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保险概论》课堂教学新设计

2010-10-27 02:45王炜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概论驱动教学方法

王炜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天津 300221)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保险概论》课堂教学新设计

王炜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天津 300221)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目前在理工类课程的教学中被普遍采用。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高职《保险概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模式以及课程考核四个方面,对教学设计作了新的探索,证明了在《保险概论》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利于构建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高职;任务驱动;保险概论;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本位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定义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以及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保险概论》课堂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保险概论》课程是高职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大部分高职财经类专业开设的保险类课程有 《保险概论》、《保险学概论》、《保险理论与实务》、《保险基础与实务》等,课堂教学内容围绕知识本位展开,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风险与保险、保险基本原则、保险合同、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尽管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会运用大量的案例,但这种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尝试大都是在理工类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针对保险类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还不多。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积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方法,围绕具体的任务或问题,把原来抽象的理论讲授转化为具体的任务来完成,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按照构建主义理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建构过程,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应该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外在信息加工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加强训练。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对于这个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帮助的,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用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以任务驱动的原则作为教学方法,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能力考核,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学生通过完成教师根据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而设计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基于任务驱动的《保险概论》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高职教育以 “就业为导向”,所以通过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应职业的岗位能力并顺利地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因此,《保险概论》课程是高职金融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支撑的是保险公司基础工作岗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参加保险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

(二)课程内容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其核心是任务的安排,而课堂所安排的任务则应来源于岗位的真实、典型工作任务。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分析保险职业的岗位能力。

保险职业的岗位及其岗位能力分析 按照保险产品从研发到销售以及售后的工作过程,保险公司的岗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研发类,岗位主要有:保险产品开发、保险精算师、保险培训师;第二类为销售类,岗位主要有: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营销员及客户经理;第三类为售后类,岗位主要有:保险核保、契约管理、续期管理、客户服务及保险理赔。其中,第一类岗位对员工学历的要求为本科或研究生以上,第二类和第三类岗位对员工学历的要求为大专以上。所以,高职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在保险公司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第二类和第三类岗位上。第二类和第三类岗位要求具备的能力如图1所示。

基于任务驱动、能力本位的课堂教学内容 由于客户服务环节的能力训练主要通过学生去企业实践完成,展业环节的营销能力训练有后续课程金融产品营销支撑,所以,本课程课堂教学主要的能力训练集中在承保、订立合同以及理赔三个环节。根据保险公司招聘岗位的统计,90%以上的招聘岗位是保险代理人,因此,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从保险代理人的角度在承保、订立合同及理赔三个环节布置、安排任务。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从能力本位出发,从第一堂课开始到最后一堂课结束,都将贯穿一个包括本课程主要能力点的大项目:以保险代理人的角色制定保险方案,初步完成契约的受理、变更、退保及理赔等工作。在这个大的项目下,课堂教学内容分成3个学习情境:初步完成契约的受理、变更、退保及理赔等工作;为个人制定人身保险方案;为企业或家庭制定财产保险方案。每一个学习情境又分别由4个任务组成(见表1)。

表1 学习情境及任务设计表

(三)课程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的《保险概论》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综合能力训练迁移模式,即课上、课下两个任务双线并行,教师指导、示范完成课上任务后布置课下任务,课下任务与课上任务的知识点相同、能力点相同或提出更高能力要求,最终根据课下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见图2)。

(四)课程考核

基于任务驱动的《保险概论》课堂教学的考核由30%的过程性考核、30%的阶段性考核及40%的综合性考核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和阶段性考核将根据每次的课下任务完成情况,由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及教师评分共同组成。

《保险概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及方向,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学生思维状态,传授学生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总之,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这些弱点,首先,任务的提出要把握好,注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1]李移伦,姚和芳.浅谈课程教学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7,(1).

[2]姜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资产负债表编制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7,(11).

[3]孙朝晖.任务驱动教学应把握好的几个环节[J].教育革新,2007,(8).

[4]赵洁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07,(3).

[5]周庆华.任务驱动教学的有益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有话职说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格言联璧》

G710

A

1672-5727(2010)05-0074-02

王炜(1976—),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猜你喜欢
概论驱动教学方法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