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痴”许亚玲

2010-12-30 10:00孙智宏
剧影月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小戏戏剧节剧团

■孙智宏

我知道许亚玲这个名字时间并不长。认识许亚玲这个人的时间就更短了,过去在网上看过她的《回娘家》、《赶集》等,尤其是她演的那个农村小媳妇很精彩,给我的印象比较深。之前听蒋宏贵导演(以下称蒋导)曾提起过她,说省淮海剧团有个青年女演员许亚玲,是个标标准准的“戏痴”,不让她吃饭可以,不让她演戏她就没法活了。我当时听了觉得蒋导有点危言耸听。如今还有这样敬业的演员吗?何况是青年演员。说实话我当时听了并不觉得怎么样,可能这个演员喜欢演戏,也可能是蒋导对这个演员有点偏爱,仅此而已。

巧的是今年十月,我写的小淮海戏《风雪之夜》和省淮海剧团的《夜深人不静》都有幸参加了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在那个舞台上我第一次近距离目睹了许亚玲的风采,她在剧中饰演的农村小媳妇轻盈灵动,大胆泼辣,脆气洒脱,真实可爱。一举手,一投足,一转眸,简直就是“这一个”,让人感觉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欠,火候恰当,令人叫绝。她把一个淳朴善良、俊俏甜美的小媳妇对丈夫的依恋之情,通过婉转多情的唱腔,似嗔似笑似爱似骂的眼神,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观众,令观众随着她精准的表演和细腻的刻画,时喜时忧,场内不时爆出阵阵掌声、笑声。当时令我十分佩服,心里想: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演员,什么时候我也写一个戏让她演一回。

那一次,我同她在博兴仅仅打了一个照面,我对她有了深刻的印象。而真正认识许亚玲是在浙江的余杭——在中国余杭“良渚文化杯”小戏小品大赛暨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复赛现场,那天演出前,我和蒋导坐在观众席上闲聊时,她从前排特地挪到蒋导旁边,当时蒋导向她介绍了我,并添油加醋地向她推介,说我擅长于农村题材的小戏,并说我什么戏什么戏得过什么样的大奖,以后你需要这方面的剧本就找他。当时说得我脸红红的,很不好意思,就像偷了别人的东西一样。

其实,我虽然写过一些剧本,也得过一些奖,可都是一些小玩意,上不得大台面的。再加之我这个人天生木纳,又不爱讲话,为人低调,在任何场合都喜欢往人后钻,不愿抛头露面。所以眼界很窄,认识我的“大演员”极少。

就在那一天,就在蒋导介绍后的第二天上午,许亚玲向我索要剧本。并指名道姓要《就吃她的醋》。我知道这一定是蒋导“泄”的密,别的没人知道这个戏。当时我有点不太相信,她这样的大演员(起码在我眼中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县级小编剧主要同县剧团打交道),居然要演我写的戏,心里当然高兴。当时我随口应道:你要演这个戏还得请蒋导执导。她说:你不说我也要蒋导执导。蒋导导戏我特喜欢。但我转而又想,这个戏我已经给了别人,而且是蒋导的朋友,虽然对方还没有回音,但人家也没打回来。“一女嫁二夫”,这是万万使不得的,我当即又留下一点余地。同意过两天再答复她。因为尽管有蒋导的意思,我也要跟他对接一下。当晚我把这一情况如实向蒋导做了“通报”。蒋导同我住一个房间,我们又是朋友,说话十分方便。可想不到蒋导却说你不要给她。我当时十分惊讶,你不同意我给她剧本为什么要告诉她这个信息?

后来我才弄懂,蒋导对省淮海剧团排练小戏的操作方法有自己的看法,因为省淮海剧团在排演小戏前期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大都由该小戏的主演或联系人负责预支,直到剧团领导认可以后单位才正式埋单。所以蒋导给许亚玲排练小戏的吃、住、行都得由联系人兼主演许亚玲个人掏腰包,他能忍心吗?而且许亚玲又是个“戏痴”,她只要有戏演,从不计较得失。所以蒋导可不忍心让她吃这个苦。我听了觉得也是,完全理解蒋导的意思。我说:行,不难为你,剧本暂时不发给她。而且蒋导还说:他昨天也就是随便说说而已,想不到许亚玲这“戏痴”却当了真。

可是在杭州接下来的两天里,许亚玲不断向我索要剧本。尽管我找出种种借口推托,可她的力度从来不减。在酒桌上,在剧场里,只要一见面,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孙老师,您回去别忘了给我发剧本呀。您要是不给我剧本我就不断打电话骚扰您。果然,从杭州回来以后,她几乎一天一个电话。由于我近来一直住在无锡,接打电话都是漫游,难免心疼电话费,最后只好举手投降,不管蒋导同不同意,我还是把剧本发给了她。

第二天,也就是剧本发过去的次日,蒋导跟我通了电话。他不仅没说我的不是,还连声说:我知道你为难了,许亚玲这丫头我太了解了。她整天就是要演戏,唱戏,不能有闲时候。她十分看好你这个戏,要我最近两天把《就吃她的醋》导演构思做好,15号去给她排练,乘15号前这个空隙把小戏排好。这丫头见缝插针,她不休息也不让我休息了!听得出蒋导嘴上在埋怨她,心里却在喜欢她。其实我听说省淮海剧团在本月十八号要排练一个大戏,而且她也担任主要角色,所谓空隙也就这么几天呀!许亚玲,你何苦来哉!

