对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 “忽略不计”的倾向,相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而言,这是显见的缺陷。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基本缺失 在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无护理科研的紧迫感,缺乏科研经历和实训指导,护理循证思维能力有限,校内实训和临床实习均无科研要求,毕业时不会撰写护理论文,也不会做护理课题。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普遍低下 临床护士普遍缺乏科研知识,论文写作能力十分有限,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即便有论文发表,也是谈经验体会者多,合乎规范者少;考虑职称晋升者多,创意出新者少。总体上,护士科研能力的现状及特点是:起点低、范围小、能力弱、后劲差,与其在校期间缺乏科研能力培养有直接关系。

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尚未建立 学校科研组织机构尚未健全,教学科研刚刚起步。学校没有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缺乏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尚未有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学校管理层和教研实施层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系统的筹划,无相应的准备,以致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处于“空白”状态。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与任务

科研能力的基本组成 传统理解的科研能力,具体地讲,由中英文阅读能力、文献资料整理能力、科研选题能力、课题设计能力、数理统计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构成;抽象地讲,由批判性思维能力、探索发现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归纳提炼能力、总结报告能力等构成;拓展地讲,由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医学循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构成。归纳而言,科研能力由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问题的能力构成。只要搞科研,就应该具备这三方面的能力,即要能发现和提出护理工作中值得研究的问题,能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能将研究结果按照规范要求正确表达,起到学术交流和科技促进的作用。

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五年一贯制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能力,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奋斗奠定创新、创业、创优的基础。该内容应纳入《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中,以弥补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不足,充实护理专业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为相应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安排提供依据。

科研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要准确把握学生的 “可发展区”空间及培养的适宜程度。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越细越好;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突出实践锻炼;表达问题能力的培养应按照规范标准,严格要求,精心指导。

科研能力培养的模式选择 模式的取舍主要取决于护理学科的研究方向、导师的科研能力及专业的科研条件等。中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院)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主要采用“课程教学+科研论文”结合的模式。该模式合乎学生认知成长规律,符合护理专业教学规律,便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是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完全可以采用。关键是在培养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严格把关,确保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所学课程有四十余门,大体可分为五个模块。应五年一贯,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问题的科研能力进阶要求,统筹设置相关课程,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发现:科研能力培养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课程设置是前后递进的,内容既有普及又有提高。科研能力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应强化培养的能力之一,其课程设置与其他能力培养之间存在和谐共生关系,并非独辟蹊径,另起“炉灶”,但须刻意追求,创意培养。科研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提炼如表2所示,核心课程的结构组成,可以搭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平台。

表1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块化课程设置进阶表

表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核心课程表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路径 笔者所指科研能力的培养路径概括地讲是以宏观视角,进行中观分析,从微观入手,做到综合构思。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路径具体而言是:护理过程提出问题,问题中间提炼课题,课题立项开展研究,研究带动能力培养,培养提高科研能力,能力促进护理创新,创新优化护理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形成螺旋式上升、阶段性飞跃、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护理教学的各类活动均可采取该路径,任何时间、任何阶段,人人可以参与护理科研,个个能够得到实训锻炼。每参加一次循环,都可以得到新的磨砺,获得新的收获,使护理专业师生走上共同成长之路。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战略

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护理专业的理论学习、服务实践和临床试验是护理专业学生发现问题的前提条件。发现问题一般遵循的路径是:实践→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假设→推断→提问→选题。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实践体验法、观察思考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假设法、文献阅读法、循证检索法、调查研究法等。上述方法护理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广泛运用,极为娴熟,关键是要将上述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有意识的培养追求。可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开设的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限选课程与任选课程、综合课程与专项课程等全面整合,立体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其提炼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涉及思维能力、技术方法、物质条件和带教指导。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列出护理专业学生参加科研培训的方向、科研立项课题名称及具体内容;二是安排一定的经费和足够的时间保证护理专业学生的科研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三是安排护理专业科研指导教师,一般应由骨干教师或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四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纳入年度科研管理项目加强过程管理,教务部门按科研成效等级授予相应学分。

表达问题能力的培养 科研工作从头至尾,表达能力贯穿始终。科研表达能力就是阶段性成果的传递、输出能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途径在于课题设计和论文撰写。护理课题设计可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撰写能够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其对护士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平时各门专业课程的口头或书面作业是基础的表达锻炼,而课题设计和论文撰写则是较高层次、全面综合、富有挑战的表达能力磨炼,不能省勉或缺。表达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磨炼的进程。唯有良好的表达,才能充分地理解;唯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效地交流;唯有有效地交流,才能有力地推进。