许亚玲出生于梨园世家,她的母亲杨秀英是著名的淮海戏表演艺术家,母亲那幽婉醇厚的唱腔,一频一笑的表情,舒展优美的姿态,都成了许亚玲走上淮海戏艺术天堂的动力和营养。她除了秉承母亲的艺术天赋,“师其意而不泥其迹”,在表演上更能张显个性。她能在继承淮海戏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剧种乃至曲艺的演唱技巧,行腔跌宕多姿,语言纯正,在余音袅袅中表达出真切的感情。腔满声圆,贯注始终,具有清脆中见圆润,明亮中带醇厚的嗓音特点。在表演上以刻画人物细腻见长,她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结下了累累硕果。据我所知,自八六年以来,许亚玲在省市乃至全国大赛中屡屡获奖。《快乐的苦脑》获第二届柳琴、泗州淮海戏会演优秀演员奖;《草包村长》获省第二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代代乡长》获省第三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姐妹花》获省第二届淮海戏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临时爸爸》获第三届淮海戏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省第四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全国第五届少儿艺术节展演表演奖;《回娘家》获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金奖、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观众最喜欢的演员奖;《夜深人不静》获中国余杭“良渚文化杯”小戏小品大赛一等奖。她还出版了淮海戏《大唐女帅》、《红楼梦》、《淮海戏唱腔集锦》、《皮秀英四告》、《双玉婵》、《孟姜女》等音像制品。这些娇人的成绩在青年演员中是不多见的,这无疑是她用汗水,用智慧,用执着的拼命精神换来的。蒋导对许亚玲演技和艺德赞赏不已,称她为十分难得的好演员。他还告诉我一件事:有一回,他在南京江宁的一个宾馆里参加一个全国性剧本讨论会,会期虽短,内容却很多。可就在这时候,许亚玲竟然从淮安找到盐城他的家里,又从盐城尾随到南京的江宁。请蒋导给她加工《回娘家》小戏(这个小戏不久要参加全国的一个赛事)。之前蒋导曾劝她别要去“骚扰”他,戏已经不错了,他实在没时间。可她偏偏“骚扰”到南京来,这既让蒋导为难,又让蒋导感动。那是一个大热天呀,南京素有小火炉之称,又闷又热,人一动一身汗,还有蚊虫叮咬。排戏又是蹦又是跳的,可想而知。白天蒋导要开会,没空给她排戏,只有在晚上,在走廊里,在月光下。有时排到十一、二点她还不忍离去,第二天早上五点不到她又从市区匆匆赶来。一招一式,她都认真揣摩,从不放过,直到自己满意、导演满意为止。在排演的过程中,她走路还一跛一跛的,常常咬着牙。有时还疼得大汗淋漓。据说那是她在常熟参加全国儿童剧展演(评委场演出)时摔伤的,当时摔得很重,软组织和肌肉严重受损,虽经手术治疗,仍留下遗憾,至今一用力就钻心的痛,有时甚至还会流血。蒋导心疼她,劝她别排了,节目已经很好了。可她仍不满足……

几天前,省第六届小戏小品大赛在苏州举行,我同她又见面了,谈话间我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想问她:我听蒋导说你腿上不仅有伤,还有个小毛病(我不忍心说得太重),可你仍然拼命的排戏、演戏,你到底图的什么呀?她笑了笑说:“孙老师,我跟您实说吧,我的腿不是小毛病,而是大毛病,我也可能再演一年戏,也可能再演二年、三年戏,到哪一天不能演戏了,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我想乘现在腿还能演戏,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拼命的演,拼命的唱……”说着她扭过头去。

我知道她心里不好受。

我听了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我抬头看她,她又笑了,笑得很灿烂,笑得很执着……我相信她的腿不会有问题的,她是个“戏痴”,更是个强者,是个执着的强者,对于这样的强者老天都会眷顾她的,因为她的前面还有新的艺术辉煌等着她去创造,还有新的艺术高峰等着她去攀登。

当时我突然想到“戏痴”两个字,我想,我们的戏剧艺术真的离不开这样的“戏痴”,这样的“戏痴”多了我们的戏剧事业才有希望,这样的“戏痴”多了,我们的老百姓才有好戏看。

猜你喜欢
小戏戏剧节剧团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戏剧·乌镇
第14届契诃夫国际戏剧节圆满落幕
第8届中国儿童戏剧节7月开幕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一部“小剧团大制作”的音乐剧——新疆民族音乐剧《黑眼睛》评析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小戏骨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