科研能力培养的效果评价 评价的实质是导向,评价的方式可多样。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可通过自评、参评和点评来进行。自评可根据护理专业学生内在的评价标准和鉴赏能力,评价原创作品中的科研能力,发现问题,找到差距。自评常易默认,能“知耻而后勇”。参评可由评委根据外源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研究的能力。他评较为客观而公正,能见微知著。点评可由护理专家根据人民的健康需求,评价其实用性和创新性。点评更为专业,可以激励奋进。高职院校学术委员会可分设护理科技专委会,负责指导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评价其培养效果。通过民主科学的评价,激发专业师生的科研意识,指导能力培养,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管理体制。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式

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式无规定套路,一切皆有可能。护理专业建设应考虑适宜的方式,以显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实力。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编排的基础上,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采用以下方式培养科研能力。

师徒带教式 即由护理专业教师带领护理专业学生做课题,教师领衔某项课题或本人就是课题负责人。教师群体应拥有丰富的护理科研经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通过让学生做科研助手,使其从中体验科研流程、思维方法和科研精神,经历科研的艰辛,分享科研的乐趣。此方式适宜于成绩较好、基础扎实、思维敏捷、热爱护理专业的学生。优点是传帮带有人领路;缺点是带教学生不太多;难点是教师科研能力要高。

科技社团式 即学校组织成立护理科技社团,制定科技活动计划。敞开学生思路,鼓励大胆创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题为载体,以锻炼为目标。按计划执行,成功失败都可以。优点是参与学生人数多,创新思路广阔;缺点是教师辅导能力有限,成效不很明显;难点是管理难以到位。

技能大赛式 即积极组织参加省市级、国家级职业技能操作比赛。以赛事出课题,以课题带科研,以科研练能力。护理技术操作比赛的背后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支撑大赛的技术开发研究、护理器械设备的设计研究、新技术应用研究等。参赛师生可以共同设计、共同试验、同场竞技。优点是科研目标明确,经费支持充足;缺点是准备时间仓促;难点是竞争名次的获得。

科研论文式 即规定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每人完成一篇专业论文,由学校制定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论文评价标准,组织学生参加论文答辩,赋予相应等级和学分。论文类型不限,论题允许自选,字数控制在3000~5000字。最好是科研或调研论文,其次是专题综述,再次是临床护理经验体会文章。论文格式严格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执行。明确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的第一阶段(第1~8周)认真选题;第二阶段(第9~16周)检索文献与综述;第三阶段(第17~36周)开展设计、抽样、试验、统计、分析;第四阶段(第37~50周)完成初稿并修改论文。指导教师必须对论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实验过程、结论进行审慎的推敲,确定其严密性、逻辑性、解释性和完整性,指导护理专业学生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并最终完成论文。由学校组织优秀论文交流及投稿。优点是科研能力锻炼扎实有效;缺点是写作水平极不平衡;难点是论文修改费工费时,欲速不达。

创意设计式 即护理专业学生根据临床实践,对护理流程、护理器械、护理用品、护理仪器等进行创意优化、改进组合或发明设计,并将创意设计作品用文字图形加以表达,或用材料工具进行创作,在科技作品展示会上讲解。创意设计极适合于15~20岁的青少年,尤其是发散与联想思维和各种各样护理要素的创意组合。护理专业学生能够超越成人护士的思维定势,从青少年特有的视角和思考出发,创作出极富新意的特护专用品。人人可以参与,个个能够创意,突发灵感思维,孕育成功机会。借此可引入国家专利知识、引导专利创新(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掌握知识产权概念等。将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意设计纳入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培养轨道,可为护理专业学生成才铺就绿色通道。优点是创意无限,思路活跃;缺点是实用性与可行性缺乏论证;难点是创意设计作品制作艰难,甚至需较大经费投入。

问题导向式 即以问题为导向培养能力。在临床护理中可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问题导向式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能力培养的刺激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研究性学习。专业任课教师可以广泛采用如下方式:教师预设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问题→分头寻找答案→提出解决方案→教师总结点评。优点是可增加研究兴趣,锻炼综合能力;缺点是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花费时间过多;难点是资料的收集整理与问题的结论取舍。

科普活动式 即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学校教务、教研和专业系部应联袂组织,配合年度国际诺贝尔奖公布,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颁发,省市每年的科普宣传月,央视每天的科技教育频道(CCTV-10)节目等,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作品展示、论文评奖、人物介绍、技术应用、校企合作、学生演讲、技能操作等活动,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和机会,提高其科研能力。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创新性、公益性的举措,既可充实高职院校办学内涵,又可体现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并可促进师资队伍及教学装备建设,应作为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列入学校发展规划,编入人才培养方案,渗入课程体系,进入课程改革。尽管“研究性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已倡导多年,但“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理念的实现仍需大家共同努力。

[1]蒋乐龙,李定梅,周兰英,郑弘.在岗护理人员科研素质与能力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6,(4).

[2]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中美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17):1444-1447.

[3]齐艳.我国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65-1467.

G712

A

1672-5727(2010)05-0015-03

华危持(1951—),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卫生职业教育、卫生信息管理。

猜你喜欢
论文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